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市舶使司
释义

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徽宗诏令在杭州(今浙江杭州)、明州(今浙江宁波)设置市舶司,使外来商客经营得到方便。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各类商品交换也活跃起来,对外贸易也因此发达,泛海而来的外商日益增多。为了完善对外贸易的管理,崇宁元年七月,北宋政府在杭州和明州两个沿海港口设立市舶司。市舶司,又叫市舶使司、提举市舶司,它的管理官员有市舶使、市舶判官等。

宋史卷市舶使司职责

掌管的主要事务有:收购海外运来的货物,用来专卖或上缴;接待各国贡使,招待外商,并对外国商人的经营进行管理和监督;管理本国商船及海外贸易征税等等。杭州港和明州港是宋朝针对朝鲜、

日本等国贸易的主要港口,后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北宋政府经常在沿海日岸设置新的市舶司,到北宋末年已经增至6个。

宋代设置市舶司(务),为外商活动提供了方便,也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而港口则一般选择在近海受潮汐影响而又能通航的河口,为后来中国沿海通商口岸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续资治通鉴卷

唐宋时期

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北宋开宝四年(971)设市舶使于广州,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陆续于杭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泉州、密州(今山东诸城)设立市舶司。北宋中期以前,各处市舶机构皆称为市舶司。北宋末大观元年(1107)始将各处管理外贸的机构改称提举市舶司,而将各港口的市舶司改称市舶务。宋代市舶官制变化十分频繁。北宋前期,市舶司由所在地的行政长官和负责地方财政的转运使共同领导,而由中央政府派人管理具体事务。元丰三年(1080),免除地方行政长官的市舶兼职,而由转运使直接负责市舶司事务。后又专设提举官。市舶收入是宋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财政。宋政府还通过出卖一部分舶物增加收入。宋代的造船技术十分发达,所造海舶载重量可达5000石(300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广泛应用于航海,还出现了记载海路的专书——《针经》。与宋王朝有海上贸易的达五六十国,进出口货物在400种以上。

元明时期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元朝政府在攻取浙、闽等地后,立即在泉州、庆元(今浙江宁波)、上海、澉浦(今属浙江海盐)4处港口设立市舶司。后来又陆续添设广州、温州、杭州三处。经过裁并,到13世纪末,只在庆元、泉州、广州3处港口设置。市舶司初建时,一般均沿用南宋制度,日久弊生,严重影响市舶收入。至元三十年,元政府制订了整治市舶司勾当的法则22条。延祐元年(1314),又修订颁布了新的市舶法则22条。这两个法则,对市舶司的职责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控制,增加更多的收入。元代见于记载的与中国建立海道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在100个以上 ,海外贸易的开展,有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明代沿袭前朝之制,市舶司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市舶司隶属于布政司。因此税收大权完全掌握在布政司等长官手中。直至明末,采取了定额的包税制,才改由提举负责征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