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游晋祠记
释义

晋祠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处悬瓮山下,原为纪念周代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内有圣母殿、唐叔祠、关帝庙、水母楼等建筑,以及隋、唐松柏和“难老泉”等名胜古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有 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作品名称:游晋祠记

创作年代:清代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刘大櫆

刘大櫆散文《游晋祠记》

游晋祠记

(1)太原之西南八里许,有周叔虞祠(2)。祠西为悬瓮山,出之东麓有圣母庙(3)。其南又有台骀祠(4),子产所谓汾神也(5)。有泉自圣母神座之下东出,分左右二道。居人就泉凿二井,井上为亭,槛以覆之。今左井已淹,泉伏流地中,自井又东,沮洳隐见(6),可十余步乃出流为溪。浸水洄洑绕祠南,初甚微,既远乃益大,溉田殆千顷(7)。水碧色,清冷见底,其下小石罗布,视之如碧玉,游鱼依石罅往来甚适。水上有石桥,好事者夹溪流曲折为室如舟。大右乔木交荫,老柏数十株,大皆十围,其中厕以亭台佛屋(8),彩色相辉映,月出照水尤可爱。溪中石大者如马,如羊,如棋局可坐。予与二三子摄衣而登,有童子数人咏而至,不知其姓名,与并坐久之。

山之半有寺,凿土为室,缭曲宏丽,累石级而上望之,墟烟远树,映带田塍如画(9),《山海经》云(10):“悬瓮之山,晋水出焉。”周成王封弱弟于唐地(11),在晋水之阳,后遂名国为晋。既入赵氏(12),称晋阳。昔智伯决此木以灌赵城(13),而宋太祖复因其故智以平北汉(14)。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唐高祖盖以唐公兴(15),尝祷于晋祠。既定天下,太宗亲为铭而书之,立石以祟叔虞之德。今其石在祠东,又其东为宋太平兴国之碑(16)。

是来也,余兄奉之官徐沟(17),余偶至其署,因得纵观焉。念余之去太平兴国远矣,去唐之贞观益远矣,溯而上之(18),以及智伯及叔虞,又上之,至于台骀金天氏之裔(19),茫然不知在何代。太原之去吾乡三千余里,久立词下,又茫然不知身之在何境。山川常在,而昔之入皆已泯灭其无存。浮生之飘转无定,而余之幸游于此,无异鸟迹之在太空。然则士之生于斯世,虽能立振俗之殊勋,赫然惊人,与今日之游一视焉可也(20),其孰能判忧喜于其间哉!于是为之记。

作品注释

(1)晋祠: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处悬瓮山下,原为纪念周代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内有圣母殿、唐叔祠、关帝庙、水母楼等建筑,以及隋、唐松柏和“难老泉”等名胜古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叔虞: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成王封叔虞于唐,故叔虞亦称唐叔虞,是周代晋国的始祖。

(3)圣母庙:即圣母殿,殿内有圣母(作为叔虞之母)像及精美的四十二尊侍女塑像,为我国古代雕塑珍品。

(4)台骀(tái台)祠:台骀是传说中古帝王少昊(hào浩)之后裔,世为水官之长,被颛顼帝封于汾川,后来被当作汾水之神。其事见《左传》。

(5)子产:即公孙侨、公孙成子。春秋时郑国贵族子国之子,先为卿,公元前543年执政,并实行政治改革,为当时著名政治家。

(6)沮洳(jù rù):潮湿。

(7)殆:将近,差不多。

(8)厕:置。

(9)田塍(chéng成):田间土埂。

(10)《山海经》:古代地理著作,共十八篇,作者不详,多数学者认为书中各篇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其中十四篇为战国时代的作品,《海内经》则是西汉作品。书中内容主要是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其中有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悬瓮”二句出自《山海经·北山经》。

(11)周成王:用周王之子,名诵,武王死后因其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成王亲政后分封诸侯,封其弟叔虞于唐。唐地:唐本为古国名,其地在今山西省翼城县西,后为周成王所灭。

(12)既入赵氏:春秋末,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所灭。三家分晋后,旧唐地属赵国。

(13)智伯决水:智伯原为晋国卿,骄横跋扈,向赵强要土地,赵不与,智伯率韩、魏攻赵,引汾水灌晋阳。事见《史记·赵世家》。“智”亦作“知”。

(14)宋太祖:宋朝第一个皇帝赵匡胤。969年(开宝二年)宋太祖率兵伐北汉,围太原,“临城南,谓汾水可以灌其城,命筑长堤壅城,决晋祠水注城。”随即“北引汾河水灌城”(《宋史·太祖本纪》)。

(15)唐高祖: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贵族出身,袭封唐国公,617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任太原留守,乘隋末农民大起义之机,起兵反隋,攻入长安,不久建立唐王朝。

(16)太平兴国: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976—984)。

(17)奉之:刘大宾,字奉之,刘大櫆之长兄。徐沟:旧县名,在山西省中部,晋祠东南不远。1952年与清源县合并为清徐县。

(18)溯:逆流而上,引伸为寻源。

(19)金天氏:即少昊,传说台骀是金天氏的后裔。

(20)一视:等量齐观。

作品赏析

刘大櫆的记游散文,多于写景中寄托身世感慨。此文记晋祠的泉池亭台,细致曲折,分明如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后半部分,作者感概古今,叹“浮生之飘转无定”,并以穷达优喜皆可等量齐观来自我安慰,情绪颇为低沉,这是作者失意心情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简介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诸生,雍正年间(1723—1735)时两举副贡生,乾隆年间(1736—1796)应博学鸿辞,皆未成;晚年为安徽黟县教谕数年,后归故里,一生很不得志。刘大櫆为文以才气著称,早年以布衣游京师,方苞读了他的文章,极为叹服,说:“如苞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姚鼐曾从其学古文,为桐城派创始人之一。其文论主张“义理、书卷、经济考,行文之实,若行文自另是一事”,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现,这对方苞的文论是一个发展。刘氏散文长于气势,富有文采,内容多怀才不遇的牢骚,于时弊亦间有指摘。亦工诗,其诗作也常为时人所称道。著有《刘海峰诗文集》,《论文偶记》等。《清史稿》有传。

朱彝尊散文《游晋祠记》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游晋祠记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朱彝尊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晋祠者,唐叔虞(人名)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曰汾东王(1),曰兴安王者(2),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3);山下有圣母庙(4),东向。水从堂下出(5),经祠前。又西南有泉曰难老(6),合流分注于沟浍之下(7),溉田千顷,《山海经》所云“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是也(8)。水下流,会于汾(9),地卑于祠数丈(10),《诗》言“彼汾沮洳”是也(11)。圣母庙不知所自始,土人遇岁旱,有祷辄应,故庙特巍奕(12),而唐叔祠反若居其偏者。隋将王威、高君雅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是也(13)。庙南有台骀祠(14),子产所云汾神是也(15)。祠之东有唐太宗晋祠之铭(16)。又东五十步,有宋太平兴国碑(17)。环祠古木数本(18),皆千年物,郦道元谓“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是也(19)。自智伯决此水以灌晋阳(20),而宋太祖、太宗卒用其法定北汉(21),盖汾水势与太原平,而晋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

岁在丙午(22),二月,予游天龙之山(23),道经祠下,息焉。逍遥石桥之上,草香泉冽(24),灌木森沉,鯈鱼群游(25),鸣鸟不已。故乡山水之胜,若或睹之。盖予之为客久矣。自云中历太原七百里而遥(26),黄沙从风,眼眯不辨山谷,桑乾、滹沱(27),乱水如沸汤。无浮桥、舟楫可渡。马行深淖(28),左右不相顾。雁门勾注(29),坡陀厄隘(30)。向之所谓山水之胜者,适足以增色忧愁怫郁、悲愤无聊之思已焉。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也。

由唐叔迄今三千年,而台骀者,金天氏之裔(31),历岁更远。盖山川清淑之境,匪直游人过而乐之(32),虽神灵窟宅,亦冯依焉不去(33),岂非理有固然者欤!为之记,不独志来游之岁月,且以为后之游者告也。

作品注释

(1)汾东王:北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追封唐叔虞的封号。

(2)兴安王:五代后晋石敬瑭时追封的封号。

(3)蔽亏:遮挡。

(4)圣母庙:又称女郎祠、娘子庙。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据说因求雨灵验,封为“圣母”。

(5)堂:指晋祠正殿。因其右边有泉眼,水从此流出。

(6)难老:难老泉,它有好几个泉眼,为晋水的主要泉源。

(7)沟浍(kuài):田间水渠。

(8)“《山海经》”二句:《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秦汉时又有所增删。书中记述了各地山川、道里、部族、物产、祭祀、医巫等内容,保存了不少史地文献和神话传说。文中所引见《山海经·北山经》。

(9)汾:汾河。

(10)卑:低。

(11)彼汾沮洳(jù rù):语见《诗经·魏风·汾沮洳》。沮洳:低温之地。

(12)魏奕:高大盛美。

(13)“隋将”二句:太原留守李渊谋起兵反隋,事为副留守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所知,便请李渊去晋祠求雨,欲伺机加害李渊。谋世,李渊杀王、高,起兵反隋。高祖:指唐高祖李渊。

(14)台骀(tái)祠:祀传说中的汾水之神。台骀,相传为少昊帝的后代,因治汾河有功,颛顼帝就把汾河流域封给了他,死后成为汾水之神。

(15)子产:春秋时郑国政治家。据《左传·昭公》元年载,晋平公得了重病,卜知“实沈”、“台骀”作崇,晋史官不知其为何神,叔向就去请教子产,子产指出台骀是汾水之神。

(16)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次子,继位为唐太宗。晋祠之铭:唐太宗李世民于646年(贞观二十年)谒晋祠,刻石铭记李渊起兵晋祠事,立于祠东。

(17)太平兴国:宋太宗赵光义年号,相当于976—984年。

(18)数本:犹言“数棵”。

(19)“郦道元谓”四句: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引文即见《水经注·晋水》。凉堂:亭子。飞梁:凌空架设的桥。曦景:阳光。

(20)智伯:即知瑶。春秋末晋国四卿之一。先灭范、中行氏,又向赵襄子索地,赵襄子不给,于是胁迫韩、魏共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引晋水灌城。

(21)宋太祖: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宋太宗:赵匡胤弟匡义,继赵匡胤为帝。北汉:五代时十国之一。

(22)丙午:1666年(康熙五年)。

(23)天龙之山:天龙山,在今太原市西南。

(24)冽(liè):寒冷。

(25)鯈(tiáo)鱼:又名白鲦。《庄子·秋水》:“鯈鱼出游从容。”

(26)云中:今山西大同市。

(27)桑乾:桑乾河。源出山西北部管涔山,流经河北省西北部,为永定河上游。滹沱:滹沱河。源出山西五台山,流入河北,与滏阳河汇合为子牙河。

(28)淖(nào):泥沼。

(29)雁门勾注:雁门山,又名勾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因山形勾转,水势注流,故名勾注。

(30)坡陀:同“陂陀”,不平坦。厄隘:险要。

(31)金天氏:即传说中的少昊,黄帝之子,名契,黄帝死后继承王位。因崇尚金德,故称“金天氏”。

(32)匪直:非但,不仅。

(33)冯(píng)依:凭借,依靠。冯,同“凭”。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选自《曝书亭集》卷六十七。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为晋水发源处。西周成王时,将这里的土地封给其弟叔虞。叔虞子燮继位后,因晋水而改国号为晋。后人又建祠,用来祭祀晋始祖唐叔虞,于是得名“晋祠”。它是晋中第一胜地。作者于1666年(康熙五年)游览晋祠后,写下了这篇文章。该文融学识、美景与人生经历于一炉,既能增长读者的见识,又能激发读者的游兴,在游记中别具特色。

作者简介

朱彝尊(1629—1709),

字:锡鬯

号:竹垞

浙江秀水(今嘉兴县)人。

康熙年间(1662—1722)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明史》的修纂。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主要成就在诗词,诗与王士祯齐名,词为浙西词派创始人。有《曝书亭集》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