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守涛 |
释义 | 人物简介张守涛,又名首涛,雅宝堂主人。194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黄县后移居河北唐山。早年师从山水画大师胡佩衡先生,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现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书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是我国的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作品多能,尤以山水见长。 代表成果在国内外展览中数百次获奖,其中《漓江山水》在1994年日本书画院第55回纪念展获头等奖;《抬头见喜》在1997年国际水墨大展获金奖;《漓江秀色》在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和平与和谐艺术展作品获金奖。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及国内外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有其作品收藏,出版文集《守涛说画》和《守涛画集》1-5集。 艺术评论张守涛认为,画家艺术水平的体现与提高,主要依赖艺术修养,而不是绘画技法。艺术修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中外文化的方方面面。 张守涛视野广博,蕴涵深远。就作品内容来看,他不是作茧自缚地把自己局限在画科的分类上。取材十分广泛:山水田园、风雨气象、人物、花鸟无所不包,凡中国画门类均有所涉及,而且此种涉及又不是“蜻蜓点水”的浅尝辄止。 张守涛作画,强调“有感而发”。有感而发,不是说等到灵感突发时才作画,而是说每幅作品都要融入自己的真性情,所谓国画之魂在于“有我”。中国艺术之“万象为客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张守涛领会并引以为自己创作的准则。“有感而发”还有一层意思,即画家在作每一幅画时,所蕴含的感觉是不同的。他有一幅画卖得很好,画廊老板让他再画一幅,守涛不肯。因为他那是凭借当时的感情画出来的,如今时过境迁,再没有当时的感受了,勉强制作,只能是平庸的堆砌。出再多钱他也不画,画廊老板费尽了口舌,最终未能如愿。守涛的“士子风骨”可见一斑。 张守涛作画,反对时下流行的“中西结合说”。他始终认为,虽然东西方艺术精神存在着诸多的契合点,但中国画与西方蕴含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画是洞察人内心的一面镜子,西画则是观察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因此,身为中国画家,应以中为“根”,以西为“枝”;可以适当借鉴一些西洋画的优点来补充,但不能因大量运用而丧失原本的民族个性,成为中不中、西不西的“四不像”。 张守涛认为,生活如作画,一定要认真对待它。一个画家,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有社会责任感。责任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张守涛曾经作国画《任弼时故居》。任老是新中国成立后去世的第一位领导人,出于对他的崇敬,张守涛多次去其生活、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写生。2003年“非典”时期,他创作国画《忘不了的春天忘不了的情》,表现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面貌。当时张守涛并没有接受什么“任务”,纯粹源自社会责任感。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珍藏并传承着过去,敞开胸怀面向未来。我们需要有张守涛这样的探宝者和拾穗人,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下去。 作品欣赏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