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以毒攻毒中医药
释义

中医历来有“以毒攻毒”之说,是指某些毒性较大的药物有着显著的治疗作用。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用适量的有毒药物来治疗恶疮肿毒、疥癣、瘰疬瘿瘤、癌肿症瘕等病情较重、顽固难愈的疾病。 以抗肿瘤中药为例,抗肿瘤中药中有一类药性峻猛、毒性剧烈,用以治疗肿瘤邪毒壅盛的药物。邪毒瘀结病体是肿瘤病的共同病理特征。历代医家及民间流传治疗癌症的方药大多属于这一类。毒陷邪深,非攻不克,以药物治之,可直达病所,起到攻坚蚀疮、破瘀散结、消肿除块之效。故民间称此为“以毒攻毒”。

简介

《 以毒攻毒中医药学》目录 序言

目录

1 以毒攻毒理论提出

(1) 朔源

(2) 涵义

(3) 外文描述

(4)古今谈

2 以毒攻毒中药分类

3 以毒攻毒中医治则

4 以毒攻毒中药方剂

5 以毒攻毒机理研究

6 以毒攻毒治疗方法

7 以毒攻毒临床应用

8 以毒攻毒毒副反应

9 以毒攻毒现代研究

10 以毒攻毒中西结合

11 以毒攻毒医用展望

12 名医名人与以毒攻毒

(1)葛洪与以毒攻毒

(2)华佗的毒疗理论

(3)贝林与以毒攻毒

(4)顺势疗法与以毒攻毒

(5)陈竺与以毒攻毒

......

宋?周密的《云烟过眼录》:“骨咄犀,乃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宋?克勤《园吾佛果禅师语录》:“以言遣言,以机夺机,以毒攻毒,以用破用。”宋?宗永集《宗门统要续集》:“以毒攻毒,以楔出楔,还他睦州老汉始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我何不以毒攻毒,叫陈林掌刑追问。”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

传统医学

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素有“以毒攻毒”的经验法则,喜用蝎子、蜈蚣、蟾蜍等治疗癌症。 我国医学历史上,很早就有“免疫”的思想,这就是“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我国最古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药”,药没有“毒”性就治不了病。然而,有趣的是,最早把这种免疫思想付诸于实践,并最早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先驱,竟是醉心于炼丹的道教徙葛洪。

近代医学科学证明,在人被狂犬咬伤后,狂犬病毒便通过伤口浸入了人体。由于它与神经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所以导致狂犬病的发作。狂犬的脑髓和唾液中,均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存在。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斯德便是从狂犬的脑组织中分离出狂犬病毒,并把它加以培养,制成病毒疫苗,来预防和医治狂犬病毒的。很显然,巴斯德所用的原理同葛洪使用的方法基本相似,只不过比葛洪更科学些,但从时间上来看,巴斯德的发明晚于葛洪1000多年。

发展

医学意义对“以毒攻毒”原理的认识和运用,最早是出现于医药行业的,是我国先民们的聪明智慧在祖国医药学上的体现。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已有应用这一方法的间接论述;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则更详细地阐释了用毒药疗疾的原理;诞生于公元10世纪的天花“痘接种法”,是这一方法运用上的里程碑,开创了人类预防接种、抗菌素研制和现代免疫学发展的先河。

唐代典籍中就有了运用以毒攻毒方法的实例:如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一文中就记有“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疬,去死肌,杀三虫”的事,是对永州毒蛇治疗多种疾病功能的记载。唐代另一位官吏张鷟,在他的《朝野佥载》中已记有用毒蛇治病的故事:“陕西商县有人患麻风病,被家人所逼,搬到山里筑茅屋而离群独居。有乌蛇坠酒罂中,病人不知,饮酒渐瘥,罂底见蛇骨,方知其由也。”

抗毒素免疫疗法

成名于18世纪的“抗毒素免疫疗法”的发明人贝林,之所以能够成功地从动物身上提取出抗毒素血清,正是在其通晓中国“以毒攻毒”理论的日本友人北里柴三郎的明确提示下才得以完成的。从1891年12月他在德国勃里格医院第一次以“以毒攻毒”的方法成功试用于人体开始,白喉的死亡率就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以至后来成为能使儿童产生自动免疫能力的有效制剂,使儿童终生不得此病。

如今,“以毒攻毒”疗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医学界共同关注的方法,并且被广泛运用于一些毒病、大病、危病、急病、重病、难病、顽固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疗效与可贵的价值。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