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子立 |
释义 | 张子立(1503—?),明代黄县人,兵部尚书王时中的二女婿,其父张濬,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进士,曾任常熟知县、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延绥巡抚、山西布政司右参政。 中文名:张子立 出生地:黄县 出生日期:1503 朝代:明代 官职:知县 简介张子立(1503—?),明代黄县人,兵部尚书王时中的二女婿,其父张濬,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进士,曾任常熟知县。张子立嘉靖四年(1525年)中举,嘉靖五年丙戌科三甲一百九十三名进士,初任行人,掌传旨、册封等事。经过考选任监察御史,巡按浙江。浙江某知府对他望尘下拜,张子立甚是鄙夷,说:“人有欲,故无刚。”该知府果然因罪去职。嘉靖十三年(1534年),张子立在浙江主持乡试,慧眼识人才,认为茅坤(进士,明代散文家、藏书家)必中。嘉靖十七年(1538年)调任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嘉靖二十年(1541年)七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任延绥巡抚。 生平明代中期,边患严重,除了沿海的倭寇,北部的蒙古也时常入侵。明政府为了巩固边防,在北方修筑长城,驻扎军队。延绥镇又称榆林镇,总兵府驻榆林城,所辖东起清水营(府谷县北)黄河岸,经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诸县,西达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东境)界,长一千二百余里。延绥并不是一个行省,只是作为战区而设巡抚。张子立在延绥“修城堡,开红石峡以通水利,军民利赖”,做了不少好事。 嘉靖二十四(1545年)年七月,蒙古人大举入侵,据《延安府志》载“套人数万由宁塞犯保安”,张子立和军事主官陕西总督总督张珩调兵击之,互有胜败。不料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五月,兵科给事中鲍道明详细比较了双方的胜败,认为败多胜少,属于“诬功类奏”。嘉靖皇帝听信了鲍道明的弹劾,认为:“延绥为虏所残,更以捷闻,大为欺罔。”遂将张珩、张子立逮至京讯问,最后给他们定罪谪戍,张子立发配到宁夏固原戍边。 张子立被抓的时候,当地士民“号泣遮道中”,以致钦差也感动流泪,请人为张子立在延绥学宫立碑。在固原期间,张子立闭门谢客,遇到有公务的时候才持军棍去见官长,平时毫不钻营。不久,就因为思亲成疾去世。 据县志载,张子立生活俭朴,喜文学,好藏书,收藏有兵书、文学、医书等各种图书数万卷,均钤印“东黄张氏书籍”。嘉靖二十二年,张子立刻印宋朝张杲《医说》十卷;嘉靖二十四年,张子立又校对并出资刻印了宋代计有功的著作《唐诗纪事》一书,对于文化的保存有一定的贡献。在《唐诗纪事》的序中,张子立云:“传者其诗具在,人之贤不肖,可据而议也”。目前可见的张子立诗只有两首,一首是《明诗纪事》中保留的《黄花堡》:“关塞雄三镇,风烟剧五戎,胡尘惊代北,汉月照云中。战士黄沙碛,将军白玉骢,防秋烽火近,何日捷音同。”另一首是选自《三关志》的《阳方口堡》:“龙沙北望接三关,十万旌干虎豹闲。隘地风烟临晋水,连营烽火动燕山。行边总镇劳推毂,成算朝廷重转圜。黠虏早闻牧马去,将军新自射熊还。”诗中可见张子立建功立业的愿望,但未免大意轻敌,驻守边境,竟然认为狡猾的敌人已经闻风丧胆而牧马去了,军人们居然有闲去打猎。其军败阵,良有以也。 和他一起定罪的张珩,谪戍六年后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七月起用为延绥巡抚,次年十月任南京兵部侍郎。其实若不是张子立英年早逝,他还很有可能被重新起用——可惜,历史是没有假如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