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文炳
释义

赵文炳,字含章,号光世,明代河北任县人。隆庆年间科考中举,明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先是被任命为知县,后提拔为御史。曾经出按湖广,万历年间巡按山西。居官清廉。据史料记载,赵氏曾患顽疾,久治无效,遂求诊于针灸大师杨继洲,杨继洲用针刺治愈,赵氏因而偏爱杨继洲,捐资帮助他刊行《针灸大成》。赵氏为官清正,尽职尽责。虽《明史》无正传,但《明史》、《明通鉴》等明代史料尚可寻迹。

人物资料

赵文炳

上任之后,首先弹劾了中央使官祸害百姓的八件事,清肃官风。曾有歼民为霸一方,肆虐无忌,行贿侵占官地。官员们没人敢惹,他传下檄文,亲自丈量土地,明纠是非,一举扫除积弊。此外,尚有赵氏论“西华门灾”、弹劾考功郎蒋时馨贿案等记载。

赵氏为官清正,尽职尽责。虽《明史》无正传,但《明史》《明通鉴》等明代史料尚可寻迹。他上任之后,首先弹劾了中央使官祸害百姓的八件事,清肃官风。曾有歼民为霸一方,肆虐无忌,行贿侵占官地。官员们没人敢惹,他传下檄文,亲自丈量土地,明纠是非,一举扫除积弊。此外,尚有赵氏论“西华门灾”、弹劾考功郎蒋时馨贿案等记载。

赵文炳患病与其勤政忧民、情志不畅相关,“刻《针灸大成》序”云:“余承乏三晋,值时多事。群小负隅,万姓倒悬。目击民艰,弗克匡济。由是愤郁于中,遂成痿痹之疾。”病愈之后,积极刻印针书,也出自他一贯的济世爱民胸怀:“余忧于时事,愧无寸补,恨早年不攻是业,反能济人利物也。因刻是书,传播宇内,必有仁人君子,诵而习之,精其术以寿其民者。”

生平经历

明隆庆四年(1570年),文炳乡试得举,他锐意功名,意欲必登甲科,才进仕途。于是苦读诗书,再接再厉。但五次应试皆未如愿。无奈投笔长叹,暗自寻思:弊审力以争一第,到不如握寸柄而有所建树。况且今生不仕,何能“显祖扬亲”。于是应试入仕,授官山东新城县令。新城多豪族,习尚奢侈。文炳到任后,乃示以节俭,每日只吃粗粮淡饭。非文会不动鱼肉,把祭祀的肉,用蜡封好,保存起来,以供往来客官使用。其廉洁作风,很受上司器重,特地将一些美味佳爻辞与他,文炳却不让之受。为政勤农桑,重教育,抑豪强,扶贫弱,民皆自爱,不敢犯法。任官四年,后调任垣曲县令,治理垣曲一如新城。御史大夫吕新吾对文炳最为器重。首先举荐,说文炳有宰相之才,若委以重任,必有益于国家。皇帝准奏,升调他为御侍中丞。当时首辅赵志皋,年已七十岁,柔而寡断,为朝官所轻视,言官相继弹劾。最先上书参劾的便是文炳,他斥责有力,旗帜鲜明,一时众论归服。不久,奉命巡按湖广,当时“木纲之役”甚急,浙江、湖广、贵州一带,均受其害。文炳到任后,举疏上言,请求宽缓,并赈济灾民,于是民困始苏。他治吏严肃,贪官多望风解印而去。

后有奉命巡按山西,奏言太监出使秧民八大罪状,使太监的气焰稍有收敛。有大奸豪依仗藩王势力,贿夺皇田,有关部门不敢过问。文炳得知后,亲临现场,丈量被侵占的田地,严惩奸豪,使积年之弊,为之一清。万历三十年(1602年),他任期满,准得探望尊亲。在休假三个月里,他总结历代帝王因宠幸误国的宦官,招致江山败忘诸例,绘图书事,编辑“万年金鉴录”,携书进京,昼夜兼程,行至涿州病逝。

文炳一声跟亲族和睦,轻财厚友,内外亲属得其资助的有十几家。他尤其关心地方公益事业,诸如,捐资建校,资助贫士,开河引水,建桥修闸,其功在当时,施惠后代,至今仍为任县民众所称颂。

虎星现形

相传赵文炳,从小家里可穷哩,就根本没法上学。可他很愿意念书认字,看到别的孩子们上学,挺眼气。每天下地拾柴火回来,无论早晚,路远路近,总要绕到学堂哩,旁的孩子们上课,他就站在窗户外边。旁人学几遍学不会,他听一遍就记在心里。回到家里,抽空就练习书写。

有这么一回,赵文炳拾柴禾回来,又路过学校。正赶得学生都放学了。他就在影壁墙的后面,写了诗文。

第二天,老师发现了,一看那字写的又规整,又有笔力。上课时,老师就问,“影壁墙后面的诗文是谁写的?”满教室的学生都不吭声。后来,有个学生说:“那字是赵文炳写的。”老师觉得,这个孩子很有出息,就到他家里,想让他上学。赵文炳的爹爹说:“上学是好事,文炳他又爱学习。可是家境太穷了。别说旁的,就连学费也拿不起啊!”老师说:“只要肯让孩子上学,学费的事儿,我愿垫上。”老师既然这么好,文炳的爹爹也就答应了。从此,赵文炳就上学了。他每天早到晚归,所学功课都能背诵如流。

一天早晨,学生都来上学。突然,发现教室的桌前趴着一只老虎,学生们“哄”的一下,吓得五零十散。这事禀给老师。老师觉得很奇怪,这平原地带,又不是山区,怎么能有老虎跑进学校?于是,跟着学生去看,果真有只老虎趴在桌前。他壮着胆子,咳嗽了一声。这只老虎霎时不见了。原来是赵文炳,来学校过早困睡在桌子前。因他是属虎的。这事被孩子们传了出去。乡邻们都说:“这事老虎星现形了?”

惩办经纪

赵巡按从小家里穷,每年春冬农闲季节里,跟着爹爹到彭城瓷窑上用蚂蚱小车推碗卖。一次,去彭城推碗,为了省个盘缠,带了一兜康菜饼子。一百多里的路,一直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黎明,才到了瓷窑。这天,偏偏下了大雪,身上带的五十吊铜钱,又全卖成了瓷碗。爷俩忍饥挨饿,费劲把火,刚装好车就要往回走。这时候,来了两个人,说是“经纪”,瞪着眼说:“哎,推碗的!”,他爹爹忙答话:“小叔,有啥事啊?”,“装什么晕!快给装车费!”小文炳挺着胸脯说:“您脚手没动,碗是俺自己装的,凭啥要装车费!”“这是规矩!”,“啥规矩?明明是耍赖!”经纪掂着巴掌就打来:“你这个小兔崽子,还敢犟嘴。”。他爹忙作揖赔礼“他个孩子家,不懂事。清小叔别跟一个小孩子家一样!”“不行,拿钱来!”“俺实在一个铜子也没有了。”另一个经纪更厉害“他妈的别啰嗦,不给钱就扒衣裳 !”说着,两个家伙就动起手来。他爹跪在地上央求:“天这么冷,可怜可怜俺爷俩吧!”好说歹说就是不行,硬将他爹的棉袍扒了下来。爷俩没办法,只好把冤气往小车上使。一路又饿又冻,回家后他爹得下个重病就死了。

一晃十来年,文炳考中,当了巡按,来到彭城瓷窑上,想跟坑害穷人的经纪算账,便召集所有的经纪说:“在十来年前的一个冬天,老太爷丢了个破棉大袄,谁拾到了,重重有赏!”那俩家伙觉得该着发财了,就把破棉大袄献了出来。

赵巡按讲明真情,每人重赏八十大板。当众取缔了这个行会,并立下了碑文:“今日无经纪,明日无经纪,后日也无经纪。”下边坠着八府巡按赵文炳的名字。

碑上没有写年、月、日,啥时候起,啥时候止。从这谁都不敢再要装车费了。一直传到现在,彭城瓷窑上的顾客,都没有这份额外花销。

一把沙土

赵文炳当了巡按,每天上朝,老是愁眉苦脸,没有笑模样。有一天,朝廷问他:“赵爱卿,为啥老不喜欢?”“万岁啊,你哪知道?我在朝当官,吃的又饱穿的又暖,可家乡地薄土碱,黎明百姓上顿接不住下顿,交不了钱粮啊!”“这点小事算不了啥,派个人查访查访就是!”

赵巡按马上派了钦差,赴任县、南和查访。临走时,巡按作了安置。钦差到了任县、南和,查遍了,黎民百姓,知道有“任县南和不求天”的说法,如果这样禀报圣上,就辜负了赵巡按为民减轻负担的好意。正愁没法交旨,碰巧,有个村子的百姓挖井,正挖到流沙层,就抓了一把沙土带回来。

上朝时,钦差将沙土奉上,说:“巡按大人的家乡,好多都时这样的土,请万岁查看!”朝廷看见了这把沙土,就颁发圣谕:“凡是这样的田园统统免粮。”赵巡按下朝以后,连夜赶回家乡,并制做了数万面黄色小旗,挨着地块插了起来。

财东豪绅,见自家地块里插上了赵巡按的黄色小旗,准是要“号”地亩了,偷偷将小旗拔掉,都挪到了贫民百姓地里。

事毕,赵巡按宣布:“凡插黄色小旗的地块,统统免交钱粮。”。着一下,富豪人家都瞪了眼,广大黎民百姓,都高兴得拍手大笑。

一顶歪脖皇陵伞

传说赵巡按回家,总不登州、府、县衙门的门槛。到在家里好给乡邻帮忙。

有这么一年夏天,赵巡按正给一家过“红事”。猛失惊,“当当当”地敲起大锣来,大伙都挺害怕。巡按一问才知道,外号叫“钱串子”的县官,谁家过个红事,他都要登门要钱,只要一出城,不知该有多少家倒霉哩!

赵巡按不吭不呵,立在歪脖皇陵伞下。锣声响过,衙役高喊:“县太爷来了,黎民闪道!”县官一见百姓都不动,可急了:“那个不挪,重打四十”。衙役禀报:“老爷,人群伙里,有顶歪脖皇陵伞!”“啊!”县官吓得就想尿裤子,赶紧下轿磕头。“不知巡按大人在这里,下官有罪!”赵巡按说:“恕你无罪!”县官说“过事用啥?请大人吩咐!”赵巡按向乡邻递了个眼色:“缺啥?就和父母官说吧!”这时候,有个老头摘下头顶上的草帽说:“小民办喜事,缺钱,上点“份子”吧!”县官听见是让拿钱,真比刮肉还疼哩!。可是有赵巡按在场又不敢不拿,就接过草帽,叫衙役给了一帽盔碎银子,说:“衙中还有事。”这个县官就像见了鹰的兔子赶紧溜走了。赵巡按笑着对老头说:“您老拿的家伙太小了,怎么不给他拿个大筐?”乡邻百姓一阵哈哈大笑。赵巡按要回京了,向乡邻们说:“有啥事尽管说话!”大伙说,“这回过事,有您在场,可您走后……”为了对付县官的搜刮,赵巡按就将歪脖皇陵伞留下。谁家过事,就撑起了这把伞,吓得县官再也不敢登门了。

针灸大成

赵文炳患病与其勤政忧民、情志不畅相关,“刻《针灸大成》序”云:“余承乏三晋,值时多事。群小负隅,万姓倒悬。目击民艰,弗克匡济。由是愤郁于中,遂成痿痹之疾。”病愈之后,积极刻印针书,也出自他一贯的济世爱民胸怀:“余忧于时事,愧无寸补,恨早年不攻是业,反能济人利物也。因刻是书,传播宇内,必有仁人君子,诵而习之,精其术以寿其民者。” 赵氏得到杨继洲《玄机秘要》后,感到并不完善,“犹以诸家未备”。于是广求群书,凡是有关于针灸者全部搜采汇集,并“委晋阳靳贤通校”。要求以《素问》、《难经》等为宗旨,详列针法纲目。又令能工巧匠在太医院肖刻铜人像,详著其穴,刻画成图,配于文内,共编为十卷,取名《针灸大成》。

该书取用《素问》、《难经本义》、《神应经》、《医经小学》、《乾坤生意》、《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捷要》、《针灸节要》、《古今医统大全》、《医学入门》、《奇效良方》、《小儿按摩经》等医籍以及当时的抄本医书,对明以前的针灸理论和经验进行了系统汇编,虽然有些医书内容系自他书转引,但仍无愧“大成”之称,对明末及明后的针灸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铜人明堂之图

《针灸大成》付刻后,赵文炳又考虑到经图相为表里,无经不能察脏腑之病源,无图不能知孔穴之所在。于是又取南京北京两都的版印铜人图,考证穴道,并用阴图阳图分别脏腑,刻印《铜人明堂之图》与《针灸大成》同时发行。以期“一展阅间,而经络条分缕析,了然在目,针灸中穴,厥疾无不瘳者,于医道不无小补。”

图共四幅。第一图为正面图,上刻赵文炳序;第二图为背面图,上刻孙真人《千金方》图经序,下有交经流注说,十二经穴始终歌;第三图为背侧图,两旁刻有明堂针灸尺寸总法,十四经流注长短尺寸,经络流注歌,奇经八脉歌;第四图为前侧图,两旁刻有十一募、十五络穴歌、八法交会

歌、八脉交会八穴歌、十二经纳天干地支歌,并题“晋阳靳贤通校”。这套图特别是第三、第四侧人图,与《针灸大成》所载腧穴数、排列次序、定位相吻合,是研读《针灸大成》的重要辅助材料。唐代甄权等曾绘正伏侧三人明堂图,孙思邈撰《千金要方》时收入卷二十九,惜已失传;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仿《太平圣惠方》“针经”中经穴人形而绘在卷首的正、伏、侧三人图未标示穴点;元代忽公泰《金兰循经取穴图解》所绘正、伏、侧三人明堂图已失传;明代高武《针灸聚英》据忽公泰图所绘简化图,也未标穴点。这套图有经有穴,以阴图阳图以别脏腑,保存了珍贵的经穴资料,为经穴图的发展与完善做出了贡献。

后世影响

《针灸大成》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针灸著作。其内容的丰富,刊刻次数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其他针灸著作远不能相比的。其编撰与刊行主要是河北籍人士赵文炳的功绩。

《针灸大成》与《铜人明堂之图》的序末均题“万历辛丑桂月吉旦巡按山西监察御史燕赵含章赵文炳书”。万历辛丑年乃公元1601年,燕赵即河北,含章当为赵文炳的号或又字,文炳、为光、含章三者含意相近或相关联。刻本所见序文为赵氏行楷手书,结体清峻、流畅、洒脱,方正而带动感,严谨而寓刚劲,堪称字如其人。

也有研究者指出《针灸大成》的当为靳贤所作。固然,靳贤遵命通校功不可没。但在那样的时代,这种汇编、集成而非创新之作,主要功绩当在于谋划者、主持者和筹措、调遣人力、物力、财力者。赵文炳“刊行”之举,对针灸学乃至中医学,功莫大焉!

相关人物

杨济时,字继洲,明代浙江三衢(今浙江衢县)人,他的生卒年月不详,大约生活在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年)。根据《针灸大成》书前所载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叙”可知,杨家是医学世家,他的祖父做过太医院的御医,家中藏有许多古医家的书籍抄本。曾经编纂《集验医方》一书进献给朝廷,皇帝命令刊刻颁行。杨继洲自幼年起参加科举考试,博学而有文化修养。然而却“一再厄于有司”,多次没有考中。于是放弃科举致仕的道路,转向医学。他取读家中的藏书,年复一年,“寒暑不辍,倬然有悟”。明世宗嘉靖年间,“命大宗伯试异选”,被选入内廷作太医。患者求诊,往往应手奏效,“功绩懋著”,“声名籍甚”。他考虑到各个医家的书籍,说法不一致。因而“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撰成《玄机秘要》一书,将针药调摄之法,分图析类,分为“天、地、人”三卷。当朝的臣子们与杨继洲友善,赞赏他的做法,要将该书刻板刊行,“以惠后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