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一曼纪念馆
释义

赵一曼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山腰的翠屏书院,是四川省宜宾市政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于1960年修建的,占地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547平方米。纪念馆内共设有三个展厅和一个宜宾地方党史陈列室。第一展厅陈列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的题词及赵一曼烈士的大事年表、生平简介;第二展厅介绍赵一曼从一个大家闺秀演变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过程;第三展厅介绍赵一曼在东北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杀敌的光辉业绩及被俘后英勇就义的悲壮情景。

中文名称:赵一曼纪念馆

类别:纪念馆

地点:四川省宜宾市

竣工时间:1960年

馆藏精品:党和国家领导的题词、赵一曼烈士的实物及从事革命活动的文献资料

简介

纪念馆占地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547平方米。设有展室3个,陈列展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宋庆龄、陈毅等人的题词,赵一曼从事革命活动的文献资料,以及赵一曼在东北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事迹。还收藏了有关赵一曼烈士的实物171件,照片706幅,各类文献资料、题词等200余件,其中一级品10件。

纪念馆内共设有三个展厅和一个宜宾地方党史陈列室。

第一展厅陈列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的题词及赵一曼烈士的大事年表、生平简介;

第二展厅介绍赵一曼从一个大家闺秀演变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过程;

第三展厅介绍赵一曼在东北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杀敌的光辉业绩及被俘后英勇就义的悲壮情景。

馆前树有赵一曼的汉白玉雕像,馆内陈列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陈列反映了赵一曼成长经过和她在东北地区开展工人运动特别是在抗日联军中英勇战斗的业绩和临难时的英雄气概。

人物简介

基本信息

姓 名: 赵一曼

学 籍: 黄埔军校六期

党 派: 中国共产党

籍 贯: 四川省宜宾

生 卒: 1905—1936

军 职: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

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7月,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日伪报纸也为之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抗日事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郭沫若送诗

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指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赵一曼烈士的晚辈校友之子杨将军曾题诗纪念:

家母有师姐,宜宾曾入学。

尚志无此妹,神州有斯杰。

黄埔精神振,黑土碧血喋。

临刑告独子,芳华意何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宜宾建立了赵一曼纪念馆。

红枪白马

日伪报纸也为之惊叹的这位“红枪 白马”的妇女,其实并非超人,而是 当时革命洪流中推出的弄潮儿。

赵一曼在珠河游击区时,伪满的哈尔滨报纸刊登了题为《共匪女头领赵一曼,红枪白马猖獗于哈东地区》的报道,尽管有很多污蔑不实之辞,却也把她说得神乎其神。其实,赵一曼从外貌看是个消瘦且病弱的女子,只是革命时代赋予她无比坚强的意志。

留给儿子的遗书

对日寇横眉冷对,留给儿子的遗书充满感情、催人泪下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赵一曼牺牲之前,最想念的是自己的儿子赵掖贤。临产的时候,她正在宜昌做地下工作,把孩子生在一个陌生好心妇女的半间砖房中。在往上海找党组织的途中,她身无分文,背着孩子一路讨饭,受尽了千辛万苦,几乎在上海街头把孩子卖掉。赵一曼临刑前一天,给“宁儿”写了一封遗书,读来催人泪下——“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滨江述怀》

誓志为人不为家,

跨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若是全都好,

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郭沫若《宜宾题诗》

蜀中巾帼富英雄,

石柱犹存良玉踪。(指明代女将军秦良玉)

四海今歌赵一曼,

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

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首,

珠河亿载漾东风。

相关电影

内容提要

表现了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最后英勇献身的故事。

基本信息

导演:沙蒙

主演:石联星 张平 张莹

石联星以此片获1950年第五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

编 剧: 邱怀阳 齐 昕 蔡德华

导 演: 孙 铁

摄 影: 孙 明

主 演: 张 晗 工藤俊作

平野贵大 品川裕贵

家森凖平 程 铭

三浦研一 张 歌

徐福来 二桥宏一

谢 园 赵晓锐

靳 东 仇永力

类 型: 人物、主旋律

出 品: 福建电影制片厂

北京红日影业公司

发 行: 2005年8月

故事简介

影片从一个儿子的视角,追忆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生前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母子间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贯穿全片,使这个悲壮的战争故事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赵一曼,四川宜宾人。参加革命后在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衣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

日寇绝望了。

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的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当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幕后

影片《我的母亲赵一曼》以一个儿子的视角,通过母子间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把一幕幕真实感人的故事,把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把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展示在我们的眼前。影片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情母爱有机地交融在赵一曼身上,塑造出一位顶天立地而又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英雄虽已逝去,但人们不会忘记,“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记忆女先锋”。赵一曼,这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女儿,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基本陈列

《民族英雄赵一曼事迹陈列展览》

第一展厅:主要陈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陈毅、陈云、董必武、宋庆龄、何香凝、聂荣臻、郭沫若、张爱萍、邓力群等为赵一曼烈士的题词。

第二展厅:主要展示赵一曼的成长道路。她在姐夫、共产党员郑佑之的帮助下,从一个“大家闺秀”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坚定不移地追求革命真理。

第三展厅:详细介绍了赵一曼在东北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在林海雪原上与日军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光辉业绩。

第四展厅:展现赵一曼受伤被俘后,在医院治疗时向医务人员晓以大义,策反脱逃的传奇经历。再次被俘后,又受尽酷刑,仍昂首挺胸,毫不屈服!一曲悲壮的《红旗歌》响彻云霄。

珍贵藏品

《中山中学开校记》 今天是我们开校的第一天,……你的毛病第一粗心!第二不耐久,有始无终,第三动辄冒火!如不赶快觉悟改良,……且恐一事无成,兼愁短命。

“女子手工业社”木匾 桢楠木制成,长150、宽48、厚2.5厘米,左行楷书“女子手工业社”,每字27厘米见方。字体苍劲有力,匾有裂痕。

大事年表

1905年10月25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

1913年,8岁,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

1918年,13岁,父亲逝去,由封建思想严重的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了传播。一曼的大姐夫、革命青年郑佑之把当时的新思想带到了白杨嘴这个距离县城120多里的深山沟里,启发她觉醒,帮助她冲破剥削阶级思想的羁绊和封建家庭的束缚。

1923年,一曼在团组织和郑佑之的热情关怀与教导下,思想进步很快,由郑佑之和何王必辉用通信方式介绍,经成都地方团组织批准,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8月6日,在向警予主编的《妇女周报》上发表3000多字的文章《被兄嫂剥夺了求学权利的我》,笔名“一超”,她在文章中写道:“我自生长在这黑暗的家庭中十数载以来,并没有见过丝毫的光亮,阎王似的家长哥哥,死死把我关在那铁围城中,受那黑暗之苦。”“我感觉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极想挺身起来,实行解放,自去读书。奈何家长哥哥专横,不承认我们女子是人,更不愿送我读书……请全世界的姊妹们和女权运动者,帮我设法,看我如何才能脱离这个地狱家庭,如何才能完全独立?”文章发表后,受到许多革命青年的声授和支持,当地团组织也同她建立了联系。 1925年10月26日,在白花场正式成立了团支部,一曼任支部书记。

12月13日,在曾家湾石板寺召开白花场妇女解放同盟会成立大会,推选一曼的二姐李坤杰(团员)为会长,一曼名义上担任文书,实际负责会务工作。妇女解放同盟会成立后,积极为妇女办事,受到妇女群众热烈拥护,会员很快发展到180多人,妇女会还在白花场办了一所义务女校,贫苦农民的女孩子和成年妇女,第一次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1926年2月中旬,一曼趁哥嫂不在家之际,冲出了封建家庭的牢笼,进入宜宾县城,住到当时宜宾地委机关所在地武庙街郑家院子里。从此,她踏上了新的革命途程。

2月28日,在团组织和团员郑秀石、郑奂如的帮助下,抓紧复习了数学、国文等课程,考入宜宾女子中学(现宜宾第二中学)一年级二期第三班读书。在宜宾女中,她主动接近同学,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把自己订的《妇女周报》送给大家看,还给同学们讲从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和军阀混战、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现状。她说得悲愤激昂,同学们深受感动。大家觉得这个乡下来的姑娘很有见识,因而都和她亲近起来。她象一块磁石,把同学们紧紧地吸引和团结到自己周围,革命思想迅速在同学中传播着。在同学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她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

赵一曼逃走时换乘的大车

5月4日,宜宾学生联合会改组,一曼代表女中学生会参加学联,任常委、负责宣传工作。

宜宾妇女联合会成立时,又当选为妇联常委会主席。

“五卅”运动一周年时,掀起抵制洋货(亦称“仇货”)的高潮。被学校开除后,继入川南中山中学。在宜宾县城一年,曾任共青团女中支部委员和该校学生会主席、叙府学生联合会常委和学联党团书记、妇女联合会主席。

同年冬,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大队学习。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加入叶挺领导的独立师学生兵团,投身保卫武汉战斗。

7月,因病离部队去上海。

9月,由党组织派往苏联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4月,与同学陈达邦结婚。

年底,奉调从苏联回国,派往湖北宜昌建立中共秘密联络站。

不久联络站暴露,她脱险再返上海。

1929年9月,被派往南昌,在中共江西省委工作。

年底党机关遭破坏,她身无分文,背着乳孩沿途乞讨至上海,向组织报告事情经过,设法营救被捕同志。为了革命,她将襁褓中的婴儿送到武汉陈达邦堂兄处寄养,从此母子一直未再见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到东北,先在沈阳以烟草公司工人身份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后随省委机关转到哈尔滨,任满州省总工会组织部长、代理书记。

1933年,参与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

1934年7月,转移到哈尔滨东南珠河县,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当地农民组织抗日自卫队,开展游击战争。多次冒险运送武器,带队袭击伪军哨所。当时,在沈阳出版的《盛京日报》等报刊上还登载有“共匪女头领赵一曼,红枪白马猖獗于哈东地区……”等报导。

1935年秋,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带部队驰骋于滨绥铁路以北的侯林乡、宋家店、黑龙宫一带,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敌人登报悬赏缉拿。这时,她写下诗词《滨江述怀》,表达了“未惜头颅兴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坚定决心。11月15日,部队在左撇子沟被困,她率部浴血奋战,一日之内击败敌人6次进攻。在弹药将 尽的危急时刻,她奋不顾身率十几名战士掩护团长王惠率大队和伤员撤退。在最后突围时,左 腕重伤,仍挣扎着和几个战士转移至侯林乡小西北沟,不料又和敌人遭遇,战斗中左大腿受伤骨折,昏倒被俘。被押送至伪滨江省警务厅。敌特先是劝诱,继施酷刑,赵一曼皆不为所动。

之后,日寇把一曼折磨得奄奄一息。为了从她口中摸清中共北满的组织及抗日联军的情况,又把她送进哈尔滨南岗市立医院治伤。在医院,赵一曼公开宣布自己是共产党员,向中国籍医护人员、看守宣传抗日救国大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护士韩勇义、看守董献勤感于她的民族正义和英雄气概,决定营救。

1936年6月28日夜,护士韩勇义和看守董献勤趁滂沱大雨冒死救出赵一曼,逃往抗日根据地。

6月30日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日寇摩托部队追至,再次被捕。日寇又对赵一曼进行了疯狂折磨,但她宁死不屈,怒斥道:“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子化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8月2日凌晨,赵一曼被日寇押往珠河(今黑龙江省尚志县)途中,她在火车上给儿子写下遗书:“……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到达珠河县城后,日寇把赵一曼绑在马车上游街。她撑起身子高唱《红旗歌》,向目送的同胞告别,在珠河小北门英勇就义,年仅31岁。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烈士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人民把赵一曼战斗过的一条主要街道“山街”改名为一曼大街,在烈士遭受非刑的地方,建设纪念馆。

朱德题字

1960年,电影《赵一曼》公映,产生巨大反响。 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诗词。

1963年,烈士家乡四川省宜宾市建成赵一曼纪念馆。

1986年8月,宜宾市人民捐资雕塑赵一曼汉白玉塑像。

缅怀诗文

《敬挽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

上联:白马红枪真英烈;下联:赤县青史唱挽歌。

——张志真

旅游相关

地 址: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公园内

交通线路:乘1路、4路、5路、6路公交车至翠屏山下

开放时间:9:00~17:00

邮 编:64400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