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招财节 |
释义 | 百科名片招财节,传统名称“旺运节”“好运节”“财神节”“旺财节”。古时的招财节指农历十二月二十日,近代在粤语系地区因谐音“要发”,转变成了公历的每年一月十八日。 词语释义 词语:招财节 拼音:zhāo cá jié 英文:Fortune Festival Lucky Day 节日简介招财节也称(旺运节),源自台湾的原住民地区,由于招财节的美好祝福寓意逐渐推广至东南亚闽南、粤语语系的国家和地区。节日产生之初是按照农历十二月初六作为每年的招财节,在近代由于粤语语系里的8和发谐音,所以逐渐固定为阳历的每年1月18日。谐音“要发”。招财节是老百姓祈求好运、富贵的重要节日,有很严谨和繁琐的环节设计。古人对于财富的追求不是极端的热衷。这也是虽然招财节已经流传很久但只是在部分地区流传的主要原因。在近代由于老百姓逐渐走出了儒家思想的束缚,对于财富的追求更加渴望,招财节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流传。 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都是全世界吉祥文化最普及的国度,年节假日,婚丧嫁娶的各种文化也是最为普及和充满历史感的。 招财节历史的流传是根据台湾当地原住民通过口口相传的,产生之初的仪式和更准确的寓意和目的已经无从考证。随着招财节的发展和广为流传在东南亚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具体的风俗和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招财节诞生之初据说是当地老百姓希望生活更加富足美满的祈福仪式,在古代需要戒斋一周,并用代表着富贵和财富的金色菊花浸泡的水沐浴。之后需要穿全家最好的服装,设立供桌摆神像。家人聚齐在夜晚对着月空祈福,祝愿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能够财到、运到,全家都有好的运气和收获。 节日起源传说 招财节的历史比较久远,相传是郑和把招财节从台湾地区推广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作为从事商业贸易和海运的人都非常的迷信。招财节是古时从事贸易和商业的老百姓十分正式和庄重的节日,通过每年年初招财节诚心祈福,期盼接下来的一年都会时来运转,财运亨通。 招财节的诞生有很多典故,其中传播较广的说法是古时琉球(台湾)地区的老百姓供奉的主神是妈祖,供奉财神的少之又少,财神恼羞成怒,剥夺了老百姓的财运,所以老百姓都生活在穷苦之中。在一年新年将近之时,财神化妆成老翁来到凡间,在一个市集上向过往路人散播消息,说只要是在今年的十二月二十日在家里设供桌,摆供品,烧高香诚心向财神祈福的人都会时来运转,财运亨通。过往的路人都不相信,只有少数人受够了穷苦的生活按照老翁的建议真心祈福。结果都是心想事成,富家一方。久而久之相信的人越来越多,逐渐把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定为请(财)神日。 节日习俗招财节供奉的神仙在东南亚的各个地区也有所区别: 台湾:招财童子(亦称善才童子) 香港:文武财神 泰国:招财童子 招财节需要主要道具和法器: 招财节主财位,所取器物以八为和,具体是哪八种不同地区会有所不同。 供桌: 饮食:吃围炉 过年,除夕夜要"围炉", 全家人聚在一起当然吃火锅最好啦! 火锅内容有白菜、冬粉、豆腐、火锅料、肉片、贡丸、米血、金针菇、虾..... 因为招财节当天都要拜拜, 所以拜拜的菜也会出现在餐桌上, 拜拜用的鸡(全鸡)应该会做成白斩鸡直接吃, 拜拜用的鱼,通常因为鱼都煎过,所以不是直接热了吃,就是做成糖醋或红烧, 而且鱼代表年年有余,招财节必要菜色! 拜拜用的猪肉,因为通常是一条半月形的三层肉,切片沾酱油吃, 其他菜色就例如"挂菜"或做成挂菜鸡汤,另外挂菜也叫常年菜,所以也常出现。 贡品:鸡、鸭、鱼、猪肉两样水果和两样糕点 贡香:高香一柱 神像:财神爷、招财童子 节日仪式家人在居家室内东南旺位摆供桌,神像及贡品。全天斋食,在夜晚酉时到戌时之间(现在的17:00-21:00之间),内省、静心虔诚祈福并上香。 当天的贡果包括其中山竹、榴莲可以于次日让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食用,据说有较好运保平安身体健康的作用。 家有小孩的家庭,早上需要给孩子穿上红色的衣服和佩戴金银首饰,并吃槟榔或榴莲。认为这种方式能为孩子的未来祈福,为孩子讨到好的彩头。 在今天很多地方招财节当天各商户都会在店门和入口处贴财神爷和招财童子的画像。并在柜台上摆放神像。 若有客人光临购物店主往往都会赠送装有不同礼物的福袋,由客人自己挑选,如果能得到意外惊喜的客人这一年都会有好的财运。所以招财节也是很多地区的购物街,商家也会在招财节前后几天开展一系列的折扣和送财运送祝福的活动。 其他很多地区招财节所流传的礼节和形式会有所差别,但是总的说还是很好的保持了招财节基本形式和祈福散播幸运的初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