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叶德
释义

叶德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科学系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简历:

1982年7月获海南大学农学学士学位。

1985年12月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学硕士学位。

1991年9月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分子生物学学院博士学位。

1986年至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

1991年至1994年在德国科隆马普育种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1995年1月至9月在美国滨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1995年10月至1996年7月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做访问学者。

1995年10月至2002年7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原分子农业生物学学院(IMA) 任研究员(Research Fellow),生物技术研究经理(PI, 主任研究员级)。

2002年8月至2004年7月在新加坡科技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学院(IMCB) 任生物技术研究经理(主任研究员)。

2004年8月至今在中国农业大学任特聘教授。

2005年3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教学与研究方向:

专业:植物学,植物遗传学,植物发育遗传学,植物分子遗传学,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

研究方向:植物有性生殖生物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拟南芥为模式植物,研究植物雄配子体形成和授粉受精作用的分子机制及与农业性状相关的植物发育过程的分子遗传机制。

最熟悉的领域: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分子遗传学,植物有性生殖生殖生物学(尤其是配子体的发育,授粉受精和果实的发育),植物分子生物学。

目前的研究工作:

植物花药发育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在显花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花粉的形成依赖于两类不同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其相互作用。一类是生殖细胞,叫小孢子母细胞(microsporocytes),另一类是花药壁体细胞,叫绒毡层细胞(tapetal-cells)。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小孢子,而绒毡层细胞支持小孢子进一步发育成花粉。我们实验室最近的研究结果暗示绒毡层细胞的分化发育也可能会受来自生殖细胞的信号调控,TPD1和EMS1基因在这一信号转导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实验室通过研究TPD1-EMS1信号转导通道的分子机制,了解在花药发育和花粉形成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细胞分化发育及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目前正开展研究TPD1基因是否会编码一个多肽信号分子、TPD1的产物是否会与EMS1受体蛋白质激酶相互协作及分离更多与该信号转导系统相关的基因。

植物雄配子体的形成与授粉受精作用的分子机制

在拟南芥花药发育的过程中,小配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小孢子,小孢子进行两次核有丝分裂,形成含有一个营养核和两个精核的花粉。成熟的花粉被传递到雌蕊的柱头上,花粉与柱头表面的相互作用诱导花粉吸涨,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侵入柱头,经花柱和传导管(transmitting tract),把两个精核送入雌性的胚囊中。一个精核与雌性的中心细胞结合形成胚乳,另一个精核侧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胚。尽管整个过程对植物有性生殖很重要,但目前对控制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了解得还很少。我们实验室利用基因陷阱技术分离与该过程相关的突变体,分离和鉴别相关的基因,通过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协作机制,了解植物雄配子体的形成和授粉受精作用的分子机制。

与农作物经济形状相关的植物发育过程的分子遗传机制

与农作物经济形状相关的植物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和籽实等。叶德教授的实验室主要是通过分离与果实大小、籽实产量、根系的发育、雄性不育和具有观赏价值的器官形态相关的突变体,研究相关基因的遗传功能,开发利用这些基因改良农作物品种。

代表性论文:

(1). Yang S.-L., Jiang L., Puah C. S., Xie L.-F., Zhang X.-Q., Chen L.-Q., Yang W.-C., Ye D*. Over-Expression of TPD1 alters The Cell Fates in The Arabidopsis Carpel and Tapetum via Genetic Interaction with EMS1/EXS. Plant Physiology 139:186-91 (* corresponding).

(2). Shi D.-Q., Liu J., Xiang Y.-H., Ye D., Sundaresan V., and Yang W.-Cai.(2005) The SWA1 Gene Encodes a WD40 Protein That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Mitotic Division Cycles during Gametogenesis in Arabidopsis. Plant Cell 17: 2340-54

(3) Pagnussat G.C, Yu1 H.-J., Ngo1 Q.A., Sarojam R., Mayalagu S., Johnson C.S., Capron A., Xie L.-F., Ye D., Sundaresan V. (2004). Genetic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required for female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in Arabidopsis. Development 132:603-14.

(4). Jiang L.,Yang S.-L, Xie L.-F., Puah C.S., Zhang X., Yang W.-C., Sundaresan V., and Ye D*.(2005).VANGUARD1 that encodes a pectin methylesterase is required for enhancing growth of pollen tube in the Arabidopsis style and transmitting tract. Plant Cell 17: 584-596.

(5). Yang S.-L, Xie L.-F., Mao H.-Z., Puah C.S., Yang W.-C., Jiang L., Sundaresan V., and Ye D*.(2003).TAPETUM DETERMINANT 1 is required for cell specialization in the Arabidopsis anther. Plant Cell 15: 2792-2804.

(6). Yang W.-C., Ye, D**., Xu, J. and Sundaresan V. (1999). The SPOROCYTELESS gene of Arabidopsis is required for initiation of sporogenesis and encodes a noel nuclear protein. Gene and Development 13: 2108-2117. (** co-first author).

(7). Parinov S., Sevugna M., Ye D., Yang W.-C., Kunaran M. and Sundaresan S (1999). Analsysis of Ds flanking sequences from transposon insertion lines to establish a database for reverse genetic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Plant Cell 11: 2263-2270.

(8). Kumaran M.K., Ye D, Yang W-C. Griffith M.E. and Sundaresan V. (1999). Molecular cloning of abnormal floral organs: a gene required for flower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Sex Plant Reprod 12: 118-122.

(9). Lebel-Hardenack S, Ye D, Koutnikova H, Saedler H, Grant SR (1997). Conserved expression of a TASSELSEED2 homolog in the tapetum of the dioecious Silene latifolia and Arabidopsis thaliana. Plant J 12: 515-526.

(10). Hardenack S., Ye D. and Grant S. (1994). Comparison of MADS box gene expression in developing male and female flowers of the dioecious plant white campion. Plant Cell 6: 1775-178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