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释义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是较早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随着绿色荧光蛋白应用技术的发展,FRET已经成为检测活体中生物大分子纳米级距离和纳米级距离变化的有力工具,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细胞生理研究、免疫分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原理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是距离很近的两个荧光分子间产生的一种能量转移现象。当供体荧光分子的发射光谱与受体荧光分子的吸收光谱重叠,并且两个分子的距离在10nm范围以内时,就会发生一种非放射性的能量转移,即FRET现象,使得供体的荧光强度比它单独存在时要低的多(荧光猝灭),而受体发射的荧光却大大增强(敏化荧光)。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应用

在生命科学领域,FRET技术是检测活体中生物大分子纳米级距离和纳米级距离变化的有力工具,可用于检测某一细胞中两个蛋白质分子是否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正如前述,当供体发射的荧光与受体发色团分子的吸收光谱重叠,并且两个探针的距离在10nm范围以内时,就会产生FRET现象。而在生物体内,如果两个蛋白质分子的距离在10nm之内,一般认为这两个蛋白质分子存在直接相互作用。

FRET技术得以在生物体内广泛应用,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应用和改造是密不可分的。

GFP由11个β片层组成桶状构成疏水中心,由α螺旋包含着的发光基团位于其中。这个发光基团(chromophore)是由3个氨基酸(Ser65、Tyr66、Gly67)经过环化、氧化后形成的咪唑环,在钙离子激发下产生绿色荧光。野生型GFP吸收紫外光和蓝光,发射绿光。通过更换GFP生色团氨基酸、插入内含子、改变碱基组成等基因工程操作,实现对GFP的改造,如增强其荧光强度和热稳定性、促进生色团的折叠、改善荧光特性等。

GFP近年来发展出了多种突变体,通过引入各种点突变使发光基团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均发生变化而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有BFP,YFP,CFP等。这些突变体使GFP应用于FRET成为可能,为FRET技术用于活体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青色荧光蛋白(cyan fluorescent protein, CFP)、黄色荧光蛋白(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 YFP)为目前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中最广泛应用的FRET对。CFP的发射光谱与YFP的吸收光谱相重叠。将供体蛋白CFG和受体蛋白YFG分别与两种目的蛋白融合表达。当两个融合蛋白之间的距离在5-10nm的范围内,则供体CFP发出的荧光可被YFP吸收,并激发YFP发出黄色荧光,此时通过测量CFP荧光强度的损失量来确定这两个蛋白是否相互作用。两个蛋白距离越近,CFP所发出的荧光被YFP接收的量就越多,检测器所接收到的荧光就越少。

如Tsien & Miyawaki采用FRET技术检测细胞内Ca2+的浓度变化。他们将CFP和YFP分别于钙调蛋白和钙调蛋白结合肽融合表达于同一个细胞内。当细胞内具有高的Ca2+浓度时,钙调蛋白和钙调蛋白结合肽结合,可诱发FRET,使受体蛋白YFP发出黄色荧光,因此细胞呈黄色。当细胞内Ca2+浓度低时,FRET几乎不发生,因此检测时CFP被激发,发出绿色荧光,细胞呈绿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