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箪
释义
一箪简介

一箪,本名杨巍,现居四川成都,2002年开始写作。从不投稿逛论坛。喜欢孤独遁世,生来就对孤独与寂寞有一种天然的珍爱,信奉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感激人群却在骨殖深处看不起人群,喜欢独自一人行走在旷野里,黑色的哈姆雷特式的悲观主义者,热爱生活又厌倦生活的自然主义者,纯民间个人自由写作者。作品收录《当代青年文学家》《当代小说》《《北方文学》《中国网络诗歌佳作评赏》、国际女性诗歌丛刊《蓝》《中国诗歌群体展示》《中国网络诗歌史编》等当代多种文学版本。迷恋文字的烟火味道,著有随笔集《读书就像听音乐》散文集《曼陀罗有自己的舞姿》合著诗集《向晚、或一个词》另有散文集《带光行走》诗集《蓝调》等正在出版中。

一箪思想

我喜欢独处和遁世或者“沉迷于自我”的生活方式,别人无权干涉。这种“隔阂”只是旁观,并不参与讨论;我不像有些人一样一定要融入到适合的群体中去,或者一定要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强加于人。人生是苦中作乐,我写作只是苦中作乐的一部分。我不喜欢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思想加以指责,世界是有序的,只要他的言行符合游戏规则,即使他的世界观是扭曲的,那怕世界在他眼里是倾斜的,你都要允许他的存在。 法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蒙田说:我写作的目的就是“描绘我自己”,就是“叙述我的生平和事迹”,蒙田的话也道出了我自己写作的本意。写作于我纯属孤独时的叙说,而孤独于我却是长久的。

诗观:好文字都是从心灵里流淌出来的。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里以尽可能嘲笑的口吻描写自认为是诗人的拙劣诗人,极力批判那些主观意识流的诗歌和为诗歌而诗歌的人,米兰.昆德拉笔下的诗人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诗人都很像,好像那个尽情嘲弄的为诗歌而诗歌的一群人就站在你面前,也为当代诗歌和诗歌创作敲响了警钟。

一箪经典语录摘要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安静,是为了让自己的灵魂更健康、更丰盈;安静,是为了让自己的灵魂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安静,是因为拥有了丰富内在的精神世界的宝藏,有悲观垫底的执著,实际上是一种超脱。

鲁迅说过:人活着有两种方式,一是坐以待毙;一是垂死挣扎。这两种活着的方式我都不赞成,我既不想坐以待毙,也不想垂死挣扎,我只想选择独立,从今以后所有的时间都是我的,我要一分一秒尽情的享用。

文学对于我来说,就像坐落在深山老林里的一所古老的房子,具有难以抵挡的诱惑力,我爱这座房子中所散发的孤寂和线装旧书的淡淡幽香,也为其中的流光溢彩和青花瓷瓶在烛光下映照出的梦幻色彩所陶醉,我愿意终生流放在这样一所房子里,如寂寞的守墓人。

单纯是人的灵魂中最无暇的品质,而当有一天,我们不再单纯时,便发现思考是那样的痛苦。

我们的灵魂为什么流浪,因为我们都是弃儿;我们的灵魂为什么流浪,因为我们都是孤儿,因为我们是被无情投放在茫茫人海里要学会自己游泳的孩子。

当我独步于荒野时,我神思飞扬,当我面对俗世时,我萎靡不振;“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漫步于荒野时,我将痛苦而返,那里有一所房子,因为没有门而无法企及;我无限神往,却只有期待。

我有两所房子,一所无人居住长满了荒草,同时也蓄满了柔情;一所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却庸俗冷漠。夜晚时,我的灵魂独自一人住在那座长满荒草的房子里,那里没有门也没有灯盏,只有我寂寞的灵魂在里面徘徊。而我的肉体在另一所房子里,那里有我的亲人和婴孩。

有关一箪评论

每年我收到的赠书不下一百本,但你的这本《读书就像听音乐》还是从众多赠书中跳脱了出来。无疑,它是地火一样在燃烧的结果,是沉潜的、内在的、优质的。其中所渗透的自然气息、生命气息、文化气息、精神气息……是我所看重的。我忽略不了《读书就像听音乐》的非凡的品相和品质。

——谭延桐

收到这位成都女作家的散文集《读书就像听音乐》,让我万分欣悦,这是我的许多朋友赠书中最为厚重大气、最富思想内涵的一部佳作。读书人爱书如命,读一本好书,确实就像听音乐。

一个人如果能够写出一本在死后可以当枕头的书,这辈子也算没白过了。你做到了,没有遗憾了。你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在你博客读过了,如今集中地重读,很惊叹你文笔的轻灵以及思想的博大与深刻。

——老皮

与一箪认识5年,最初是在网站,接着是博客,在累积的一眼半眼里对她和她的文字产生基本感知。《读书就像听音乐》的出版,使我对她的文笔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我开始相信内心活跃、善于捕捉的一箪,学诗过程中,定能走出自己的步调。在《读书就像听音乐》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学诗后的一箪在散文笔法上与原先是有些不同的,不说书写形式上的穿插其间,就连表达的语气,也委婉了许多,诗歌让她的落字更加轻快流畅。

一箪在礁石上沉默、思维比脚边的浪花更加凌乱的样子,成为我翻阅随笔集《读书就像听音乐》后给她的形象定位:外表安静,内心澎湃。我甚至可以说思考和写作的冲动主宰了她的动静。20年的阅读经历,尤其是对西方经典文学的广泛涉猎,看似喃喃自语的笔端,沉积出难得的大方与从容。一箪有意无意地选取了以情欲内容彰显人性、理性、道德的三位一体,在一种介于领略与宣泄之间的一气呵成中留下灿烂的段落

——杨雄

我如此喜欢翻开这本书的感觉,一箪的真性情,对世界、自我的真切感受,诗意和深邃。在静夜里去读,我想,会有更深远的感触更细致读你文字,那黑色里灼热的情怀,实则比浅浅的浮光掠影歌咏,要沉静深婉得多,翻开你文字里拷问般对世界的直面思索,便会有所得有所悟。自成风骨,何须浮名?

——晴朗星空

浅析一箪爱情诗本真的情思与幽雅的意境

 作者:解非

[内容摘要]:爱情在时间里永恒,在空间里坚贞。爱情就是蕴含着快乐与痛苦的过程,也是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过程,这样的爱情过程又总是流露出别具一格的风采与魅力。得到爱情和背离爱情是相辅相成的,必要的背离可以使爱情进入更高的一个层次,在两个人性格的相同和不同之间找到平衡。爱情的升华就像交响乐一样,升华才能奏出一曲爱情和生命的颂歌。一箪的爱情诗始终贯穿着这一辨证的思想,常常把抽象的哲理融入诗歌之中,给爱的追求和转折带来了一种特有的传达方式或思考深度。

[关键词]:本真情思、幽雅意境、快乐痛苦、一箪爱情诗

只有两个人内心的相互交流,每个人都从内心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爱才是可能的。人的真实性只存在于这种内心的感受中,这是活生生的,这才是爱的基础。

——埃·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情是什么?中国人有“持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东方式理想;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浪漫式臆想;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悒郁式怀想;有“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利枝”宿命式幻想……。正如瓦西列夫说的:“真正的爱情就仿佛是在理性和非理性的迷离交错的小径上作富有浪漫色彩的、神话般的漫游……”。可见,爱人之间的挚情来自于灵魂的吸引,心境相通才能情趣融洽,志同道合才能奏出愉悦的爱情之歌。

爱情诗又是什么?好的爱情诗就好比一首交响乐,从陌生的介入到热恋的状态、到哲学的沉思、到情感的升华,也是人的灵魂逃逸现实后的栖息方式。其诗歌构思:开端、起伏、高潮进入臆想纷呈的境界,诗情画意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严羽曾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古往今来,爱情本身是一个永恒的题材,爱情诗则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来抒写情感的整体过程,用具象和抽象结合的方法来营造意象,在想象之中勾画着隐秘的细节。我常流连于当代女诗人的爱情诗的世界里,情有独钟的还要当属一箪的爱情诗,她的诗有对中国古典爱情诗的继承与发扬,也有对西方爱情诗的借鉴与升华,而难能可贵的是又不落窠臼,以自然本真的情思来营造淡然幽雅的意境,晓畅地表达出对人世间真挚爱情的珍惜与敬畏。

雪莱说:“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的记录”。一箪的爱情诗有诗性的美丽与人性的纯洁,隐喻着一个人心灵感悟的过程,这个关于爱情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的隐喻,其实就是鄙视俗世的仕途名利,鄙视所见的一切恶俗。从她的诗歌中可以看出生活中的她有爱人的庇佑,也有独立的私人空间,是一个小资情调很浓且很浪漫的人,常人眼里的她纯粹是一个掉进了蜜罐里的幸运儿。她的《你让我活在蜜罐里》:“你让我活在蜜罐里/从此找不到方向/我沉沦,彻底的沉沦/沉沦在你的柔情蜜意……”。然而,一箪的爱情诗中却常常流溢出失意和颓废,这忧郁痛楚的情态还造成了她人生的无根性、漂泊性和灰暗性。她的《多么想突出重围》:“多么想突出重围/这死寂的生活让我窒息/多么想在上山的路上/送一串悦耳动听的鸟语给你/多么想在五角枫七角枫的叶片上/写满我温柔的相思//滚滚红尘压的我无法喘息/如果所有的悲哀都是这样美/我愿意把悲哀当作珠贝/如果哀愁会变成灿烂的花朵/我情愿做哀愁的琥珀……”这是她渴望自由,保全自己的强烈心声,冰清玉洁的节操与孤高傲然的品格,以及她的诗歌中映现出的纯真诚挚的灵魂都为她美好的形象镀上了一圈诗意的光环。一箪是一个自然本真、高洁素雅、又目下无尘的才女,她的内心世界比别人要丰富敏感、细腻多情,虽有爱人的关心与体贴,但那是一种至善至真的亲情。可生活中仅有亲情是不够的,尤其是像一箪这样聚诗情、画意、音乐于一身的智灵性女子,她们更渴望有一个与她们同样高贵气质、同样思想品格、同样才华秉赋、同样向往着至情至性境界的知音或朋友,以达到两情契合,渗透着思想、志趣与精神格调的和谐一致。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智灵性女子们几乎都是在有意与无意中逃出了红尘的桎梏,在文学艺术的江河湖泊中恣肆的遨游,并从淡蓝色的波光潋滟中放飞爱之梦羽。

一箪的爱情诗似乎从一开始就渲染着一抹宿命的色彩,蕴藉着命定的格局,渗透着浓重的情感。虽流露出难以名状的迷惘,但同时也充斥着一种坚韧的求索。她的《苍凉的旋律》:“你苍凉的旋律浓浓的充满爱/每一个小节都是我绵软的心思/每一个旋律都是我温柔的低语/ 啊!马头琴你悠扬的旋律/传达了我内心的宁静与旷远/辽阔的草原上放飞我不老的情思//我憔悴的心儿此刻无限温翳/袅袅的充满了浓浓爱意/啊!马头琴你苍凉的旋律/此刻正合我心中的暗语//苍苍凉凉让我心里溢满了惆怅/丝丝缕缕温柔的像爱人的耳语/被我放逐的心事一再被你提起/马头琴啊!不经意间/你用一双温柔的小手/将我内心的创伤一一平息!”这几乎是以白话般简洁的感慨与叹问,其主观性尤其突出,情感无遮无挡地呈现在诗的语言层次上,简洁凝练而又诗味隽永的蕴含着对爱情的深长思索和痴迷挚情,而这热烈浪漫与清新纯净的爱情诗很容易引人联想和共鸣。她的《我如何走近你》:“我如何走近你/诉说这前世的姻缘/用绿叶留下的柔情/倾诉对落花的思念……其实我只想走过那片沼泽地/走出沉溺很久的忧伤/把沾满泪滴的诗行/涂在爬满青苔的路旁……”这是她内心苦闷孤独的真实写照,也是她恣情任性的大胆表露,也是她感伤时世、忧伤急痛的爱之哀音。字字句句犹如杜鹃啼血,使本来就有抑郁情怀的她更加抑郁了,也使她丰富善感的内心难以承担这爱的负荷。她的《孤独》:“我永远不会单纯/单纯的就像开在墙角的/栀子花 只要我爱/我永远是一棵倔强的树/ 默默的生长在墙角/忍受经年的孤独”。正如易朴生说的:“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是最强大的人。”真正的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懂得爱的人才能唱出这样自信的坚贞的歌,也委婉的把自己的惆怅留恋之情含蓄的表达出来了。可见,爱情是爱情诗的心,爱情诗是爱情的音,这“心”和“音”的结合就是人生的艺术境界。

爱情是情人之间各自斟满彼此的酒杯,共饮同醉。爱情也是一个变幻莫测、丰富美丽的生命形式抑或追求过程,而这个过程也许是永远不可能完成的过程。因此,爱情要的不是完成的结果,而是真实的存在,这存在就是由不断的追求、理解、包容而逐渐走向成熟的真爱。她的《蓝色梦幻》:“轻轻的啜饮/淡淡的品尝/太阳恰好临窗/蓝调思绪,鸡尾风情/抛却所有忧伤/我看见云雾缭绕的空谷里/燃烧起一朵蓝色的威士忌”这美丽的渴望与虔诚的心愿所企求的并非是一个完美的结果,而是她用童话般的眼光来注视,用水晶般的心灵来感悟的纯美挚爱,且流淌着淡淡的忧伤和哀愁,这是多么无悔而深沉的爱恋,其心之诚和其情之深无须言表的跃然于纸上,使全诗显得格外的精巧迷人。她的《春天的小手》:“我用金别针别起我们曾经的/拥有,别起树上掉下的叶子/阳光里的阴影、裂痕……春天的小手它伸进了一棵树碧绿/的内心,拨动了一根沉睡已久的琴弦/你让它发出美妙的和弦……”。时间在流逝而情感却停留在静止的空间里,诉说着她与爱人之间的默契与情感的沟通,内心秘密直接袒露展示了她敏感纯真的气质和素洁高雅的品性。大自然的色彩在一箪的笔下总被涂抹得那么随意而和谐,情爱总是恰到好处的从心里自然流淌出来,一箪的诗很注意心灵空间与自然空间的接应与吻合,又很注意心灵节奏与自然节奏的粘连与重叠。无论是她的《今夜我走在唐朝》、《大海,我看透了你的平静》、《树木安静的长成神》……,还是她的《在山的脊梁上》、《当枫叶红了的时候》、《一个词,被另一个词唤醒》……,在一箪的这些诗中丝毫看不到呆滞与晦涩,至始至终都是情感与思绪的尽情流淌,她能够走出狭小的书房,离开喧嚣的城镇,大胆地去寻觅乡野和草泽之气,诗歌中毫不娇揉做作地把大自然的豁达与人类的情爱融会于一体。诗歌意象明确、语言晓畅、感情真挚,尤其是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诗歌能让人感到有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宁馨舒适的犹如饮啜醇厚甘甜的古井清泉。总会让人想到苏东坡的:“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也就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诗歌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意象就是融会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要表现的主要是情思和美,即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情感体验、思想颖悟以及审美感受。品读一箪的爱情诗,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意象”常常引起我的遐思,那就是一箪对“夜”情有独钟。于是,我也特意选择一个有月亮的晚上静静地品读她的一系列诗作《夜很美》、《黑夜,请给我你的胸膛》、《黑夜,请等我吧》、《在一首小夜曲里沉醉》、《 黑夜成为黑色的预言》、《夜是两弯似蹙非蹙茏烟眉》……。注视含蓄隽永的静夜,品读清纯曼妙的诗篇,这让我有了一种远离喧嚣人世的超脱之感,尽情的在这美诗美图的深不可测的世界里微微沉醉。她的《夜很美》:“……很美的夜拥在我怀里/很美的夜依在我胸前/很美的夜轻轻轻轻地/说着疯话/很美的夜轻轻轻轻地/靠在我胸前……很美的夜是一朵/刚刚盛开的睡莲/很美的夜是/被揉碎的玫瑰花瓣/很美的夜是如瀑的长发/很美的夜是长睫毛微闭时/幸福的晕旋……夜啊/很美的夜是我十指合拢时/默默的祝福/很美的夜是我梦你时/甜蜜的笑靥” 诗歌鲜明的意象以唯美的文字很自然地表达了出来,达到了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让守望的甜梦和圣洁的情操化成梦幻里恋人间的浅唱吟和,构成了一幅美妙又神秘的热恋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她的《黑夜,请等我吧》:“黑夜逐渐把暮色收拾干净/孤独把死亡的影子拽进梦里 /我看见窗外雪花飞舞霓红闪烁/积雪的双翼埋葬了春天的信息/不久我将要离开这灰蒙蒙/令人窒息城市,到一个阳光灿烂/的地方,黑夜,请等我吧!//请等我在上山的路上/等我在湍急的溪流旁/等我到雪花飘洒的荒野/独自放牧一颗忧伤的心” 其实,一箪笔下的“黑夜”不是自然状态的黑夜,而是一种情绪状态或热恋状态的象征,诗里用抽象的遐想摆脱了理性的制约,让爱情的表述隐蔽了,曲折了,也就诗化了,是爱的情感的一种境界,既有我们常说的“爱得昏天黑地”的激情的追索,也有热恋中理性的冷静。这是感情与理性交互控制的爱恋,有实现的可能性也有不可能性,可不管是哪一种它的美丽都使人沉迷,爱的逻辑也许就是这样的。诗歌的意境是通过形象画面表现出来, 使之纯净而永具穿透力、直通灵魂深处的渴望。 可见,只有静谧的夜才会让人感到一种相知的默契,感到一种温暖的情谊流过心田,正因为心灵相通一切便都可以在不言中传递了。一箪本来也是一个有着七窍玲珑心的人,俏皮的语言下已不是娇羞温婉,也不是古典写意,而更多的是透露出轻盈的喜悦,让人倍感温情与诗意。

浪漫主义诗学理念:“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爱情伴随人生走过的全部历程,也是蕴含着快乐与痛苦的一个矛盾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的过程。这个爱情的过程又总是流露出别具一格的风采与魅力。得到爱情和背离爱情是相辅相成的,必要的背离爱情也可以使爱情进入更高的一个层次。在两个人性格的相同和不同之间找到不断的平衡,这才能维持有活力的爱情。爱情的升华就像一首交响乐一样,升华才能奏出了一曲爱情和生命的颂歌。也如艾略特说的:“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最敏锐的感觉。”一箪的爱情诗贯穿着这一辨证的思想,常常把抽象的哲理融入诗中,给爱的追求和转折带来了一种特有的传达方式或者思考深度,她的一系列爱情诗中的具象的暗示加上一二句抽象的概括语言,真切表达了进入爱的境界后灵魂融为一体的幸福,这也是情思美、意境美、诗意美、人性美的自然流露。一箪的诗歌佳句迭出不乏大家风范,而且在佳句中把个人感情表现得十分的温婉缠绵、睿智空灵,体现出对历史和人生独特敏感的观察与体验。她的诗歌总能给人高洁淡雅的品味和迤逦隽永的美感,诗歌主题得到很好的升华,诗意也更加绵密盎然,沁人心扉,她的爱情诗似乎总是有意留在语言的幻象、朦胧和冥想之中,昭示着一种本真的存在和超凡的理念,其最可贵之处是具有开放性和哲思性的特征,不拘泥于狭隘的情爱,而是心灵的渴望与遐想,也就是说她追求的是知音间的那种情爱的飞翔、人生的虚静、生命的坚贞、灵魂的归宿……。以唤醒一份本真的情思,忘却尘世的炎凉和世俗的功利,让人沉醉在一种幽雅的意境。

生存者与生活者,孤独及其他

 作者:辨物居方

最初欣赏一箪的文字大约是在2006年的某个时候,那时正值我的心灵苦苦挣扎的时候。至今已有几年的时间。每当需要沉寂的时候,便会打开一箪的博客,在这片净土之上,我重新考量我的人生与意义。

凡是喜欢的文字和音乐,我很少去钻研其主人的背景。这缘于我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愈是简洁的、抽象的,可以给人想象和遐想的空间就愈多,愈是能带给人慰藉,作者本人具体的背景与形象可能反而会和抽象的文字、感知形成某种反差,而影响精神享受的效果。

我与一箪一直不曾谋面,除了文字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过多的交流。在大多的情况下,我是她的众多阅读者中普通的一员,分享着她的思想与思考给予我的慰藉与力量。我本不是一个文学圈里面的人,也没有什么出众的才华和胆识。或许,正是我这样一个“草根的读者”才能真实反映出一箪文字的力量吧。

阅读一箪的文字,以及近期和她通过网络的几次短暂的文字交流,一箪给我的最大的感觉是:她是一个真正的“生活者”,而现在的我只能是一个“生存者”。阅读一箪的诗歌与散文,我感到自己离“人”渐行渐远,我开始怀念三年前那个十分悲哀的我,我的悲哀的所得即是当时我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纯粹的“人”的存在。我能深深感受到一箪的孤独,这种孤独具有一种哲学家对生命沉思的味道,它让我立刻想到了克尔凯郭尔。克尔凯郭尔继承了一笔丰富的遗产,衣食不愁却始终忧郁,一生都在窥探和拷问自心,书写了历史上一个真的独立的“人”的历史。

一箪用自己的方式表述着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对生命的沉思。我不知道是何种原因促使其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整个博客圈,甚至整个文学圈都缺少这种沉沉而又空寂、空灵而又直拔云霄的格调。读一箪的文字,我是在感受一个脆弱而敏感、轻盈而深邃、在苦痛中挣扎的灵魂,她同时也在震荡和洗涤着我的灵魂。

鲁迅先生曾经讲过历史可以分为两类:“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这是一个很少有真“人”存在的时代。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内,人可以选择做奴隶,也可以选择不做奴隶。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人被迫或无奈地做了奴隶。一箪是一个真正的生活着的人,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精神贵族”,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她一方面从圣人先哲的文字中汲取力量,从纯洁的音乐中凝练智慧与境界,同时也在表达她的苦楚、内省、焦躁与不安,她也在努力地寻求自由与挣脱。这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另类的抗争的生活方式。

人总是非常具体、实在地生活在某种文化中,某个社会里。他所遭遇的感受到的一切不仅是个人主观选择的结果,也是特定文化和社会在特定时期的馈赠。按照我现在的理解,一个人只有首先理解和谙熟自己的孤独与苦难,才能推己及人,思考和怜悯更多人的痛苦与苦难。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实现这种转向的。我阅读一箪的近期的文字,感觉她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这种转向。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濡化的结果,又是作者本人在众多苦难中消解自身苦难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思考,生活方式,觉醒。

二0一0年七月十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4: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