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折桂令·荆溪即事
释义

概况

【名称】折桂令·荆溪即事

【体裁】双调

【作者】乔吉

【年代】元朝

【曲调】折桂令

原文

折桂令·荆溪即事①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②,不种梅花?

老树支门③,荒蒲绕岸,苦竹圈笆④。

寺无僧狐狸样瓦⑤,官无事乌鼠当衙⑥。

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注释

①荆溪:水名,在江苏省宜兴县,因靠近荆南山而得名。

②为甚人家:是什么样的人家。

③老树支门:用枯树支撑门,化用陆游诗:“空房终夜无灯下,断木支门睡到明。”

④圈笆:圈起的篱笆。

⑤样瓦:戏耍瓦块。

⑥乌鼠当衙:乌鸦和老鼠坐了衙门。

作者简介

乔吉(1280-1345),一作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寓居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至正五年(1345)病卒于家。著杂剧十一种,现存《扬州梦》、《两世姻缘》、《金钱记》三种。散曲有《梦符小令》一卷。散曲多啸傲山水,风格清丽,朴质通俗,兼有典雅。其杂剧、散曲在元曲作家中皆居前列。

赏析

《荆溪即事》以写荆溪岸边荒芜的景象来抨击元代社会黑暗,从古到今住在荆溪的人们就有种梅的习惯,可是当作者来到此地时却看不到一片梅花。他询问荆溪的人家,为何“不种梅花?”作者视野所及,到处是破败不堪,荒凉贫穷的景象:枯树支撑着院门,野草环绕着溪岸,生计无法解决,何谈去种梅花。这支曲子托物寄志,把描写荆溪两岸的荒凉同揭露当时的黑暗吏治交织在一起,“官无事乌鼠当衙”即是有力的一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慨和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这一问看似突兀,却并非无因而发。周密《癸辛杂识》:“宜兴西地名石庭,十余里皆古梅,苔藓苍翠,宛如虬龙,皆数百年物也。”石庭就属荆溪地区。杨万里《雪夜寻梅》也有句云:“今年看梅荆溪西,玉为风骨雪为衣。”这就证明荆溪在南宋时曾是一处探梅胜地,溪上的人家应当有栽种梅花的传统。显然本曲作者听说过荆溪旧日的声名。慕名而至,结果不仅溪上人家“不种梅花”,而且从下文可知触目所见但存一片荒寒,这期望与现实之间悬殊的差距,本身就包含着一种面目全非、今不如昔的感慨。

向“荆溪溪上人家”问起梅花,还包括一层意思,就是暗示荆溪地方风土并不差。荆溪地处太湖西南,山清水秀,这才使诗人有寻访梅花的雅想。然而处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的人家,却是芜秽满眼,这种极度的不谐调,也十分耐人寻味。

诗人自设一问,然后以目击的惨淡景象作为答复。坐落在溪上的住屋,年久失修,连大门都倒坍了,用老树的枯干勉强撑着;沿岸是无人过问的野生水草;就连篱笆,也只用低矮的苦竹草草地围上一圈。寥寥三句,将溪上人家的穷苦破败刻画得入木三分,“老”、“荒”、“苦”三处形容词,层层添加了心灵的沉重感。诗人自问而结果自答,这其间也透露出村中阒寂无人的消息。

找不到可以询问的居民,诗人只能转向溪上的公共建筑。这里同样令人慨然。寺庙因为无人供奉香火而冷落不堪,任狐狸在屋顶上奔窜戏弄;官衙也是门可罗雀,大堂上成了乌鸦老鼠活动的世界。这就揭出了百姓流亡的实际情况。又古代有“城狐社鼠”的成语,狐、鼠同公共场所联系在一起,常有拟人的意味。诗人的“狐狸漾瓦”、“乌鼠当衙”,也是在有意识地讽刺那些接受百姓供奉,却不为百姓做好事的神灵和官吏,尤其是后者,因为他们是要直接为眼前的惨象担负责任的。

末三句承接了前文的荒凉气氛。诗人倚遍一处处栏杆,迎接他的只有乱鸦的喧噪,这就再一次暗示当地的居民多已背井离乡。这才会导致啼鸦的活跃。面对死气沉沉的世界,诗人再也无话可说。结尾的这三句未作任何评论或感情的提示,但这无言的沉默,却不啻于悲愤的呐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