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里村
释义

村庄由来

蓝村镇在山东省青岛市城西26公里处,是即墨市四大集市之一。一里村,是蓝村镇驻地。地当胶济、蓝烟两铁路的衔接处,是胶东半岛铁路交通的枢纽。公路有班车通青岛、即城、郊县、平度等地。

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孙氏由云南迁至栾村。栾村,系因附近盛产栾树而得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德租胶州湾,修胶济铁路,在此村前设站,称蓝村站。“栾村”随之演变为“蓝村”。按:栾村,明、清属西移风乡栾村社。明万历《莱州府志》列为即墨县十三乡集之一。栾村立村应远在孙氏迁来之前。栾村曾分为六个村,称前桑行、栾前、栾吉、栾集、栾艮、栾乾,即今之一、二、三、四、五、六里。

此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卢圣福、姜显超二位烈士的故里。

政区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积240亩。2006年,全村共有238户,总人口为917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474人。

经济发展

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306吨,经济总收入为605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720元。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26亩(其中:地326亩),人均耕地1.7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2570亩,主要种植花椒、桃子、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亩。草地2600亩,荒山荒地3100亩,其它面积4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全村有20户饮用井水,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2户。

该村到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8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8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3辆,摩托车5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户,建有小水窑4户。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2元,畜牧业收入1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8头,肉牛5头,第二、三产业收入2万元,工资性收入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2元,农民收入以务工、种养殖等为主。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排口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兴泉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17公里。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2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计生、民政、农村宅基地。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2人,党员中男党员2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未通电,未通公路,人畜饮水十分困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主要养羊、牛、猪为主。种植业主要花椒、核桃、水果为主。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525元增加到600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