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鱼肚腩竹
释义

鱼肚腩竹:秆近直立,高10-12cm,径5-8cm,节间40-50cm,下部稍肿,幼时被白粉,并贴生棕色刺毛,主枝明显较长。箨鞘早落,背面近基部贴生黑色刺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20cm,宽1.0-2.5cm,背面密生短柔毛。

简介

鱼肚腩竹

种中文名:鱼肚腩竹

种拉丁名:Bambusa gibboides W. T. Lin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簕竹属

属拉丁名:Bambusa

.国内分布:产广东及香港,多栽培于广州市郊;贵州三都县也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广州。

命名来源:[Act. Phytotax. Sin. 16 (1): 70,3. 1978]

中国植物志:9(1):098

亚属中文名:孝顺竹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Leleba

族中文名:簕竹族

鱼肚腩竹(B.gibboides W.T.Lin)

族拉丁名:BAMBUSEAE Trin.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基本信息

植物形态

先端近截形;箨耳小长椭圆形,二耳近相等或下部的不相等,;边缘被波曲状刚毛;箨舌高2-3mm,箨叶直立,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极紧缩,鞭宽度约为箨鞘先端的2/3。竿高10-12米,直径5—7厘米,尾梢下弯,下部稍呈“之”字形曲折;节间略弯,其下部稍有肿胀,全长40—47厘米,幼时薄被白蜡粉,并疏被棕色贴生小刺毛,毛脱落 后在表面留有凹痕,竿壁稍厚;节稍隆起,常于竿基第一至2节的箨环之上下方各环生 一圈灰白色绢毛;分枝常自竿基第一或第二节开始,竿基部常为单枝,中上部的各节则 为数枝至多枝簇生,主枝明显较粗长。箨鞘早落,干时背面纵肋稍隆起,近基部贴生以 暗褐色刺毛,先端近截形;箨耳不相等,沿箨鞘顶端两侧呈水平伸展,边缘具波曲状继 毛,大耳长圆形至狭长圆形,长约2厘米,宽5—6毫米,小耳椭圆形,其大小约为大耳 的一半;箨舌高2—3毫米,边缘齿裂,被短流苏状毛;箨片直立,狭卵形至卵状三角形, 长约为箨鞘全长的一半,基部稍作圆形收窄后即与箨耳相连,此相连部分约为3毫米,箨 片基部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2/3,边缘近基部被波曲状继毛。叶鞘背面无毛,外侧边缘 被短纤毛;叶耳卵形或镰刀形,边缘具数条长5-10毫米的弯曲缝毛;叶舌高1毫米,先 端圆拱,边缘被短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3—2厘 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渐尖具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假 小穗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稍扁,线状披针形,长3—4厘米;先出叶宽卵形,两脊于 近顶端被短纤毛,先端钝圆;具芽苞片常2片,宽卵形;小穗含小花5—7朵,其顶端1— 2朵常不孕;小穗轴节间形扁,长3—4毫米,顶端膨大而被微毛;颖常1片,卵形,长 6—8毫米,多脉,先端具短尖头;外稃卵状椭圆形,长10—14毫米,无毛,多脉,先端 急尖而具短尖头;内稃稍长于外稃,先端钝,具2脊,脊仅于近顶端疏生极短的白色纤 毛,或有时近于无毛,脊间6—7脉,脊外每边3—4脉;鳞被3,不相等,后方1片稍大, 倒卵形,基部增厚,边缘被细纤毛;花丝短,花药黄色,先端钝;子房卵形,顶端被短硬毛,花柱极短,柱头3,羽毛状。

用 途

竿材常用以搭瓜棚、晒架和制作农具之用。

产地分布

产广东及香港,多栽培于广州市郊;贵州三都县也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广州。

参考文献:Bambusa gibboides W.T.Lin in Act.Phytotax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