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永年“太和堂”药店
释义

太和堂位于永年县广府老城西大街中段路南,历史上占地面积约三亩,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是全国著名的中华医药老字号,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现存有两进院落,建筑为明柱外廊式,拱形门窗,临街建筑仍为药号,院内种薄荷等药材,仍然从事着中药的经营

概述

永年“太和堂”药店不但在医药界赫赫有名,在太极拳界也久负盛名。永年“太和堂”是怀庆府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二世陈继参于明崇祯七年(1635年),在直隶省广平府(现河北省永年县)西大街道北创建。在清代药市“太和堂”“同仁堂”“达仁堂”三药店齐名。

“太和堂”药店于1956年1月1日经公私合营,陈氏十八代为“太和堂”私方经理,后因种种原因停业。2003年3月初3由陈氏第十九代、“太和堂”药店第八代传人陈孝立重新开业。

传承

传承店主

陈继参——>陈毓隽——>陈步麟——>陈德瑚——>陈备三——>陈承五——>陈萍 ——>陈孝立

药店历史

永年“太和堂”是怀庆府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二世陈继参于明崇祯七年(1635年),在直隶省广平府(现河北省永年县)西大街道北创建“太和堂”药店门面三间。后在路南购买焦老庆市房一所,里外三院三十余间,门脸三间。整体为砖木结构式清代建筑。正门上方木质匾额“太和堂”三个大字,为肥乡一状元手笔,苍劲有力。门前有一方形广场,立有高3米、宽0.3米招牌一块,上书“选购川广云贵各地地道药材”,为翰林武延绪所书。屋内两根明柱分设在后门两侧。于“同仁堂”药店,“达仁堂”药店刘名(据永年县《卫生志》记载)。

在清代药市“太和堂”“同仁堂”“达仁堂”之药店缺一不开市。

“太和堂”药店于1956年1月1日经公私合营,陈氏十八代为“太和堂”私方经理,后因种种原因停业。于2003年3月初3由陈氏第十九代、“太和堂”药店第八代传人陈孝立重新开业。

历史关联

永年“太和堂”药店不但在医药界赫赫有名,在太极拳界也久负盛名。

当年“太和堂”药店掌柜、伙计都是从怀庆府温县过来的,均练陈家沟拳,即现今人们所称陈式太极拳。杨禄禅平日给“太和堂”药店送煤土和粮食等业务往来,便常见药店伙计 练拳,“太和堂”药店掌柜王昶被杨禄祥的诚心所打动,帮留其在药店内做杂工,闲时可跟王昶练拳。

此后,“太和堂”药店东家陈德瑚到广平府“太和堂”药店视察,见杨禄禅聪明伶俐,仪表俊秀,天真可爱,当时陈德瑚已年过半百,膝下无子,对禄禅产生了怜爱之心,又在“太和堂”药店掌柜王昶的撮合之下,经杨禄禅父亲同意,将其收为义子,带禄禅回陈家沟,从此杨禄禅就住在陈德瑚家南院前庭,跟陈德瑚学习文化,同时陈德瑚特聘陈家沟武术高手陈长兴(1771——1853)教授杨禄禅陈家沟拳。(现今人们称为陈式太极拳,以上均按“太和堂”药店家传“药店折子”所写)。

据永年县志记载“杨福同(魁),字禄禅,南关人,家贫性和善,幼失怙恃,佣于“太和堂”药店行为膳夫。行固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之业也。杨以聪敏勤俭,故得主人欢,物荐于陈家沟。”(见民国初年永年县志186页)

十年后,陈德瑚喜得贵子,名陈本格,字备三。杨禄禅已长大成人,拳艺也学有所成,于此其间,陈德瑚以厚礼相赠,命禄禅返回故里,在永年一带以授拳为业,后由陈德瑚、武汝清将其推荐于北京授拳,此后拳(太极拳)发扬光大。

陈德瑚于道光年间,与广平府武汝清系同科进士入翰林院效事,两人随成莫逆之交,其后陈德瑚命其子陈备三认武汝清为义父,现今永年“太和堂”陈姓与武家关系未断。

武禹襄也非常喜爱陈家沟拳,跟杨禄禅了解大概,后又经“太和堂”药店介绍到陈家沟拜陈长兴学习陈家沟拳,禹襄到陈家沟后,陈长兴因病卧床,不能授拳,又经“太和堂”东家陈德瑚将武禹襄推荐给同族、同根的陈青萍处学习陈家沟拳。到此,永年杨、武式太极拳在“太和堂”药店这个摇蓝的呵护下诞生了。

永年“太和堂”药店不但用药济世于人,而将陈家沟拳发扬为当前的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五大流派的太极拳造福于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