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巴德夏希清真寺
释义

巴德夏希清真寺是巴基斯坦伊斯兰教最大的清真寺。“巴德夏希”是波斯语“国王”的音译,故又称“皇家清真寺”。该寺位于拉合尔古城北部,巴德夏希清真寺是世界遗产名录之二。为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穆哈依·乌德丁·穆罕默德·阿迈提尔(1658年~1707年)于1673年~1674年主持建成。18世纪遭英国殖民主义者破坏,1856年由穆斯林收回,1961年巴基斯坦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

巴德夏希清真寺简介

该寺位于拉合尔古城北部,为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穆哈依·乌德丁·穆罕默德·阿迈提尔(1658年~1707年)于1673年~1674年主持建成。18世纪遭英国殖民主义者破坏,1856年由穆斯林收回,1961年巴基斯坦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

寺院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基本上为阿拉伯建筑风格。寺前是宽阔的草坪,右侧为大理石结构的巴基斯坦著名诗人和思想家伊克巴尔的陵墓。寺院位于高陡地势,外观宏伟壮丽,整个建筑由拱门、广场、礼拜殿3部分组成。拱门高大,围墙由红砂岩砌成。登上22级红色台阶,进入寺院内,为一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59米的方形大理石广场,可供5万人同时作礼拜。广场正中有一见方的水池,供穆斯林做净礼用。主体建筑礼拜大殿位于广场西侧,呈长方形,殿顶中央和两侧建有3个圆顶,正中大圆顶高约18米。圆顶上有3只巨大银球在阳光下光芒四射,同围墙四周的4座高57米的乳白色宣礼尖塔形成一体。礼拜殿的圆顶上,镌刻着各种美丽的花纹和涂金粉的《古兰经》文,光彩夺目。殿内大理石铺地,凹壁由红色砖石砌成,别具匠心。墙壁的瓷嵌饰带,具有浓厚的波斯和莫卧儿风格。大殿中间正门高阔,两侧各有5个旁门,内有走廊相通。寺内珍藏有用金丝线绣成的长45厘米、宽30厘米、计30卷1228页的阿拉伯文《古兰经》,蝌蚪似的经文绣在天蓝色锦缎上,绣工极为精湛。据传寺内还藏有先知穆罕默德的披风、法蒂玛的手帕及阿里手抄的《古兰经》珍本等大量伊斯兰珍贵文物。

历史

巴德夏希大清真寺位于拉合尔古城外,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此寺建于300多年前的莫卧儿王朝时期,是莫卧儿王朝后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用了3年时间才建成。清真寺门前是一片广阔的草坪,隔一条马路就是瑰丽的“拉合尔古堡”。右侧是用大理石建成的巴基斯坦著名诗人和思想家伊克巴尔的陵墓,寺院的高大围墙由红砂岩砌成,周围有4座耸立的宣礼塔。登上22级台阶,进入院内,是一个由水泥方砖铺成的广场,这个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59米的正方形大广场,可同时容纳10万穆斯林作祈祷。每年伊斯兰教的3大节日,拉合尔的穆斯林都到这里来,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为最盛,寺外的草坪上也都站满祈祷的人。

广场中央是一个由大理石砌成的16米见方的喷水池,早年是供穆斯林进入寺堂前进行斋戒沐浴的“泉水井”,即洗礼钵,现在成了美化寺院的装饰品。莫卧儿式建筑风格的礼拜寺在广场西侧,是整个清真寺的主体建筑,墙、柱全用雕有各种花纹图案的大理石砌成,建筑宏伟。礼拜寺圆顶上3个巨大银球,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同围墙四周4座高达40多米的宣礼塔形成一体,为整个清真寺增添了辉煌而又神秘的色彩。这些轮廓鲜明的圆顶和修长的宣礼塔,正体现了莫卧儿王朝的建筑风格,也是清真寺的主要标志。礼拜堂内,地上铺着地毯,顶上镌刻着各种花纹和涂上金粉的古兰经经文,光彩夺目。墙上的瓷嵌饰带,间以涂上金粉的古兰经经文,显出浓厚的波斯和莫卧儿风格。周围的壁龛结构,别具匠心。

更为令人惊叹不止的是寺内所珍藏的用黄金丝绣成的30卷阿拉伯文《古兰经》。那些细如头发用黄金做成的丝,把像小蝌蚪一样的阿拉伯经文,从右至左绣在天蓝色的锦缎上,从1966年到1976年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花费24万卢比,一针一线,细致精美,巧夺天工,是一件世所罕见的艺术珍品。

特产

巴基斯坦的手工艺品,以技术精湛,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巴手工艺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它的骆驼皮和鹿皮制品、地毯、缟玛瑙制品历经几千年匠人们的琢磨,已日臻完善。

深受欢迎的巴基斯坦铜器铜器是巴基斯坦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细致的工艺深受国内外爱好者的欢迎。

信条

忌酒

巴基斯坦意为“清真之国”97%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这里的许多宗教习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严格禁酒是这里伊斯兰教徒的一个信条。无论民间红白喜事,还是官方国宴,一律不准喝酒。私自酿酒者要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在外交场合,巴基斯坦外交官并不对别人喝酒提出异议,不过在干杯时他们总是以果汁、汽水或清水代之。在巴基斯坦看不到“酒鬼”横卧街头和酗酒行凶的现象。

女性教规

无论是在文化古城拉合尔,还是在北部偏僻的乡村,你都会看见蒙着面纱、身裹黑纱、只露双眼的妇女。按伊斯兰的教规,妇女是不准同除了自己的丈夫和家人之外的男接触的。在路上行走时,一见对面有男人走来,她们就立即丫到路边面墙,陌生人过后,她们才上路继续行走。一般来说,女孩子在十一、二岁以前不戴面纱,但十三岁后都戴面纱避人。不过,在卡拉奇,也看到有的巴基斯坦妇女,穿露着前胸上半部和后背的时髦服装。巴基斯坦的大、中、小学学生都按性别分班或分校。但为解决教室紧缺、尽量普及小学教育,有些地方的学校规定,小学生在三年级以前不分男女班。男女青年之间的婚姻,大多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办理。没有嫁妆或嫁妆不足的姑娘被人看不起,这已成了当前巴基斯坦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一些城市,妇女开展自助运动,她们成立“妇女社会委员会”,集资帮助穷人家的姑娘购买嫁妆和筹办婚礼。

斋月

伊斯兰历九月(即公历五月)是巴基斯坦穆斯林的斋月。这期间是祷告和忏悔的日子,每天要到黄昏后才能进餐。伊斯兰历十月第一天叫做开斋节,是巴基斯坦穆斯林较大的节日。这天穆斯林到清真寺做礼拜,互相拥抱祝贺,亲友间互相拜会,在家里准备糖果点心接待宾客。富裕人家按家庭成员人数,每人给贫苦的穆斯林出一天的生活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2: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