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殷跃辉 |
释义 | 男,殷跃辉,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重庆市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委员兼学术秘书、重庆市心血管专委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委员, 北美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学会会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心脏中心主任、重庆市心律失常治疗中心主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房颤治疗研究中心主任。 从事冠心病临床介入诊疗和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特别是心房颤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疗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心房颤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从1996年起,针对心房颤动在发生发展过程存在心房肌细胞内钙超载和心房肌细胞调亡、坏死和纤维化的特点,在国内率先提出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L-型钙通道阻断剂硫氮唑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论文发表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杂志》和《国际心血管杂志》上,1999年又开始进行《培多普利和胺碘酮联合与单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目前已完成该研究。 医疗特长: 具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诊治,在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方面处于西南地区和重庆市的领先水平。2001年主持开展了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和肺静脉口的超声球囊导管电隔离治疗,这二项工作是我们在西南地区独家开展并处于领先水平。2002年10月我们又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了疑难复杂快速性心律失常的Carto标测和导管消融,大大提高了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这项技术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2004年开始了在Carto指导下的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的导管消融治疗,2006年开展了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工作。上述工作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科学研究方向 近15年主要从事临床心脏电生理的研究,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疗、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1990年开始研究心室晚电位的频谱分析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发表论文3篇,1991年采用信号平均心电图的方法在国内首次记录到碎裂的心房晚电位,并分析了其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的关系。其后研究了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晚电位的关系,建立了心室晚电位三维频谱湍流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心室晚电位随时间变化的频谱结构特征。1993年研究了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理,阐明了折返是其主要的机理。1997—1998 年采用分带比较动态谱的方法阐明了心率功率谱超低频带的生理意义代表了交感活性,并提出低频带只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相互作用的过度带。1997年开始心房颤动波频谱分析的临床应用研究,现已阐明房颤波频谱中的主导心房周长与时域中FF间期密切相关,这一分析方法为房颤的机理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房颤的影响及预测房颤转复的可能性提供了可靠的手段。1996年开始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的关系,在国内率先采用胺碘酮+培多普利与单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结果表明培多普利+胺碘酮可明显提高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随后进行的一项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胺碘酮+培多普利、胺碘酮+氯沙坦和单用胺碘酮治疗孤立性阵发性房颤,证实前两者的疗效优于胺碘酮单用,在国际上首次从临床角度证实ACEI和ARB具有独立于抗高血压、心功能不全之外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2006年的《European Heart Journal》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由于这一研究结果的独创性,研究成果分别在HKCC2006和AHA Scientific Session 2006进行大会发言,使国际心血管届首次听到了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的声音。2001年起开始进行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得到德国、美国和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研究论文已分别投往英国《Heart》、《European Heart Journa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