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喻培伦 |
释义 | 喻培伦(1886年—1911年),清末民主革命者,字云纪,汉族,四川内江人。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三十四年加入同盟会。曾专研化学,研制炸弹,组织暗杀团,谋刺两江总督端方和摄政王载沣均未成功。1911年春,在黄兴的率领下随林觉民、方声洞等革命党人精英勇猛地攻入广东督署,被俘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中文名:喻培伦 别名:字云纪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内江 出生日期:1886年 逝世日期:1911年 职业:资产阶级革命家,同盟会会员 主要成就:参与黄花岗起义 生平简介喻培伦的父亲一度在宜昌督办盐务,因清政府签订辱国的“辛丑条约”,愤而弃官为民,在内江经营糖业。喻培伦少时聪敏好学、喜好机械。目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署名为“世界恶少年”。 1905年初,成亲后不久,即携弟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先后入警监学校、经纬学校学习。1907年12月卒业于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旋入大阪化学研究所,专攻化学。他“深念非科学不能救国”,起早贪黑、刻苦学习。同时还实地考察了日本的洋瓷、火柴、洋烛、制糖等工业。在考察过程中,他制造成功一种安全无毒火柴,为以后研制新型炸药和炸弹积累了经验。然而随着国家日益衰败,他的科学、实业救国的热情在一天天减弱。 1908年,其弟离开日本回国前往云南,参加河口起义。他闻信赶到东京为弟弟送行。同年夏天,在东京由吴玉章介绍参加了同盟会,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这时,同盟会总部交给他制造炸药、炸弹的任务。他在千叶医科学校药科学习时,在一次试验中,不慎引起爆炸,右手被炸断三指。自此,他总结经验,决心研制新的安全炸药。不久,家中破产,接济中断。为了不停止试验,他典当衣物,抵押官费券。终于制造成功一种威力强大而又安全的新型烈性炸药,并研究成功化学发火、电发火、钟表定时发火引爆的各种类型的炸弹。其方法被称为“喻氏法”,他被同志们尊为“炸弹大王”。 1910年夏,受同盟会派遣,同黄复生、但懋辛等人秘密回国赴汉口,准备刺杀清朝北洋大臣端方。由于端方突然改道,未果。同年秋,他又同黄复生、汪精卫潜入北京,准备刺杀摄政王载沣。由于意外事件,事情进行得很不顺利。黄、汪被抓捕,他受通缉,逃亡香港,化名王光明、尤国楠。以制洋烛、牙粉、行医为业,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10年底,被委任为广州起义的实行员,专为起义制造炸药、炸弹。他先在香港环摆花街,后在广州甘家巷设立秘密机关,日夜辛劳,到起义前夕赶制了300多枚各型炸弹。 1911年春,由于购运枪枝弹药困难,再加上4月8日黄昏,华侨革命党人温生才刺杀了广州将军孚琦,官府在广州采取了戒严预防措施,起义被迫延期。接着,起义队伍内部发生分歧,黄兴命起义队伍撤离广州,准备以自己一死拼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他坚决反对撤销起义,同林时爽到黄兴处力争。黄兴大受感动,当即决定按原来既定日期起义。为了给革命保存学有专长的人材,黄兴等人决定他不参加起义,他坚决不同意这个决定,说:“倘须人人留为后用,谁与谋今日之事?!”大家看他这般坚决,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年3月29日)午后五时半,广州起义爆发了。他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率先带领四川籍的同盟会员攻打总都衙门。他炸开围墙后,从后厅一直打到前厅。接着,又率队转攻督练公署。队伍刚到莲塘街口,与增援清兵遭遇,鏖战三个多小时,死伤战友多人,他身负重伤,弹尽力竭,为敌所捕。在敌人面前,他拒不吐露组织机密。为避免党人及家属受牵连,自称为湖北王光明,并慷慨激昂陈述革命宗旨:“我头可杀,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党尤其杀不了!”临刑前,他不断高呼:“头可断,学说不可绝!”“党人可杀,学理不可灭!”他牺牲后,与同难诸同志共72人葬于广州黄花岗。1912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行文指令,以肇造民国元功追赠他为“大将军”,抚恤亲属,修建专祠。 人物小传喻培伦,字云纪,清光绪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886牛2月3日)出生于内江县文英街一个糖商家庭。 在喻堵伦逐渐懂事以后,正值满清王朝日益腐败走向崩溃、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的侵略活动,中国社会面临巨大变革的时代。1899年,以余栋臣为首的大足人民为反抗披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分子残害中国人民,践踏中国主权,愤怒攻打天主教堂,酿成了著名的“大足教案”。1902年,资阳义和团首领李刚中率领800多人攻打县城,资中义和团继起响应。人民的英勇斗争,给成长中的喻培伦带来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喻培伦13岁这一年,到资中五里店接受魏楚珊老师的教育,更促使他接受了当时的新思想。魏老师是一位博学的教育家,鼓励学生关心天下大事,“读经世书,练干济才”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办的进步书刊。在进步思想的熏陶下,喻培伦对满清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猖狂侵略,深为愤懑。他给自己刻了一方印章,署名“世界恶少年”表明向旧世界挑战的决心。 1905年初,喻培伦与幼年订婚的祝淑槐结婚。10月,即偕弟年仅16岁的喻培棣赴日留学。希望探索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经验,以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他到日本后,即如饥似渴地投入到求学之中,先后进入警监学校和经纬学校。1907年1月,又改入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毕业后,留大阪自修化学及摄影。 1905年10月的一天,19岁的喻培伦与年仅16岁的弟弟喻培棣告别故乡,前往日本留学。 他弟兄二人乘船经三峡到达汉口之后,上岸游览走进了英租界,英国雇佣的印度巡捕对他们进行谩骂和驱赶。喻培伦愤怒地质问对方:“我中国之地,何拒中国人游?”印度巡捕举手就打,喻培伦奋起反击。在扭打中,喻培伦被推下江堤,险些葬身于滔滔长江的巨浪中,弟兄二人后来每忆及此,都为国权沦丧而悲愤万分。 喻培伦到日本后,先以工业救国为宗旨,努力学习各种工业技术,希望回国后通过兴办工业达到强国的目的。1908年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为推翻满清王朝,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次负伤,刻苦钻研爆破技术,成为革命组织中有名的“炸弹大王”。 他“深念非科学不能救国”,认为实业“可以兴工致富”,振兴中华。为走科学和实业救国之路,他对日本的工业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对大阪、东京、神户等地的工场株式会社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在家书中提出了自己兴办实业的计划,如兴办洋磁工厂、机器缫丝厂、火柴厂、机制糖厂以及改进制糖设备和工艺等。他对用科学和实业救国充满信心,但是,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喻培伦终为国家前途命运所忧。 1908年3月,喻培伦接弟喻培棣电告,将去云南参加同盟会领导的河口起义。他立即携款赴东京,鼎力支持喻培棣的行动,且为之壮行。7月,他考入了千叶专门医学校药科。千叶医校是当时日本著名的学校,也是当时中国政府所指定的官费五校之一,要考入这所学校非常难,喻培伦能考进这所学校,足可见其在日学习之用功,成绩之优异。这时,喻培棣因河口起义失败,在干崖不幸染上恶性疟疾,到新加坡医治,急需费用。吴玉章得到消息后,与同盟会的同志在几天内就凑足了300元钱寄去新加坡。喻培伦“看到这种情形,深受感动,觉得革命既是大仁大义的崇高事业,而革命同志又复亲如手足,因此便要求加入同盟会。”并由吴玉章介绍,正式加入同盟会。 喻培伦加入同盟会后,“便舍豪华而尚质朴,与前判若两人。”一心一意投身于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之中,尤其是“他赋性聪敏,无论什么技艺,一学就会。他对小型机件(如钟、表之类),素来装拆自如,更兼他学过一些化学,所以后来在研究炸药制造方面,有重要的创造发明。”也正是这样,为了取得革命的成功,他全力投入到了研究制造炸药和炸弹之中。当时,炼制炸药,主要是银制法,这种方法,既危险,又昂贵。他与吴玉章之兄吴永在岗山试炸的时候,因药裂被炸伤,左手残废三指。鉴于银药法的种种弊端,他决心研制安全炸药法。 1908年底,他与黄复生、汪精卫、黎仲实、陈譬君、方君瑛等人赴香港,对新制成的安全炸药,进行试爆,运用电流、化学、钟表等原理发火引爆,成效甚加。 1909年2月,喻培伦由香港返回日本东京,结识了千叶医校的日籍同学藤泽氏,交往密切,得藤泽氏所藏英、德、日等国炸药秘本,朝夕研究,废寝忘食。7月,清两江总督端方调为北洋大臣,同盟会估计端方会从汉口经过,取道京汉路北上,派遣喻培伦、黄复生、但懋辛等人,秘密回国到汉口,拟阻击车站,刺杀端方。但端方非常狡猾,表面上取道汉口,到了镇江就诡称上焦山一游,而转回上海,乘轮船北上,使同盟会事未成。 喻培伦返日本后,仍回千叶医校,每到周末,赴东京与黄复生、汪精卫等人会商革命事宜。 1909年底,喻培伦与汪精卫、陈璧君等先后到京,在宣武门外设守真照相馆,作为革命党人集合机关。时清庆王奕权势甚盛,大家都认为该炸奕劻,但其戒备森严,不易动作,后议定炸摄政王载沣。1910年2月21日,他们选择载沣每日上朝必经之路的什杀海甘水桥,将炸药埋于桥下,但被朝廷发觉,将炸弹取出,清廷追查到守真照相馆,将黄复生、汪精卫逮捕下狱。喻培伦因返日取炸药和电线得脱险,但受到通缉。喻培伦被迫逃往香港,化名王光明、尤国楠,一方面以医为业,另一方面继续研制革命之需的炸弹,并著《安全炸药制造法》,万余言,图二十余幅,由弟喻培棣在日本秘印送革命党人,被称为“喻氏法”。 1911年1月,喻培伦接黄兴函约义举于广州。为做好起义的准备,喻培伦加紧研制炸药,研制炸弹300多枚,运到广州。起义前,同盟会在省港的黄兴、赵伯先诸同志,考虑到喻培伦擅长科学技术,又忠勇任事,应留备党国非常之用,劝其不必身临险地,喻培伦奋然道:“储才以备用,今日非有用时耶?且党人孰非有用之才,倘须人人留为后用,谁与谋今日之事?自顾孱残之躯,实不逮诸同志远甚。为革命须流血者,尚可为前驱耳!”使大家深知其志不可夺,甚为感动。 广州起义,原订于4月13日举行,后因同盟会员温生才4月8日在广州刺杀了清将军孚琦,官府戒严,同盟会通知延期,要求所有同志尽快撤出广州。喻培伦认为延期不妥,并与林时爽找到黄兴,坚定地说:“就是大家都走了,剩下我一个人,也要丢完了炸弹再说,生死成败,在所不计!”黄兴素重喻培伦,闻其严词,益增敬意,决定4月27日(即农历辛亥年3月29日)举行起义。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即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枪炮声起。起义之革命党人,奋勇冲向战场,与敌展开激战。喻培伦前胸挂一大筐炸弹,一马当先,率四川和广东籍的同盟会员直奔总督衙门,用炸弹将围墙炸裂,攻占总督大堂,继攻督练公署,途经莲塘街口,与清增援兵遭遇,展开恶战。恶战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喻培伦负伤多处,虽坚持战斗,终因弹尽力竭被捕。? 喻培伦被捕后,朝廷对其施刑审讯,其毫无惧色,大义凛然道:“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党人尤其是杀不了!”朝廷将其处以极刑,时年仅25岁。殉难后数月,与同难同志共葬于广州黄花岗,即著名的黄花岗72烈士。 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喻培伦为大将军,抚恤亲属。章太炎为之立传,杨庶堪撰写《喻大将军墓表》,喻培棣撰《追赠大将军喻公培伦年谱》,其家乡内江为之修建了喻培伦大将军祠。 后世纪念1961年吴玉章作诗纪念喻培伦殉国50周年,诗曰:“当时年少正翩翩,慷慨悲歌直人燕。几尺电丝难再续,一筐炸弹奋当先。成仁烈迹惊环宇,起义欢声壮故园。五十年来天下变,神州春色遍人间。”1981年,四川省内江市人民政府在市区人民公园内,建立了“喻培伦大将军纪念碑”,1985年内江市在碑后增建“喻培伦大将军纪念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