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梦歌 |
释义 | 1974年.生于中国河南199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其间曾获台湾慈山奖学金. 199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三画室.并获罗中立奖学金 2011年.美国乔治敦大学访问学者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艺术家 艺术经历2011年 美国华盛顿乔治顿大学访问学者 2011年 造梦者---赵梦歌艺术展(北京,繁星美术馆) 2011年 造梦者---赵梦歌艺术展(北京,环铁时代美术馆) 2010年 艺术中国.全国油画展-文博会 北京,环铁时代美术馆 2010年 作品<须弥春之一>入选油画艺术与当代—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10年 “中国演义”艺术展 盘古七星酒店 北京 2010年 作品<曲中无别意>获 第六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优秀奖 内蒙古,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 2010年 国际艺术与设计工作室开放展—京沪两地工作室入选作品展 北京798桥舍画廊,上海莫干山7艺术中心 2010年 河南广西美术作品展 郑州美术馆 2010年 新中国六十周年纪念展 韩国 全北道立美术馆 2010年 作品《叹朱颜之一》入选研究与超越 — 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9年 油画作品《香寂》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及优秀作品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9年 油画作品《香寂》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获获奖提名 湖北美术馆 2009年 《香寂》获河南省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郑州美术馆2009年 中国百年艺术展 法国巴黎大皇宫 2008年 郑甘美个人收藏展 台北.郑甘美艺术空间 2008年 赵梦歌,苗景昌联展 台北.观想艺术中心 2008年 台湾观想画廊北京开幕展 北京 2008年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北京 2008年 [南石皮记.春.]「南音北画─一音乐与艺术的对话」交流会,南管演奏家王心心与北京当代油画家赵梦歌两位女性畅谈艺术 苏州.听枫园2007年 观想画廊藏品展 北京一号地国际艺术区 2007年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7年 上海艺术博览会 2005年 赴法国,意大利,梵蒂冈,德国,丹麦等国进行艺术考察 2004年 油画游戏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冬季沙龙展 2003年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北京 2003年 情系西部—国际艺术大展.作品《吸翠》获优秀奖. 首都图书馆.北京 2003年 中国优秀先锋派艺术家联展 西班牙,德国,瑞士巡展 2003年 首届青年美展 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2年 第十届中国艺术博览会 中国科技展览中心.北京 2002年 她世界--当代女艺术家绘画作品展 千年时间艺术中心.北京 1998年 中央美院附中建校45周年历届留校作品展 原中央美院陈列馆,北京 个人展览2011年 《造梦者---赵梦歌艺术展》(北京,繁星美术馆) 2011年 《造梦者---赵梦歌艺术》展(北京,环铁时代美术馆) 2005年 《东方伊甸园》 瑞典斯德哥尔摩(5.STUDIO.) 2002年 《梦幻天堂—赵梦歌油画作品展》(北京千年画廊) 获奖2010年 《曲中无别意》获 第六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优秀奖 2010年 《香寂》获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2010年 《香寂》获 第十一届河南美展一等奖 2003年 《吸翠》获 情系西部—国际艺术大展优秀奖 相关评论古典情结与诗意情怀——赵梦歌的画 文/贾方舟 赵梦歌的画使我想到我曾经策划过的一个名为“越界”的展览。所谓“越界”是指当下艺术中出现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些艺术家不再坚守画种的“纯洁性”而出现的一种越出画种边界的状态,也即画种间相借鉴互融合的状况。事实上,“融合”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普遍特征。如果我们将中国二十世纪的艺术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相比,就不难发现“融合”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二十世纪以前,中国的画家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中生存。他们的思维是承传式的,单向度的,没有那么多的艺术样式作为参照,也不需要参照。而在新的世纪就不同了,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传统艺术发生了变化,由西方移植来的油画也不再是原汁原味了。也因为如此,真正能够代表新世纪的艺术家,也必然是那些在越界与融合中富有成果、富有建树的艺术家。西学归来的徐悲鸿,林凤眠等先辈艺术家都是如此。这些艺术家因受到异质文化的熏陶,从而能将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手法融入到传统艺术中来,避免了在旧有的规范中陈陈相因。同时又通过对传统艺术的汲取影响其油画的艺术取向。 赵梦歌就是跨越在两个领域之间工作的一位艺术家,在画种与画种之间的“边缘”地带寻找一块兼容的“飞地”,在“此地”与“彼地”的“临界点”上展开她的主题。但赵梦歌并没有越过自己所从事的画种边界,直接走向另一个领域,她只是在画种自身材料的限定之中寻找自身以外的东西。她虽然没有放弃油画既有的媒介,但却利用这一媒介改变了它的原有趣味,借以传达她的古典情结和诗意情怀。她很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身没有离开画布,心却远走高飞。她试图在油画中寻求的并不是油画自身的价值,而是油画可能承载的另外一种价值,她想为油画这一载体找到一些新的可能性,而这种新的可能正是来自于传统精神和传统审美趣味。 赵梦歌的油画第一眼看上去很容易误认为是水墨画,或许这正是她所寻求的艺术目标,至少她要寻求一种水墨趣味的想法是清晰的。她在画面上用了大量的“墨色”,并用勾勒的手法以线造型,这些做法都在试图引导人们回归到水墨的经验之中。但她的艺术真正接近传统的还不是简单的外在的形式和风格特征,而是她内心所渴望的一种亲近自然的诗意情怀。赵梦歌的绘画主题基本可以概括为“自然与人”。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剥去服装的裸体可视为无法识别社会身份的“自然人”)理应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她笔下的人除了与自然所构成的一种“亲和关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举动,她画的场景大多不是具有真实情节的场景,人与人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差异,她们一律地体态丰韵、肌肤白皙、举止优雅,慵懒、闲适而性感,她们只是作为一种精神符号而存在。特别是,她们时而作为主体呈现在自然的背景之中,时而又被“虚化”为类似水墨画的“空白”,像似背景一般衬托着作为主体的自然。在赵梦歌的作品中,人与自然的这种不知谁是主体、谁是陪衬的关系,才是一种真正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赵梦歌不只借助她的作品表达她的人生理想,也借助作品表达她作为一个女孩内心经验到的种种迷茫、伤痛、困惑和不安。那些赤裸的女子,也可视为她自己的精神写照。在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中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经历了现实的冷酷,事业的艰辛,个人情感生活的多磨……所有这些心路历程都化解在她的艺术创造之中。她在艺术与生活之间自由地出入、转换,以致在它们之间不再有中介:“艺术被生活着, 生活被艺术着”。 她说:“没有柔弱,也不必坚强!”这是一种何等强大的韧性啊!而这种韧性正是艺术所给予的。只有艺术能使她的心灵平伏安宁,只有艺术能使她摆脱现实的种种纠结。艺术成为她自我疗伤的场所,艺术使她能够在一种冥想的诗意境界中平静地看待人生,艺术使她的精神得以升华。 精神世界的造梦者和现实社会的文化使者 ——中国新女性艺术家赵梦歌的艺术生存环境和自我精神独立的境界分析 文/赵树林 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中国艺术从语境、逻辑、形式、表现、内容和精神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多元化的状态。女性、女权运动、3.8妇女节等以及女性艺术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始终广被关注的话题。 青年女艺术家赵梦歌女士童年时代生活在乡野、田园,快乐无忧的童年记忆,在她心底早早地播下了自由与爱的种子,从而孕育出对自然、对美、对人类特殊的情感,为她日后的艺术创作积累了充足的天然素材,在她的艺术里永远都有着对自然的依恋,恰似隐士对山林的无尽向往。 父母虽然不懂艺术,却全力支持她对绘画狂热的追求,她父亲带她到处寻师,从县文化馆到开封河南大学美术系,再到北京报考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那年父亲突然离世,但留存心底的父爱却始终支撑她度过人生的每一次难关。 在中央美院附中和中央美院学习时期系统扎实的正规艺术教育为她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小东、洪凌、袁运生等恩师们都对她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前辈在东西方艺术领域的探索也带给她很多启发,她也接触到西方从史前到文艺复兴再到印象后印象派,从表现派到当代各流派艺术大师作品,凡高、高更、莫迪里阿尼等人更是她当时深爱的大师(几年后的欧洲之旅,又让她有幸近距离感受这些大师的原作),可以说他们是她的艺术引领者和铺路者。 早年的她青春判逆,深受这些大师的影响,甚至于生活方式,喜欢波西米亚式的生活,爱情就是面包,艺术就是空气!从她当时的绘画作品中可以读到画面的造型强烈,色彩奔放,用笔厚重狂野,充满岩浆般的激情,对当时的她来说,画画就是释放与发泄。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生活、情感的各种磨砺,她开始真正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自我调整和选择,找到了超越人生逆境的可能和努力方向,增强了自身的生存理念与社会知识,随着人生的阅历和经验的不断丰富,她不断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及艺术格局,并刺激和调动各方面潜能。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她研究了中国历代大师的作品,尤其范宽、梁楷、徐渭、陈洪绶,八大、虚谷等人的作品,另外,隋唐魏晋时期的壁画和雕塑,也深深吸引着她,她曾留恋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博物馆大师作品前;更痴迷于西藏、西安、永乐宫、敦煌、麦积山、云岗等地的古代杰作前,慢慢地她的创作也由早期纯粹的西方艺术语言逐渐向东方意境转化,毕竟华夏的血脉是无法更改的.总之,道禅哲学以及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都更加强了她作品中东方的哲思与浪漫。通过阅读和沉思她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从诗歌、哲学、历史中获取思想,她从电影、舞蹈、音乐中获取灵感,波伏瓦、伊莎多拉.邓肯等人是她的战友,激励她成为坚强独立有成就的女性。经历了“在路上”的她逐渐懂得了如何应对挑战、规避风险,并激发起她意想不到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这个阶段中所做的艺术和人生多方面尝试,对于她今后一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艺术风格也日趋成熟. 在赵梦歌近年的作品中,《香寂》是一张成功表达了女性平静状态的作品,画面采用俯视不完整构图,强调平面性,柔和的暖灰色调加少许艳色,用笔泼洒自如,线条刚柔相济。在人物形象上,她主要吸收了唐朝仕女的饱满和雍容、浮士绘构图的平面性、以及西方裸体艺术的体量感,创造出独特的女性美;在技法上,东方之线与西方色彩、肌理的天作之合极具特点;没有喧闹的色彩,只有神秘、高雅、静谧的灰调及少量提神之色。在她的画面所构成的境界里天、地、人、自然都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充满生命活力、无限永恒的空灵世界.世俗的性别压力,现实生活和中国女性艺术的艰难发展迫使艺术家采取“雌雄同体”的表现方式。她试图寻求超越现实社会的结构体系,重新构建女性与男性,女性与社会,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生物等的新型“天人合一”关系。我想这也许正是中国当代艺术与传统禅宗重叠的美学意义和价值所在! 《色空》系列作品,画面充满了一种理性、坚毅与无谓之美,反应的是她当时情感受挫,情绪低落时的心境描写,揭示了她与现实社会的疏离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画出了人性的悲凉,最后,她用艺术思考和创作战胜了情感,用一种入定修炼的佛家姿态来让自己情感平静下来。她沉迷于表达这种女性的精神状态:孤芳自赏、静思冥想、自我疗伤…她不再想呐喊,只想控制,只想创造一个虚怀若谷,静穆深沉的世界。也许这个世界有点单调、孤寂,却有着禅道的哲思与意境,有着魏晋竹林名士们的洒脱和由性,她痴迷于这种令她平静、充实的境界! 《须弥春》系列是采用八条屏形式的黑白色调综合材料作品,她尝试将东方传统水墨的抽象思辨和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结构主义和油画材料相结合,画面构图被大胆切割,人体只剩下半抽象的局部,大泼墨的花卉及芭蕉,荷叶,衬托着美丽漠然的女性。用须弥春旨在打破现代转型期中,艺术家生活实践与现实不确定性等造成的心理上的隔膜,并隐喻她心中至高境界的东方禅学之美。 《红尘客》系列、《为了忘却的纪念》、《曲中无别意》、《青花》系列、《须弥春》系列等作品,都可说是她不同阶段的颠峰之作. 总之,儒家、佛教、禅宗、道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是她的思想根基,生活是她创作艺术的源泉和动力,中国当下变革的伟大时代是她艺术的精神、文化信仰的血脉和源头。她的绘画语言和当代文化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有意无意地揭示出艺术家本人在当下社会的文化错位、时空错位的尴尬心境和她对当下生存处境的一种真实的心灵世界的反应和理解,一些看似灰暗、混乱的画面,其实里面充满了守护艺术理想的愿望和艺术现实实践的二元对立,让人们看到了涅槃的可能以及生命无限的生机。这也恰恰是她作为一个中国当代独立艺术家的文化品质、文化观念、人文性格和美学个性的体现。 近几年,随着她的作品风格愈加成熟,陆续参加了全国美展(获奖提名)、国内外许多有影响力的联展和个展,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她的作品开始陆续被台湾画廊协会会长大收藏家徐政夫先生、台湾清玩雅集会长潘文华,魏雪(TCL李东升太太)女士;爱立信、新浪、鲁能集团;西班牙马努埃尔艺术基金会、今日美术馆、环铁时代美术馆、繁星美术馆、国子监美术馆、台湾观想美术馆等国内外知名收藏家、机构收藏,由于他们的支持,她作为职业女艺术家在精神思考、创作上解放思想并获得自由的同时,在社会地位上也获得了独立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所以,我认为她是一个比较纯粹的精神世界的探索者,并不完全是一个"现实世界的文化使者"。 我们期待着年轻艺术家赵梦歌女士,保持善于思考、自尊、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和幸福的精神,一次次的创作出超越她自己以及前人的作品,成为21世纪这个伟大时代具有明确自我意识的女性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写于2010-12-30 古典诗意,缅怀与重读 ------赵梦歌的油画近作 徐恩存 今天的我们如何面对古典诗意,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它又激起了当代艺术家们的浓厚兴趣,成为他们热衷的表现主题,可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这一关联着传统,现实与未来的”古典诗意”命题,让当代艺术家们在缅怀与重读中,产生了回忆与想象,由此,使他们发现并寻找到一个全新的视野和创造领域. 青年女画家赵梦歌,近年来,醉心于对古典诗意的缅怀与重读,在这一过程中,她发现这是一个很广阔的审美空间,可以涵盖理想,心境,情绪和想象,可以在重读之后的重新编码,整合中获得全新的文本,甚至,可以使之承载当代人心灵深处的某种内心意绪.她的作品,常常借题于古典诗意,而且,她善于从女性视角进行选择和发现,譬如,<<香寂>>,<<风住尘香>>,<<红尘客>>,<<望秋水>>,<<秋无语>>,<<人面桃花>>,<<人生几何>>等,都是以情境和语言转换为特点的油画作品,即,以古典诗意的韵致表现现代情怀,以女性之美表现永恒和和谐,以精致表现写意,作品中的古典裸女作为油画手法,已略去了写实性的描绘,而作为主题意象,她摒弃光源与具体环境的真实传达,使油画的点,线,色彩,笔触远离了造型理念,从而在中国画的写意原则下,删繁就简为一种平面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写意”的目标,使之从三维空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挣脱了时间因素的羁绊,得以在自由表现中拓展空间,画面呈示的是以假设,虚拟和想象为特点的”写意性”文本,是作品在一种相对模糊与不确定中得到深化,进而内涵得到拓展,外延超越了有限空间和”形”的限制,最终成为某种题旨的象征. 在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发现,赵梦歌以现代感和现代意识解析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诗意,境界,进而成为一种当代信息和当代时尚的传达和象征,透过情意绵邈的静态人物意象,以及轻描淡写的环境营造,画面中洋溢的是唯有东方古老文化特有的优雅诗意和精神气息,让人从中领悟到古典诗意转换为现代情思的特殊效果. 醉心于古典诗意,从中寻找远离尘嚣的纷扰的心灵栖息地,正是缅怀的结果,提取古典诗意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现代意识的承载和象征,表达现代人焦灼心灵的需求与渴望,以及对永恒和谐的寻找和营造,这应是重读的结果. 在赵梦歌的笔下,前述的作品在整体上构成了一种”陌生化”的,现代版的”古典伊甸园”,内中以人性主题为基本构架,运用视觉语言及其形式意味给以情感的阐释,线描的裸体,古典的女性,传统绘画的亭台楼榭与花鸟样式的背景,在一种怀旧,甚至伤感的意绪中,让我们感受的是中国文化挥之不去的,永恒的的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 深刻性往往来自于某种片面的认识.赵梦歌只是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性”的花朵,去除其陈旧的内涵,借用其雅俗共赏的形式,表现人本意义与美感,把当代人性的觉醒与艺术的觉醒结合起来,折射出历史巨变与时代转型中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艺术从外在转化为内在,从物质转换为精神,从表象转换为本质的嬗变. 作品表明,赵梦歌是努力的,也是勤奋的,更是才情型与智慧性的画家,因为,她举重若轻地在缅怀与重读,完成了古典诗意的形式和语言的颠覆与重构,折解与整合.这是因为,她理解了真正的艺术是什么,理解了艺术的规律与本质,并把抒发内心意绪作为主题,把握了不真实的原则和模糊性的表现,以写意为追求,使之贴近了艺术的纯粹性和单纯性,赵梦歌的创造性和智慧性也表现在这里. 发表与<<中国美术>>杂志09年第四期. 代表作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