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骞桥
释义

博望新镇和老城之间由白条河自然隔开,河上有一座桥,叫张骞桥。据说这座桥是张骞封侯于此的唯一“物证”。这是一座三孔石桥,西边桥头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汉博望侯张骞封邑”几个字。两侧的桥栏上,用青石镌刻着36幅仿汉画石刻,内容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郭书轶介绍说,传说这座桥始建于汉代,历史上经过几次翻修,唐朝尉迟敬德在这儿驻军时,曾对此桥大修过一次,所以老百姓也叫它敬德桥。1992年,国家文物局邀请学者专家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进行研讨,提议将博望古城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了专款修复张骞桥。桥栏上的仿石刻就是当时建造的。

张骞桥位于博望老街的白条河上,说白条河可能有人兴许不知,说老街河,博望人人皆知,且倍感亲切。这座桥高大坚固,桥面皆用青石平铺而成,现在的青石已经中凸边凹,凸起的石心与凹下的石边相差十数厘米,正是这凹凸的皱纹,诉说着她两千多年的风雨苍桑。是她让老街河两岸的百姓成为一家,是她成为了古老的博望城邑交通的命脉,追寻历史的足迹,不论是在三国时期,还是在唐代,乃至历朝历代,张骞桥都默默无闻地守护在老街河上,庇护着博望这片土地。不敢说桥上是否走过古代丝绸之路的畜蹄,也不敢说桥畔是否响过通往西域驼队的驼铃,但我们敢说的是:博望侯、张骞和张骞桥这些字眼,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深深地烙在现代博望人的心迹。让我们寻着历史的车轮追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究寻这座桥的来历……

正文:

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因为出使西域有功而被武帝封为太中大夫的张骞,以校尉的身份从军北伐,跟随大将军卫青击败了匈奴右贤王部。在这次北伐中,张骞不仅出奇谋攻下了居延城,而且大军还缴获了一万多匈奴的牧民、降兵,牛马牲畜更是不计其数。汉武大帝龙颜大悦,于是便封张骞侯爵。取其能广博瞻望之意,封张骞为博望侯,食邑百姓二千户,并说南阳郡富足,让侯爵主簿拿出了郡图,随手在南阳郡边上划了封地,让张骞到封地休养。“博望”也就从此载入了历史视野。自然赋于这片天空清幽、宁静、旷远;历史赐于这片土地淳厚、物丰、博广,她以前叫什么都已不重要了!

张骞于这年初夏便从京城长安来到封地休养。在他来封地的路上下了一场大暴雨,博望城邑老街河上的木桥被冲毁了。当侯爷张骞来到封地要去侯府之时,却被这无桥的河拦住了去路。当时的大汉朝,汉武帝正着意于攻打匈奴,扫除北患,所以无暇顾及国内百姓安慰,官吏横行,富豪掠夺,百姓生活困苦。当张骞举家搬迁的车队进入城邑时,有人就教孩子们唱起了诗经中的《硕鼠》歌谣,百姓也把侯爷张骞当作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大老鼠,这些深深地刺痛了张骞的内心。张骞来到老街河畔,看着河内被水冲得七歪八斜的木桩和下游那几片破旧不堪的木板,一时不知怎样才好。

城邑内的百姓听说侯爷的车队受阻老街河畔,纷纷赶来看热闹。两岸很快聚集了数百的百姓,这时年幼无知的孩子们天真地喊着:“马车大,轺车(我国古代王侯乘坐的车)美,没有翅膀只有腿,遇到老街断桥河,拉不成东西要人驮!”

张骞向城邑内姓白的三老(汉代在乡里主教化民风的人)打听,白三老向侯爷诉说了城邑百姓无桥之苦:没有桥,城邑被分隔成了两半,西岸的百姓不能到东边的博望坡上垦荒,就是原有的耕地因为无桥通过被荒芜着;没有桥,官道驿站也很少有人走了,往来的商贩都不到城邑做买卖了,城邑沿街的店铺都萧条了,没有了商贩,十里八乡的百姓不得不去远处的城邑购买物品……当张骞问郡内为何不修桥时,老人道:“糊弄啊!修桥远不如收赋勤快……”这个在京城长安久居的侯爷第一次了解到了百姓的疾苦,认识到了百姓举步维艰的生活困境,于是他立刻觉得自己这个食邑封地的大吏肩上沉甸甸的,他便对百姓们承诺:要在老街河上为大家修一座结实的石桥。百姓喜形于色,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走下河堤,跳入水中,在河里排成了几队,以人为桥,将侯爷的车队转运过河去。当管家查点物品一点也不差时,张骞再次被百姓的伟大与良善所感动。

他回到侯府后,便立即去了南阳郡署,用自己的封赏为博望百姓建成了这座高大坚固的石桥,留下了“赏金造桥”的佳话千古传扬。据说到了唐代,尉迟恭敬德曾对大桥进行了一次维修,并正式把该桥命名为“张骞桥”。

因为侯爷张骞在封地心系百姓、造福百姓,所以张骞侯爷深得封地百姓所拥护,百姓称赞张骞为“平民侯爷”。可惜的是,他只在封地居住了二年,公元前的121年夏,当张骞再次出击匈奴左部时,因为迟援了将军李广,被武帝贬为了庶民,失去了侯爵的张骞便带着家人回了故乡汉中郡城固县(陕西省城固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