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渔阳鼙鼓动起来
释义

中文名称:渔阳鼙鼓动起来

填词:韦瀚章

谱曲:黄自

音乐风格:歌剧,进行曲

歌曲语言:中文

出自:清唱剧《长恨歌》的第三乐章

基本信息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一部描叙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叙事诗,原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1932年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黄自以这部诗歌为题材,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韦瀚章作词。《渔阳鼙鼓动起来》是清唱剧《长恨歌》的第三乐章,是一首阴郁的进行曲,描写边关的匿名警报,传来安禄山造反的消息。

作者简介

作词

韦瀚章(1905-1993) ,祖籍香山县翠薇(今属珠海市)。1929年在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担任过上海国立音专注册主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上海沪江大学秘书、教授。1950年定居香港后,担任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编辑、香港音专监督兼教授,荣获香港民族音乐学会颁授的荣誉会士衔。1959年至1970年,曾应聘赴马来西亚出任婆罗洲文化代理局长、华文编辑主任暨出版主任。 韦瀚章是我国的第一代从事现代歌曲创作的歌词大师。自1932年在上海国立音专工作期间写出处女作《思乡》以来,一生共创作了500多首歌词,其中包括了抗日歌曲《旗正飘飘》、《白云故乡》、艺术歌曲《采莲谣》、《五月啬薇处处开》、清唱剧《长恨歌》等。 韦翰章不仅从事歌词创作,还率先进行歌词创作的理论研究。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已提出“歌与乐”的结合,“歌词”这一专用术语就是由他首先提出的。 这位一生刚介、桃李满门的长者,晚年贫病交迫,住进了安老院,靠亲友和学生的接济,才能维持生活。在此恶劣的环境中,他的最大心愿依然是“愿把斯文传后学”,令人感慨之余,景仰之情沛然而生。

作曲

黄自(1904-1938),中国作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生于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卒于上海。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参加学校乐队、合唱队,学习钢琴和声乐,1924年赴美国学习心理学,1926年入奥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8年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曾在学院演出,这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1929年回国后任教于沪江大学。1930年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理论教授兼教务主任。1931年起创作了多首抗战歌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等。1934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杂志》,1937年辞去教职,专事编写专业教材。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道路,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等,他还主持并实际参与编写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材》(共6册)。 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玫瑰三愿》是他著名的艺术歌曲。歌曲篇幅很小,但是,于典雅、抒情中表露了“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原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原那红颜常好不凋谢”的善良愿望。这首歌是两段体结构,前段像温柔的吐露,后段则带有急切的热情,当旋律通过模进和重复发展将情绪向顶点后,旋律跌入低音区,最后的歌声“好教我留住芳华”显得十分恳切、诚挚。

创作背景

1932年暑假,黄自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歌词由韦瀚章根据白居易同名叙事诗写作。当时

正是“一·二八”事变以后,全国上下抗日情绪高涨,此剧尖刻地讽刺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全曲共分十乐章,黄自生前已完成的七个乐章:一、《仙乐飘飘处处闻》,

二、《七月七日长生殿》,

三、《渔阳鼙鼓动地来》,

五、《六军不发无奈何》,

六、《婉转蛾眉马前死》,

八、《山在虚无缥缈间》,

十、《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1933年11月的国立音专学生音乐会上当作一部完整的作品演出过,其中只有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和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在其生前发表过。作品中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色彩性和声,变化多样的复调手法与表现内容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仍是各类音乐会中演出最多的乐章。

尽管其余三个乐章尚未谱曲,但已完成的上述七个乐章,基本上概括了白居易原诗的主要情节,在艺术上已相当完整。《长恨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清唱剧,作品既讽刺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不抵抗主义,如“舞袖正翻翻……哪管它社稷残。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亦将宫闱艳史美化为爱情悲剧。

该作品的部分乐章在黄自生前曾出版过乐谱及唱片。

1943年5月,重庆的中国音乐研究会为纪念黄自逝世五周年,在《音乐月刊》二卷一期上首次出版了“黄自遗作——《长恨歌》专号”。

1957年,上海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黄自的《长恨歌》。

歌曲赏析

《渔阳鼙鼓动起来》

渔阳鼓,起边关,西望长安犯;六宫粉黛,舞袖正翩翩,怎料到边臣反那管他社稷残。渔阳鼓,起边关,西望长安犯;六宫粉黛,舞袖正翩翩,怎料到边臣反那管他社稷残。只爱美人淳酒不爱江山,美人淳酒不爱江山。兵威擎震哥舒翰,举手破潼关,遥望满城烽火,指日下长安。

渔阳鼓,起边关,西望长安犯;六宫粉黛,舞袖正翩翩,怎料到边臣反那管他社稷残。

《渔阳鼙鼓动起来》采用了进行曲体裁;A段的主题多次出现;B段基本用模进的手法写成。将小调调式用在进行曲体裁当中,在近现代中国风格的声乐作品中,是很少见的。在这个乐章中,随着音乐的进行与展开,激愤的情绪逐渐增加,表现出了对“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那种怨恨。但是,由于小调调式的特点,我们更多感受到的还是一种、暗淡的色彩和悲戚的意韵。在大篇幅的主调写法中,加入了一共11小节的T.I、T.II和B.I、B.II之间的自由模仿(第31—35小节,第53—55小节,第57—59小节),主、复调的写作技法在这里结合得非常巧妙,体现出了深挚的默契,既突出了“渔阳鼓,起边关”的主题,又表露了几许悲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