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盟 |
释义 | 巴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东与包头市、乌兰察布盟为邻,西与阿拉善盟毗连,北与蒙古国接壤,南临乌海、隔黄河与伊克昭盟相望。东西长约78公里,南北宽约238公里,总面积为64413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蒙、汉、满、 藏、 锡伯族等20多个民族。盟辖旗、县、市7个,镇、 乡、 苏木、 办事处136个,村民委员会795个、嘎查141个总户数442358户,总人口172.7万人。 巴盟全称巴彦淖尔盟畜牧生产 巴盟阴山北麓是广阔无垠、一望无际的高平原,俗称乌拉特草原。每当夏秋季节,绿草如茵、百花争艳、蓝天白云下牛、羊、驼成群,骏马驰骋,呈现一派独特景色。特别是二狼山白绒山羊和戈壁双峰红驼驰名国内外,号称"白雪公主、纤维之王"的白山羊绒,因绒长、纤细、色泽白,备受外商青睐,是国内外市场的拳头产品。红驼绒也闻名海内外。随着改革开放,畜牧生产逐步由原来的粗放经营向科学养畜、建设养畜发展。 农业地理河套平原地处黄河和阴山之间,犹如一幅扇形画面,整个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渠道纵横、农田遍布、灌溉便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葵花、甜菜、瓜果、蔬菜,是自治区粮、油、糖的主要产区,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素有"塞上粮仓"的美称。磴口县、临河市、杭锦后旗等,盛产河套密瓜、苹果梨,每年金秋季节,瓜果飘香,享名中外。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了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大农业发展道路,农业生产开始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出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局面。至1983年实现了农业产值翻番,跨入全国11个地区的先进行列。党和政府把发展林业做为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来抓,巴盟重点开展了农田防护林、黄河护岸林、防风固沙林和牧场防护林的营造。 工业生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加快了工业发展的步伐,行业逐年增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品量;质量不断增加、提高。轻重工业的名优产品有"雪花粉"、"黄河牌"白沙糖、"天坛牌"仿古地毯、"河套牌"五香瓜籽、"宝宝饼干"、"金川保健啤酒",这些产品畅销国内外,有的被评为自治区优质产品,有的被评为国家级产品。乡镇企业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全盟初步形成以制糖和粮油为骨干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体系,化工、机械、建材、矿山、采掘工业也初具规模。 矿业生产巴盟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狼山--查斯泰山多金属成矿带,铜、铅、锌、硫、铁集中于此,闻名全国。乌拉特后旗霍各乞铜矿是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炭窑口硫铁矿、东升庙、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前旗铅、锌、硫铁金属矿床,矿石品位高、储量大、分布集中、开发条件好,适应于大型矿山开发利用。 野生植物巴盟地域辽阔,地貌形态多样,野生植物较为丰富,约有90多类、近1000种,这些野生植物有医药、纤维、食用、酿造、用材、观赏等重要经济价值,是向人们提供生产、生活所需产品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土治碱、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造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有的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的列为三级保护植物。 野生动物巴盟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野兽7类40多种;鸟类199种;还有爬行类、两栖类、昆虫等。其中有26种鸟类和10种兽类分别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水产湖泊巴盟境内有湖泊300多个,其中乌梁素海水域面积约40多万亩,是内蒙古主要水产基地之一。海中鱼类品种繁多,黄河鲤鱼蜚声全国;野禽水鸟戏水浮游;芦苇、蒲草郁郁葱葱,整个乌梁素海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被誉为"塞外明珠",是巴彦淖尔最大的旅游区。 运输建筑交通运输、建筑业都有长足发展。包--兰铁路、110国道横穿盟内5个旗、县、市,全盟120多个镇、苏木全部通车。 科技巴盟文化、教育、卫生 文化、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群众自觉地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显示出巨大威力。卫生事业发生了根本变化,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成倍增长。巴彦淖尔幅源辽阔、山河壮丽、资源丰富、发展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一个繁荣昌盛的巴彦淖尔盟以崭新的风姿出现在祖国的边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