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咏白海棠·秋容浅淡映重门
释义

“咏白海棠·秋容浅淡映重门”是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所作的一首诗。小说中,大观园众姊妺结成“海棠诗社”后首次吟咏诗歌,李纨被大家推为社长,负责评诗,贾迎春限韵,贾惜春监场。诗成后,大家认为林黛玉的最好,李纨却评薛宝钗的为第一,贾探春表示赞同,贾宝玉则为林黛玉不平。第二天史湘云到来,又和了两首,众人看了称赞不已。 结社、赏花、吟咏唱和是清代都门特别盛行的社会风气,是古时贵族人家的闲情逸致的表现,大观园的公子小姐们也不会例外。这些诗和有关情节给读者提供了认识这种生活的画面。

作品名称:咏白海棠·秋容浅淡映重门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曹雪芹

作品原文

秋容浅淡映重门(1),七节攒成雪满盆(2)。

出浴太真冰作影(3),捧心西子玉为魂(4)。

晓风不散愁千点(5),宿雨还添泪一痕(6)。

独倚画栏如有意(7),清砧怨笛送黄昏(8)。

作品注释

(1)秋容:指白海棠花,“秋”点明花开的季节,“容”用拟人的手法喻其美好。

(2)攒:簇聚。“七节攒成”是说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盛。雪,喻花。

(3)出浴太真:杨贵妃,字玉环,号太真,为唐玄宗所宠,曾赐浴华清池。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到她肤如“凝脂”、“娇无力”,所以借以说海棠花的柔媚,又兼以玄宗在沉香亭召贵妃事为出典。玄宗曾笑其“鬓乱钗横,不能再拜”的醉态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见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

(4)捧心西子: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皱眉)”,样子很好看,见《庄子·天运》。亦以此喻海棠之美。宋人赋海棠词中时有以杨贵妃、西施并举的,如辛弃疾《贺新郎》、马庄父《水龙吟》等皆是。

(5)愁千点:指花如含愁,因花繁而用“千点”。

(6)宿雨:经夜之雨。

(7)独倚画栏:指花孤苦,以花喻人。

(8)清砧怨笛:砧,捣衣石。古时常秋夜捣衣,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怨笛也与悲感离别有关。

作品赏析

贾宝玉的诗中间二联可以看作对薛宝钗、林黛玉的评价和态度。薛宝钗曾被贾宝玉比喻为杨贵妃,则“冰作影”正写出了服用“冷香丸”的“雪”姑娘其内心冷漠无情恰如“冰”人。“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以“玉为魂”,恰说明了宝玉心中的林妹妹纤瑕不染,分外清高。从宝玉对二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中可以知道,宝玉心中只有黛玉才是志同道合的知心人。“晓风结愁”,“宿雨添泪”,表面上是在写海棠,实际却是写黛玉寄人篱下的愁苦心境,以至最终的芳华早逝。“独倚画栏”,“清砧怨笛”是写宝玉在黛玉死后的孤苦心境,是对这份凄美爱情的祭奠。

特别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些诗多半都“寄兴寓情”,而作者擅用隐语,往往让诗与人物的情感,故事的背景,甚至是最终的归宿都密切相关。凡此种种,要使每一首诗都多方关合、左右逢源,必须经作者惨澹经营、匠心独运,才能臻于完美的境地。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大约在明代末年以“包衣”身份被编入满洲籍。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历经十年创作了长篇名著《红楼梦》,死后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该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5: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