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犁将军 |
释义 | 伊犁将军,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乱后设立的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驻伊犁惠远城(今霍城东南) 。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 简介现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旧址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依然存在。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修缮一新,伫立在青松绿树之间。昔日将军府门前的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仍存院内,神态逼真,惹人喜爱。 惠远古城中心矗立着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历史上,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桢、徐松等著名谪士们都曾在此地留下辉煌业绩。林则徐率民开通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赖。林则徐在惠远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其日记、诗抄、书信留传甚多。 管辖范围伊犁将军为清朝新疆地区最高官职,统辖新疆南北两路,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 历史清朝前期,新疆天山南路的居民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回教”,所以这个地区也就被称为回部。清康熙年间,准噶尔部噶尔丹兼并了南疆,维吾尔族首领被拘禁在伊犁当作人质。维吾尔族贵族大和卓木布那敦和小和卓木霍集占也被拘禁在这里, 乾隆二十年(1755年)准噶尔部平定后才获得释放,清军派人护送布那敦回叶尔羌(今莎车),让他继续统治旧部,霍集占仍然留在伊犁管理维吾尔族事务。清政府这样做是想利用他们协助统一南疆的回部,但霍集占却企图搞分裂,参与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弟兄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杀害了清军副都统阿敏图等,霍集占自称巴图尔汗,一时各部从者数十万人。 第二年,清政府以兆惠为将军,率清军前往镇压。大小和卓木进行顽抗,并坚壁清野以困清军。 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天山南北,以兆惠为将军的清军完全控制了新疆地区,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分路进攻被叛军盘踞的喀什噶尔(今喀什)和叶尔羌。困守两城的大小和卓木见民心尽失,弃城而逃。7月,清军在帕米尔高原的伊西洱库河谷与叛军展开激战,“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本手刃之不能止也”,降者达一万两千余人。大小和卓术突围至巴达克山界(今阿富汗东北),被巴达克山汗素勒坦沙擒杀,其尸首送交清政府。大小和卓木的叛乱终被平定。 1762年清政府设伊犁将军,明瑞就任第一任将军。伊犁将军之下,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职,分驻天山南北各地,管理本地军政事务。北路设伊犁参赞大臣一员,领队大臣五员,塔城参赞大臣一员,办事兼领队大臣一员。南路设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一员,管理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尔(今英吉沙)、乌什、阿克苏、库车、和阗(今和田)、喀喇沙尔(今焉耆)、吐鲁番等城办事大臣或邻队大臣。东路设乌鲁木齐都统,管理古城(今奇台)、巴里坤、哈密、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 等城办事大臣或领队大臣。(乾隆末年结构) 乌鲁木齐设都统一员,伊犁(今霍城东南)、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喀什噶尔(今喀什)各设参赞大臣一员,受命于将军,统辖全境驻防官兵,合称“四大镇”。此外,又在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尔(今英吉沙)、乌什、阿克苏、库车、和阗(今和田)、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喀喇沙尔(今焉耆)、吐鲁番、古城(今奇台)、巴里坤、哈密等城,设办事大臣或领队大臣,统辖县、营各级文武官员,管理一城之事。伊犁将军负责全疆的军政边防事务,各级驻扎大臣都置于伊犁将军的统辖之下。 1763年,在伊犁河北岸兴建了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惠远(今新疆霍城县南),作为伊犁将军的驻地。 从此,惠远城成为新疆地区的首府。又陆续修建了宁远城(今伊宁市)、惠宁城(今伊宁市巴彦岱镇)、塔勒奇城(今霍城县境内)、瞻德城(今霍城县清水河镇)、广仁城(今霍城县芦草沟)、拱宸城(老霍城县城)和熙春城(今伊宁市西城盘子),史称伊犁九城。其中惠远、惠宁二城为满营驻所。伊犁将军驻惠远城,绥定等六城为绿营驻所,总兵驻绥定。宁远为维吾尔族(包括塔兰奇)商民聚居之处。 伊犁将军办事地方维吾尔人叫东衙门。 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惠远城遭侵略者拆毁 。1876年清朝派左宗棠率大军进疆,消灭了盘踞在南疆的阿古柏伪政权。1881年清军收回伊犁,第二年在惠远旧城北7.5公里处另择新址,重建惠远城,史称新惠远城。1883年新疆正式建省,省府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惠远城逐渐失去了全疆政治中心的地位,伊犁将军主要负责北疆防务。辛亥革命后,伊犁军府建制被取消。 伊犁古城伊犁一直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曾建有许多城镇在这里发展贸易。伊犁将军府旧址在霍城县惠远城内。 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这里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塔尔奇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是当时我国西陲军、政治中心的伊犁将军府所在地。 惠远建城在伊犁河北岸今霍城县东南兴建了一座城市,乾隆帝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惠远”,作为伊犁将军的驻地。从此,惠远城成为新疆地区的首府内店铺林立,百货云集,“市肆极称繁荣”。在惠远建城的前后一段时间里,在伊犁河北岸,又陆续修建了塔勒奇、绥定、惠宁、宁远、广仁、熙春、瞻德、拱宸等城,与惠远合称“伊犁九城”。其中惠远、惠宁二城为满营驻所,伊犁将军驻惠远城;绥定等六城为绿营驻所,总兵驻绥定;宁远(今伊宁市)为维吾尔族商民聚居之处。 惠远城在历史上多次受到伊犁河水冲击,特别是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又遭侵略者拆毁。伊犁将军府的建筑也未能幸免。光绪七年(1881年),清军收回伊犁,第二年在惠远旧城北7.5公里处另择新址,重建惠远城,史称新惠远城。新惠远城建成之前,伊犁将军暂驻塔城等地。新惠远城的中心位置建有一座钟鼓楼,屋顶正脊两端各有鸱吻,中间有宝瓶和戟形铁刹。钟鼓楼建在一座外面为青砖包砌的土台基上,东西南北四面各有拱门,内有十字通道,构成整个城市的十字街心。至今保存下来的伊犁将军府旧址就在新惠远城内。伊犁将军府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有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人们据此可以想见当年这里建筑的富丽堂皇。院墙上还残留炮台和枪眼。将军府内花木扶疏,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被修缮一新,掩映在青松绿树之间。在二堂后的石阶下,左右各置—神态逼真的大型石狮,威武而又不失安详,石狮造型与内地常见的石狮不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历任将军明瑞 乾隆27年10月------32年3月 满洲镶黄旗 阿贵 32年3月--------33年4月 正蓝旗 伊勒图 33年7月--------34年10月 正白旗 永贵 33年10月-------34年10月 正白旗 增海 34年10月-------34年12月 正蓝旗 宗室 伊勒图 34年12月-------36年7月 正白旗 舒赫德 36年10月-------38年7月 正白旗 伊勒图 38年7月---------48年6月 正白旗 索诺木策凌 乾隆41年(1776) 镶黄旗 明亮 48年6月---------48年7月 正黄旗 海禄 48年7月---------48年8月 蒙古正蓝旗 伊勒图 48年8月---------57年7月 满洲正白旗 卒 奎林 57年7月------- 59年9月 镶黄旗 永铎 52年9月--------52年11月 镶蓝旗 宗室 保宁 52年11月-------55年6月 正白旗 永保 55年4月---------56年3月 镶红旗 保宁 56年3月----------59年12月 正白旗 明亮 59年12月------- 60年9月 镶黄旗 保宁 60年9月-------嘉庆5年正月(1800·2·1) 满洲正白旗 松筠 嘉庆5年正月-------嘉庆5年闰4月 满洲正蓝旗 未赴任 保宁 5年闰4月------------7年正月 满洲正白旗 松筠 7年正月--------------14年3月 蒙古正蓝旗 晋昌 14年3月--------------18年6月 满洲正蓝旗松筠 18年6月-------------20年10月 蒙古正蓝旗 长龄 20年10月----------22年2月 蒙古正白旗 晋昌 22年2月------------25年4月 满洲正蓝旗(宗室) 高杞 22年(1817年)2月 ------满洲镶黄旗 署理 庆祥 25年4月---------道光5年11月 满洲正白旗 德英阿 道光5年9月----------满洲镶蓝旗 署 长龄 道光5年10月-----------道光7年9月 满洲正白旗 德英阿 6年7月--------------9年6月 镶蓝旗 卒 玉麟 9年6月--------------12年9月 正黄旗 特依顺保 12年9月-----------18年4月 正白旗 弈山 18年4月-------------20年3月 镶蓝旗 宗室 关福 19年正月------------20年3月 旗籍不详? 布彦泰 20年3月-----------25年11月 满洲正黄旗 舒兴阿 25年11月---------- 满洲正蓝旗 署理 萨迎阿 25年11月----------30年11月 满洲镶黄旗 弈山 道光25年11月----------咸丰4年10月 扎拉芬泰 咸丰4年10月-------------咸丰6年10月 满洲正黄旗 常清 6年10月-------------7年4月 满洲镶蓝旗 宗室 扎拉芬泰 7年4月---------------10年7月 常清 咸丰10年7月-------------同治3年10月 明绪 同治3年10月-------------同治5年5月 满洲镶红旗 李云麟 同治5年5月---------------- ?月?日 旗籍不详代办 荣全 同治5年5月---------------光绪2年10月 满洲正黄旗 金顺 光绪2年10月-----------光绪11年8月 满洲镶黄旗 锡纶 光绪11年8月-----------光绪12年8月 满洲正蓝旗 色楞额 光绪12年8月-----------光绪16年5月 满洲正白旗 卒 富勒铭额 光绪16年5月-------?月?日 满洲镶白旗 署理 长庚 光绪16年5月---------光绪27年7月 满洲正黄旗 马亮 光绪27年7月----------光绪31年6月 汉军正黄旗 广福 光绪31年------------光绪32年 蒙古正蓝旗 长庚 光绪31年6月---------宣统元年5月 蒙古正黄旗 广福 宣统元年5月----------宣统3年正月 蒙古正蓝旗 志锐 宣统3年正月----------宣统3年10月 蒙古正红旗 卒 额勒浑 宣统3年11月 -------------旗籍不详 将军府遗址伊犁一直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曾建有许多城镇在这里扼守边界,发展贸易。伊犁将军府旧址在霍城县惠远城内。 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这里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塔尔奇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是当时我国西陲军、政治中心的伊犁将军府所在地。 现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旧址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依然存在。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修缮一新,伫立在青松绿树之间。昔日将军府门前的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仍存院内,神态逼真,惹人喜爱。 惠远古城中心矗立着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历史上,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桢、徐松等著名谪士们都曾在此地留下辉煌业绩。林则徐率民开通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赖。林则徐在惠远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其日记、诗抄、书信留传甚多。 宣告终结终结光绪九年(1883年)新疆正式建省,省府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惠远城逐渐失去了全疆政治中心的地位,伊犁将军的权限缩小,主要负责北疆防务。辛亥革命后,伊犁九城的建制被取消,伊犁将军的历史使命也随之宣告终结 意义加强了对北部和西北部边疆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