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人养猫
释义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与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出自

刘基·《郁离子》

注释

1.乞:求,讨

2.盍:何不,为什么不,怎么能

3.是非若所知也:这不是你所知道的

4.乎:于

5.于:比

6.垣墉:墙

7.已耳:罢了 耳,通“尔”,罢了

8.夫:那

9.也:语气词,不译

10.患:忧虑

11.若之和:为什么。怎么能

12.盍(hé)去诸:何不赶走它呢?盍:何不。诸:“之乎”的合音

13.病:害处。

14.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译文

赵国有个人因为老鼠而感到忧虑,就向中山国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这猫很会捕老鼠以及鸡。过了一个多月,他们家老鼠被捕尽鸡也捕尽了。他的儿子为这事发愁,对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们家的祸害在于有老鼠,不在于没有鸡。有了老鼠,它们偷吃我家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穿通我们的墙壁,毁坏我们的家具器皿,这样我们将要挨饿受冻了,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

道理

看问题要从根本上看,要长远,要能权衡利弊。不能只看表面,只注重眼前。

题目

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的看法是否一样?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不一样。其子的主张是因噎废食,因为猫吃鸡,就要把猫扔掉。而其父则主张看问题从根本上看,利大于弊则举,弊大于利则废。

下面句子中的“去”和“去饥寒犹远”中的“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B去死肌,杀三虫

C西蜀之去南海 D得钱千五百,乃去

作者简介

元末明初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另有同名人物:现代画家刘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