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应天府
释义

北宋应天府:北宋的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先后建置两次,北宋置应天府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因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曾任归德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故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为应天府,应天府南京位居北宋陪都。明朝应天府:公元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了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以南京为国都,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是为明朝京师。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位后,永乐元年(1403年)诏改迁都北京顺天府,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

北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始建年代:宋真宗公元1006年

明朝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始建年代:明太祖公元1356年

应天府由来

应天一词,最早出现伏羲时期的《简易道德经》里。根据《简易道德经》记载:“推天说:一无天,二少天,三常天,四顺天,五应天,六违天,七采天,八取天,九纳天。”这是太昊伏羲以简易图推理出的天象。说明人们思想进步的表现,从一切顺天发展到应天,应天的意思是响天,人们心里很虔诚没有违背天的想法,只为生活需要而已。例如,最初人们生活在山上,山上没有房子认为是天意,不可私造怕天怪罪,人们遮风避雨只有找自然形成的山洞。地上原有的东西不敢乱动,后来人们动了没有事,就敢在地上兴建工程了这个时期为应天时期。

北宋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唐代称为宋州。宋真宗景德三年,即公元1006年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升为陪都,称为南京,下辖宁陵、下邑(今称夏邑)、宋城、谷熟、虞城、楚丘六县,是距离京师汴京最近的陪都。

公元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进攻“集庆”(今南京),用了十天时间攻破了“集庆”,并改集庆为“应天”。

北宋应天府

北宋置应天府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因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曾任归德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故升宋州为应天府,为宋朝的南京,作为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陪都。

建置缘由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曾任归德节度使,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即皇帝位,国号“宋”,即为北宋。

赵匡胤既以归德军节度使起家,宋州即成为了“龙潜之地”,即大宋的发祥地。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二月,因赵匡胤曾于乾德元年(963年)受群臣尊号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将宋州改名为应天府,此时距宋朝建国已经过去了四十六年。

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宋真宗封泰山、祠后土、祭老子祠之后,决定将应天府再次升格,建为南京,作为都城东京的陪都,并下旨修建一座归德殿,作为新南京的主殿,接着规划京城和宫城。

历史沿革

周成王3年(前1040年),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宋(今商丘),国号为宋,都城睢阳(今商丘市南)。其疆域最大时包括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周赫王29年(前286年),齐、楚、魏灭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属魏。宋立国761年,共26世,32君。秦代分属砀郡与陈郡。汉高帝5年(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属豫州,治所在睢阳(今商丘南)。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改梁国为梁郡,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时仍为梁郡。

南朝时,宋、齐为南梁郡,属南徐州。北朝时,北魏为梁郡,属南兖州。隋开皇初梁郡废,16年(596年)置宋州,炀帝大业3年(607年)复置梁郡。唐武德4年(621年),又改为宋州。天宝元年(742年)置睢阳郡,属河南道。乾元元年(758)复为宋州。五代后梁太祖开平3年(909年)升为宣武军,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改为归德军,后周时仍为宣武军。

北宋初复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为应天府,属京东西路(应天府始为京东东路路治,后为京东西路路治),大中祥符7年(1014年)升为南京,作为都城汴梁的陪都。

金太宗天会8年(1130年)更名为归德府,属南京路。

行政区划

府治宋城(今河南商丘市),辖宋城、宁陵(今河南宁陵县)、谷熟(今河南虞城县谷熟镇),下邑(今河南夏邑县),虞城(今河南虞城县),楚丘(今山东曹县曹城镇东南23公里的安蔡楼乡楚天集村)共6县。

明朝应天府

明初建国后,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将集庆路改为应天府,定为首都,1378年改称京师。

1421年明成祖北迁,以北京为京师,恢复南京之名,作为留都。

清初顺治二年(1645),改南京(南直隶)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

历史沿革

五代后晋高祖天福2年(937年),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宋太祖开宝8年(975年),复改江宁府为升州;真宗天禧2年(1018年),改升州为江宁府。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为东都,绍兴8年(1138年),正式建都临安府(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建康府为陪都。元文宗天历2年(1329年),改建康为集庆。

明初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为首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为北京,为陪都;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升北平为北京,18年(1420年)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6年(1649年)设两江总督于江宁;文宗咸丰3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为都城;穆宗同治3年(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建置依旧。1913年废。

行政区划

应天府治江宁、上元(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区)。辖:江宁(县治在今南京市区东南部)、上元(县治在今南京市区西北部)、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溧水(今江苏省溧水县)、高淳(今江苏省高淳县)、江浦(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六合区),溧阳(今江苏溧阳市)共8县。

其它

《红楼梦》中应天府、江宁府同时出现,是作者故意用“半古半今”来混淆时空概念的一种手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9: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