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阴平镇 |
释义 | 阴平镇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西南部,全镇面积为90km2,辖86个行政村,共4.8万人。 北依闻名遐尔的“冠世榴国”,南临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大运河,东接枣台公路,西面与美丽的微山湖相邻,206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从境内两侧纵穿而过,前薛公路横贯东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息好的经济开发优势。 基本概括阴平镇地处峄城区西南部,距峄城约20公里。总面积90.6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 《汉书.地理志》载:“阴平,侯国,属东海郡。章怀注:‘阴平,县,故城在今沂州承县西南。’”《峄县志.古迹考》曰:“阴平城,县西南三十里。汉阴平县,属东海郡。”阴平城始建于西汉,为鲁南古城,西汉成帝阳朔二年封楚孝王之子为阴平侯,始称阴平国,属徐州。东汉置阴平县,属东海郡,属兰陵县。唐、宋属承县。金、元属峄州。明、清属峄县。建国前属峄县九区。1938年建文峰区,为鲁南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建国初,属阴平区,称峄县四区。1958年3月,撤区改为阴平乡。1958年9月,成立了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阴平镇。200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中心镇,2001年乡镇行政区域调整后原金陵寺镇并入阴平镇。 阴平古城是6000年前的红土埠遗址。遗址位于阴平镇上刘庄南约200米处,分布在马泉河东岸的二层台地上。遗址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00米,整个地形南高北低。红土埠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较厚,内涵丰富,系母系氏族部落,遗址包含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乃至汉代遗物,延续时间长,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重要古遗址。耕土层下是大量烧制陶器遗留下来的红烧土。由于这个缘故,当地群众为这个古老的土台取名叫“红土埠”,考古工作者便采用这一约定俗成的名称,将这处台型遗址命名为“红土埠遗址”。遗址南侧高出河岸2——4米不等,耕土层之下便是文化层,夹杂有商周和龙山文化的陶片,再深入是大汶口文化的遗物,主要是红陶碎片。黑衣陶和灰陶不很多,偶尔可采集到红陶鼎足。该遗址1992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阴平镇原金陵乡驻地西有座金陵山,又叫女娲陵。相传,以石补天的女娲死后葬于此地。女娲峰位于文峰山脉东南部,相传,此乃女娲出生炼石补天之地,现有天柱峰、皇娘山、女娲洞、女娲庙、女娲坟等。考古研究发现在三皇之后出现的五氏——伏羲氏、女娲氏曾重点活动于此。6000年前的红土埠遗址,女娲冢遗址,天柱峰遗址尚可辨晰。周围以女娲文化为代表的名胜景点有:奶奶庙、丁母坟、天柱山、阎王殿、奶奶洞、避阴洞、老猫洞、十八重门、十八层地狱、百步狼牙石、万丈黑虎崖、十八巅、仙人站云端、豆腐石、石羊、石鼓、石锣、石燕子,文峰观湖(微山湖)被列为枣庄八景之一。 “文峰观湖”是阴平八景之最。有诗赞曰:“拔地通天穿云层,鲁南苏北第一峰。天下绝景谁领略,微湖落日看舟行。” 文峰山又名刺天峰,山势陡峭,直插云天,海拔350.8米,为全区制高点。《峄县志》载:“竦若卓笔,复出云表,则刺天峰也。”“铁脚、刺天二峰,砥柱中流,峄近境之山,至是叹观止矣。”文峰山向西迤北是铁脚山,又名寨山。有一民间故事,说是很早以前,文峰山与寨山相约比高,各自备力上长,一日峰顶刺天时正值天宫蟠桃盛会,桌翻器倾,惹恼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急命二郎神与天狗探查缘由。二郎神但看满桌玉食琼浆尚未得吃,馋涎欲滴,却又难违帝命,遂抓起四块豆腐离去,边吃边查。一块豆腐未吃完,即查明原因,于是左手将四块豆腐压在文峰山顶,右手执赶山鞭照准寨山当中一鞭劈下,寨山被劈下一半,推约西南数十里,正巧天狗馋涎滴下淹之,因此成了今天的微山湖和微山岛。此后铁脚山只剩下半边悬崖,文峰山至今还被打好的四块方方正正的豆腐石压着。 “马跑喷泉”为阴平八景之一,位于文峰山麓。相传唐朝之前,此处没有泉。一次,唐王李世民与王仁则交战,由于地理不熟,李世民被王仁则困在山套里。当时中伏正热,烈日炎炎,缺粮断水,军心涣散,士气低落,眼看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李世民一面发动军士寻找水源,一面组织将士组织突围。当李世民骑着宝马巡营来到文峰山脚下时,座下白龙马突然原地打转,前蹄乱刨。突然,一股泉水从马的前蹄下喷涌而出,三军将士一片欢呼。大家久渴逢甘露,争相痛饮。李世民抓住战机,带领将士一鼓作气,把王仁则打得大败而逃。从此,人们就把那眼长流不息的泉叫“马跑泉”。马跑泉是峄城区最大的泉,历史上从未干涸过,最旱的时候也有12马力抽水机抽水的流量。经化验,泉水中含十几种矿物质,很有开发价值。还说马跑泉通地下河,连着黄海,因此永不干涸。 阴平镇区域内多沙壤土,含有酸离子,以盛产大枣著称,史料记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峄县志》记述:阴平大枣清朝初年“行贩江湖数千里”。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阴平时“甚喜食之”。文峰山阴平长红大枣以它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闻名远近,受人垂爱。在当地还流传着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徐州做郡守时,有向峄县友人索求阴平长红大枣书贴传世的故事,说明在那时阴平大枣已是名贵物产。阴平镇依托地理优势,全力实施山区开发,大力发展长红枣。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发展长红枣2.6万亩,大枣生产已成为全镇农业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石泉粉皮是镇内大石泉村特产。该村土地平整肥沃,是粮食高产田,盛产玉米、小麦、大豆、地瓜等,特别是用地瓜粉制作的粉皮,是当地的著名特产,自清代就享有盛名。乾隆皇帝南巡时路过峄县,峄县令张玉树把石泉粉皮作为贡品献给乾隆皇帝。乾隆品尝后,大加赞赏,对峄县令进行了赏赐,从此石泉粉皮就名扬天下,成为鲁南名吃。石泉粉皮属天然绿色食品,清爽可口,营养丰富。其中羊肉炖粉皮,鲤鱼炖粉皮,味道独特鲜美,堪称鲁南一绝。石泉粉皮具有清热止渴,去火解毒之功效,食用方便,易保存,是探亲防友的最佳礼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江苏等地。 资源优势阴平镇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西有铁脚山、北有文峰山、东有白山、南为平原,阴平沙河、周营沙河穿境而过流入大运河。 镇内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地下矿产有石灰石、石英石、煤炭、矿泉水等;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谷子、大豆及各种瓜果,大枣、冬枣、石榴、花生、粉皮等为鲁南地区名优土特产。 阴平镇小城镇建设起步早、起点高,现已形式东为工业区,西为旅游开发区,北为文化区的框架格局。2000年2月29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237个中心镇之一。新兴的阴平镇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已全部实现水、电、路、话四通,园内商企活跃,日新月异。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500余户,非农产业人数达40%以上,城镇日流动人口 l.5万人次。 现代化的小城镇和快速发展的工商企业经济汇成鲁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济状况阴平镇位于峄城区西南部,辖58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30公顷,2005年全镇地方生产总值达到47692万元,同比增长21%,其中农业增加值11525万元,工业增加值2606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1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财政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的翻番,农民人均收入3981元,其他经济和社会主要指标均有新的增长,人口出生率为1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 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林果、蔬菜、畜牧、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以斜屋长红枣基地和吴家坡石榴基地为基础,新发展大枣6000亩,石榴3000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8000亩,新扩蔬菜2000亩。新发展养殖小区6个,养殖大户120户,全镇畜禽养殖量达到190万头(只),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40%以上。 农业发展实施农业示范带动工程。该镇在斜屋和吴加坡设立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在北部山区,大力发展林果业,2006年栽植长红枣6000亩,石榴5000亩,培育壮大斜屋大枣、吴加坡石榴、赵村蜜桃等一大批种植专业村,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注册“女娲峰”牌农产品商标。实施畜牧富民工程。该镇依托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畜牧小区为龙头,以庭院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禽饲养,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重点抓好肉鸡、生猪、山羊、奶牛等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使畜牧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50%以上。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该镇投资260万元完成金寺区域1.2万亩中低产田的改造,完成土石方30万方,修田间一二级路2.4万米,新建桥涵84处。投入38万元完成了四支沟三面节制闸工程,新打配套机井16眼,埋设地下PVC管道8000米,使整个项目区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 实施农业产业化建设工程。该镇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以新成立的大枣、粉皮、花生、养殖、蔬菜等18个农业产业协会为载体,形成企业连协会、协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一条龙”新格局。 基层组织建设阴平镇着眼于“新、用、严”三个字,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一是突出一个“新”字,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紧扣市、区最新决定和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通过集中学习、分散学习、入村宣讲等方式深入学习;采用请进来学、走出去学等方式,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期,分赴周边市区及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最新技术,鼓足发展干劲。二是突出一个“用”字,健全支部班子工作制度。用好会议制度,各村坚持每日支部成员碰头会、半月一次“两委”会、一月一次党员大会;用好民主决策制度,村里重大事项由村“两委”拿出初步方案,由党员、村民议事会讨论决定;用好群众监督制度,坚持“村财镇管”,完善财务、政务公开制度,在镇经管站和村级进行财务“双公开”。三是突出一个“严”字,加强干部党员监督管理。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为开展农村工作做出表率;将选拔培养后备干部与发展党员进行有机结合,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增强了农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产业特色为了让土地产生更高的效益,阴平镇在全镇开展了“一村一品”工程,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优化种植品种,如今,一个个“土豆村”、“大蒜村”、“蔬菜村”、“粉皮村”“洋葱村”等特色专业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阴平镇“一村一品’’专业村(自然村)已发展到30个,涉及2000多户农户加入其中,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并达到了“抓好一家、带动一片、富裕一方’的效果。 特色产品阴平毛笔“笔出枣庄,有柔有刚,和墨落纸,如意吉祥”这是全国书法协会主席对枣庄毛笔得高度赞誉。舒同先生题词赞“笔佳”。 阴平毛笔厂以制作北方特色的书法毛笔著称,继承了传统手工艺,以选毫讲究,配料严密,制作精细为本,更是具有传统书画特点,并以笔的四德“尖、齐、圆、健”为标准,受到国内外书画家的认可。该厂在生产技术上加大攻关力度,把狼毫软化作为重点技术攻关,针对化学物品对狼毫损害程度较大,造成过软、降低耐磨性的特点,该厂研究、试验发现使用Ca(OH)2中加入去污剂和催化剂,软化效果显著,能达到预期效果,且保证了产品有柔有刚、柔中带刚,极大提高毛笔的使用质量。该厂生产的"榴园"牌毛笔种类有三百余种,毛笔规格以狼毫、石獾、山马、兼毫、羊毫等笔为主,最近几年又与北京知名画家共同研制出工笔、花卉、写意山水、花鸟、人物、齐派花鸟、书法真、草、隶、篆等系列画笔,为书画爱好者提供得心应手的工具。并配以精美的包装,是馈赠亲友的精美礼品,也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外事机构的最佳商务、会议、外事和庆典礼品。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赵志浩同志亲临阴平毛笔厂指导、考察,对企业的发展给予很高的评价。市领导朱关兴、秦尧基、高惠民、金麟云也多次陪同省人大领导前来参观。企业的发展也同样受到了文艺界老同志、老前辈的关注。苏毅然91年12月份来考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启功、韩美林、沈鹏、华君武也前来考察。90年,常香玉、蓝天野不吝笔墨,现场题词。 阴平毛笔作为大雅之堂的“文房四宝”之一,是峄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阴平大枣大枣产业是峄城区特色林果产业之一,集中分布在阴平镇,栽植面积1万亩,具有皮薄肉厚、味甜核小、色泽鲜艳、性温宜滋补等特点,并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阴平大枣于2004年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女娲峰”牌长红枣商标,同年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获农业部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 新农村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镇党委、政府重点抓好建设“繁荣阴平”、“平安阴平”和“文明阴平”三大任务,全力加快发展步伐,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加快建设“繁荣阴平”。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抓好白山流域综合治理、常庄拦蓄水工程、村村通油路工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用工业思维筹划农业生产,依托我镇丰富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培植“林果、畜牧、蔬菜、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二是创新思路,强化招商引资。继续深化“阴平以外就是外”的思想,引导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精神,重点抓好小分队招商和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千方百计吸引外商来镇投资兴业,竭尽全力使招商引资的总量做大,质量提高,规模扩展,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在逆境中求发展。三是强化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实行服务承诺制和科级干部帮包民营企业制度,从办理证照、土地征用、工程建设、通讯交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力争年内新发展民营企业6家,个体工商户500户,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四是下大力气抓好中心镇建设,实施小城镇二期工程开发,加快胡元、万庄段商贸小区建设,把中心镇建成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载体,优质服务的阵地,加快经济发展的平台。 二、加快建设“平安阴平”。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建设“平安乡镇”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当作一项优化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健全完善防控管一体化治安防控机制。全面推行治安防范划片承包制,将全镇58个村分成5个责任区,由镇党政成员和机关包村人员帮包,职责到人,帮包“平安”。二是构筑农村多元化控制体系。加强村“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位一体的综治和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在各村建立村民自治调解组织,配齐专职治保主任和调解员,进一步深化和普及“两个一”工程活动,在全镇形成人人关心稳定,人人抓治安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健全治安管理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增加对涉及群众生活方面的投入,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坚持把各类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组织力量对机关单位、企业、学校、车站等重点部位。开展了以“防火、防爆、防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力保障生产安全。三、加快建设“文明阴平”。一是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文明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公民”、“文明单位”等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全镇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意识,形成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营造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推行“一站式”、“一条龙”、“全方位”服务模式,简化决策和办事程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三是营造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察村情、知民意,解难题,办实事”活动,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调动群众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全镇三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发展投资4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下郭村和黄庄村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投资16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扩建改造,新建高标准两层住宅楼三栋,使全镇70%的五保老人入院集中供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三新”工程,投资80万元的传开小学教学楼已交付使用,投资160万元的燕庄联小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全镇85%的农民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工作被区评为优质服务集体。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投资260万元的金陵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市级验收,整改土地1.2万亩,新增耕地500亩。投资2300万元国家级白山流域土地治理项目现已开工建设,整理土地数量将达到8500亩,新增耕地1800亩。投资40万元的周营沙河上郭段河道治理工程,共治理河道3000余米,扩大改善灌溉面积6000亩。投入资金600余万元,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硬化路面50公里,继上郭万人吃水工程后,积极推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大南庄等30个村2.5万多人全部吃上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完成了40%。 旅游资源红土埠遗址位于峄城区阴平镇刘庄村南约200米处,分布在马泉河东岸的二层占地上。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因遗址耕土层下是大量烧制陶器遗留下的红烧土,故当地群众为这个古老的土台取名叫“红土埠”,故当地作者便采用这一约定俗成的名称,将其命名为“红土埠遗址”。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包含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乃至汉代遗物,延续时间长,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重要古遗址。从遗址中采集了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文物标本300余件(片),已修复阵列在市博物馆内。据考古证明这里在5、6千年前活动着母系氏族部落。1992年该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