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袁树令
释义

袁树令 黑龙江省中山书画院副院长;美国美中艺术家联合会理事;职业画家。

人物简介

袁树令 字 雪鸿 1969年生 汉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自幼随父袁秀清先生学习书法、绘画,用功精勤。

书以唐楷为初基,上朔秦汉、研学汉魏碑版、石鼓、金文。

画以清代石涛、吴昌硕、任伯年为摹本,研修山水、花鸟、人物,宗法两宋墨守迹象,雅有门庭三十余载,并以携卷登山唱、博闻壮画风之铭。游大岳名川,苦行探道,访师交友,取法现代诸家,渐有所成。

他的作品里不仅书法、画法并举、古拙朴茂、灵秀洒脱、酣畅淋漓、注重情绪、气氛,境界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启示、艺术的理想、精神的相通、以及师从的风霜考验。而且在他织造梦境般的林泉图式中、展现了对岚气山光,云蒸霞蔚及人类精神和宇宙自然契合为一的精神追求。

1988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大学,2007年进修于国家画院卢禹舜高研班,2008年国家画院卢禹舜课题班深造。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中山书画院副院长;美国美中艺术家联合会理事。

主要作品

1988年,书画作品入选《中国青年书法精品赴港展》、山东临沂《国际书圣杯》、全国《光彩杯》、首届全国《鑫秀杯》优秀奖。

1997年,入选《世界华人书画大展》。

1999年,《碧崖苍翠园》入选《暨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并出版画集。

2001年,《祥云岳岫图》第四届《中国画大展》荣获佳作奖。

2001年,《祥云抚岳园》入选建党八十周年《黑龙江省美术回顾展》获优秀奖并出版画集。

2002 年,《天籁》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发表 60 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黑龙江展区优秀奖。

2005年,在全国美协与画院联合主办的 2005 大河春天山水画展作品《圣岳朝辉》荣获 400 家奖并出版画集。

2005年,黑龙江省首届山水画展作品《桃源行》荣获铜奖。

2007年,国画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松雪黄山图》、书法石鼓文作品“毛主席诗词” 《沁园春雪》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07年,中俄国家年文化交流展国画作品《雪域家园系列》获银奖。

2008年,入选黑龙江省政协举办的《黑龙江书画艺术精品进京展》。

2008年,黑龙江省美协50周年美术大展《雪域家园系列》获银奖。

2008年,《雪域家园系列》入选黑龙江省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大展。

2009年,《雪域家园系列》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黑龙江省优秀奖。

出版画集

2006年,出版个人作品集《袁树令书画集》。

2007年,作品被编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中国画精品选》。

2007年,出版《雪域飞鸿 袁树令川藏印象 雪鸿书画集笺》。

2007年,《状态·距离》南北中国画名家学术交流展并出版画集。

2010年,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袁树令书画集》。

个人画展

1988年,在黑龙江省冰城画廊举办个人书画展。

2010年,在大庆百湖艺术群落举办《雪域情怀·水墨意境》袁树令书画艺术展。

学术活动

2006年,为《黑龙江晨报》提写刊头。

多次参加重大学术活动,美术论文在《新晚报》《黑龙江晨报》《今日黑龙江》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出版书画合集多部。书画作品被政府部门、美术机构等多家单位及个人收藏。

他人评价

袁树令是实力派青年书画家,是我的好友。最近他将近年的书画作品精选结集出版。一册在手,美不胜收。亦颇有些感想。

中国书法、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也是国粹,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着五千年文明的血脉。如今传统的书画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然而中国书画更需要才情、功力、悟性、学养乃至毕其一生的精力而为之献身的苦苦追求。因此,在众多的书画艺术追求者中能够登堂入室的人还是少数。从这个意义上说,袁树令是这少数成功者之一。

自古道“书画同源”。清代大画家石涛先生在《话语录》中说:“笔与墨合,是为铟蕴,铟蕴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所谓“一画”之说,实际上就是指笔墨。进一步说,绘画中的笔法与书法中的笔法是相通的,而绘画中的笔法源于书法。但绘画的笔法与书法的笔法又有不同处。书法中线的移动方向经常有大的转变和调整,而绘画中的线常在一个方向做一些小的波动或偏移,两者所包含的技术难度显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也未必能写出好的书法线条来的原因所在。袁树令深谙此理,他可以说是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追寻自己的书画之路。

袁树令的书法取法秦汉以上,在“石鼓文”、金文、碑版上用功最勤。所临石鼓文及集联作品浑朴古拙,神气十足;隶书取法《石门颂》和《西狭颂》等汉碑,融于篆意,灵动鲜活;行楷亦受篆隶影响,结字厚重,点划结实,气厚而韵足。树令的书法同时受到张天民先生的影响,流动而扎实,古厚而大气。他抓住了书法的关节点,即笔法,不断锤炼线条使之洗练、准确、厚重、到位,更好地表达创作意途。同时树令十分注重作品的视觉效果,作品以宏篇巨制见长,以气势先声夺人耳目,加之笔法、墨法有机融合,产生出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意境。他在书法上锻造的笔墨功夫,为他向国画进军,夯实了基础。

袁树令系统研学国画花鸟、山水、人物,尤以山水见长,近年来用功亦颇勤。以我看来,他在山水画上能达到的层度远在书法之上,这并非空穴来风,源于树令抓住了用笔这一切入点。以写作画,笔墨浑厚华滋、苍润古雅,显示出云蒸霞蔚、岚气山光的气息。树令的山水画,取法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笔意,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对树令有很深刻的影响,他既扎扎实实地下过临摹大师作品的苦功,同时也不忘师法自然,游历名山大川,在写生和观察生活中积累创造素材,感悟大自然的奇妙。因此他所绘山水既有古典绘画的韵致、典雅和深邃,也不乏现代人所具备的丰富、变化和意境。他在继承传统的笔墨和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师法造化,出以己意,旁参当代名家,形成自己古艳、空灵、活脱、大气的画风。墨从笔出,笔伴纸行,呈现出顿挫、缓急、干涩、粗细、强弱等节奏变化,笔蘸墨运行时,干、湿、浓、淡、光、润及控墨、控水、控色的恰如其分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浑然天成的意象,“墨分五彩”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笔不到处,何以见墨,若无多年的书法功力,必然无法展现出如此笔墨境界。树令的山水借鉴了“新文人画”风的一些表现技法,画面较满,色彩对比鲜明,意境深远,也有个人的想法和创意。这种探索无疑是成功的。他的画远未定型,近年来不断充实、融汇、提炼和升华,更注重研读经史、书论与画论来提高修养,他深知这对于有志于书画艺术的耕耘者来说,都是必须要面对和付出艰苦努力的事情。

中国书画艺术讲究“品”,也即书画艺术之根和脊梁。古人总结为“字(画)如其人”,人品不高,艺品也高不到哪去。袁树令在书画界颇有口碑的。他对给予过他指导的书画家张胜鑫先生、于志学先生、李俊琪先生、张冠哲先生、张天民先生等十分敬重,亦博得师友的认可;他对朋友诚恳、热情、友善,乐于助人,不遗余力;他对艺术的痴迷,勤奋刻苦,乐观向上,无论顺、逆都不会停止追求的脚步,执着的精神令人钦佩;他热心培养青少年书画爱好者,几十年乐此不疲,奉献出他的一片赤诚和爱心。他心有大千,内心充实,但又不乏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他请朋友刻了一枚“纳天为画”的闲章,并常常盖在自己的作品上,展露出他的襟怀和追求。按他自己的说法“须思入灵山,情入圣境”,方可渐入艺术佳境。我们有理由相信,依袁树令的真诚和执着,一定会得到令人满意的回报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