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野战防空 |
释义 | 野战防空,军队在野战条件下进行有组织的防空斗争。包含反轰炸、反航空侦察、反空降、反空中袭扰和争夺制空权等作战行动。野战防空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野战防空的基本原则是积极打击和严密防护相结合。具体作法是:集中主要兵力,保卫重点目标;组织周密的对空侦察,对敌空袭主要方向,尽力延伸兵力,扩大防空范围,争取及早发现和击毁敌空中目标;对合成军队的主要部署实施不间断的掩护,关键时应全力以赴;适时机动防空兵力和火力,出其不意地打击空袭之敌;密切协同各防空作战行动;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减少空袭造成的损失。 简介军队在野战条件下进行有组织的防空斗争。包含反轰炸、反航空侦察、反空降、反空中袭扰和争夺制空权等作战行动。 历史野战防空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4年,德军对来袭的飞机用高射炮进行还击,以后,各参战国也相继采用这种作战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一些国家增强了野战防空的组织,并与要地防空有了明确区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袭的规模日益增大,对军队的作战行动产生了更大的影响,野战防空成为合同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50年代以来,由于地空导弹的出现和发展,使野战防空的能力显著提高,逐步形成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的绵密的防空火网,更加有效地保障了地面军队的作战行动。 中国中国人民解丄放军的野战防空组织通常由对空战斗部队、对空情报组织和防空指挥机构编成。对空作战部队,主要有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高射机丄枪分队和电子对抗部队、分队等。对空情报组织,主要是雷达兵、电子侦察分队等使用各种手段,侦察和报知空中情报。防空指挥机构,由总参谋部和军区级指挥机关按照中央军委的意图,统一指挥作战地区的野战防空。当野战防空区域与要地防空区域重叠时,野战防空部队可与要地防空部队组成统一的防空火力网协同行动。 实施原则野战防空的基本原则是积极打击和严密防护相结合。具体作法是: ①集中主要兵力,保卫重点目标; 中部队进行野战防空训练 ②组织周密的对空侦察,对敌空袭主要方向,尽力延伸兵力,扩大防空范围,争取及早发现和击毁敌空中目标; ③对合成军队的主要部署实施不间断的掩护,在关键时节尤应全力以赴; ④适时机动防空兵力和火力,出其不意地打击空袭之敌; ⑤密切协同各防空组织和部队的作战行动; ⑥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减少空袭造成的损失。 系统在未来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仍将是战争的主要模式之一,防空武器系统仍将发挥同样的作用。随着巡航导弹和战术地地导弹在战场上的大量应用,未来的防空武器系统必将担任反巡航导弹和反战术地地导弹的主要角色。 俄罗斯的“道尔-MI”防空导弹可在12千米的距离拦载各种飞行目标,可在7千米的距离拦截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其中包括空地导弹。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和制导炸弹。每个作战单元由4个火力单元组成。每个火力单元为一辆战车。战车上装有一部搜索雷达,一部相控阵跟踪制导雷达和8发导弹。单车完全具有独立作战能力。其搜索雷达可同时发现48个目标,跟踪10个目标,制导雷达可同时跟踪2个目标,制导2发导弹。每辆战车既可独立作战,又可参加作战单元作战。每个作战单元可同时跟踪8个国际,制导8发导弹。 “通古斯卡”是一种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它装有8发导弹和两门30mm双管自动高炮。导弹可在8千米以内拦截飞机型目标,高地作用距离200米至4千米。可由6个火力单元组成1个作战单元。 “铠甲-S1”是在“通古斯卡”自行防空系统为基础设计制造的改进型防空兵器。它不但可以对陆军机动部队提供防空保护,还可以用于保护高价值战略目标,如机场和通信枢纽等,同时有助于提高整个防空体系的近程防空能力。“铠甲-S1”装有12枚待发射导弹和2门30毫米火炮,能够攻击旋翼飞机、直升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还能攻击轻型地面装甲目标。该系统集成有监视雷达,可搜索30多个目标,并立即跟踪其中24个。这使得该系统能够同时攻击2个目标,并能在1分钟内攻击多达12个目标。 “运动衫”弹炮结合防空系统是法国与美国联合研制的一种弹炮结合防空炮塔。该系统装有数字式火控系统、激光测距议、前现红外/电视稳定瞄准具及 TRS2630数字雷达,武器系统由25毫米CAO-12/U加特林炮和4-8枚任选的便携式导弹(如“西北风”、“毒刺”等)组成。该系统具备目标自动跟踪和全天候作战能力。TRS2630两坐标雷达具有敌我识别、自动边扫描边跟踪和数据交换能力,作用距离为17千米。数据交换能力可使其同时指挥数个火力单元作战。25毫米高炮攻击2500米距离上的目标,导弹攻击6000米距离上的目标,弹仓内装400发待发炮弹,车内携带600 发备份弹,高炮的内装填可在15分钟内完成。另外,可根据底盘的大小决定备份导弹的带量。 “轻型防空装甲车”(LAV-AD)系统是美国研制的一种弹箭炮三结合防空武器系统,主要用来对付固定冀飞机和直升机,也可使用火炮对付地面目标。该系统采用8轮驱动轻型装甲车底盘,其炮塔由“运动衫”防空炮塔改进而来,装备一门25毫米GAU—12管加特林炮、一个7管HYDRA70火箭发射器和8枚“毒刺”地空导弹。配装的传感器有前视红外、昼间电视、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跟踪与火控系统。该系统的战斗全重为13.2吨,作战人员2人,弹药携带量为990发25毫米炮弹和16枚“毒刺’导弹。 能力提高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野战防空作战要想胜利完成抗击敌空中打击,保卫军队集团及其作战行动安全的任务,就必须适应敌空袭作战的变化,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野战防空武器装备和系统中,从7个方面提高野战防空作战能力。 一是提高野战防空的指挥与控制能力快速高效的指挥控制是防空作战的核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野战防空各级作战部门的终端连接起来,形成指挥自动化系统,实现信息流对人力流、物质流、能量流的有效控制,达成施控者(指挥官)与受控者(各作战单位),以及受控者与受控者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完成野战防空系统的一体化整合,减少指挥层次,提高反应速度,从整体提升野战防空的指挥与控制能力。 二是提高野战防空的侦察预警能力能否及时、准确地获取敌空袭系统及其电子技术情报,是野战防空作战的基础和前提。各种侦察卫星和战场侦察监视系统的使用,使得战场空前透明。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将电子感知技术、可见光感知技术、红外多光谱感知技术应用于侦察卫星、侦察飞机、相控阵雷达、激光、红外、超声波等各种探测与传感设备,使得获取空中目标信息的手段和途径更加丰富。 三是提高野战防空的火力打击能力火力是防空兵遂行战斗任务的基本手段。将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防空火力系统,实现自动生成火力计划,在自动或人工输入敌目标性质、数量及定位信息后,迅速生成火力支援计划,以文字和图表形式发送到各火力支援单元,有效地提高火力打击的准确度。 四是提高野战防空的机动能力 机动是防空作战应对高技术空袭的重要手段。应用信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和GPS定位技术,使防空兵机动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静止的计划阶段到高度机动的战斗阶段,都能够随时掌握敌、我双方的准确位置,增强实施机动作战的指挥控制能力,尤其是在机动作战中,部队可以迅速形成有利态势,加快作战进程。 五是提高野战防空的电子对抗能力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首要打击手段。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之一是在实施直接军事打击之前,进行电子干扰,以瘫痪敌方的防空和指挥系统。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防空信息对抗体系,提高野战防空电子战能力,将是决定战争成败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六是提高野战防空的生存能力“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准则,也是防空作战的基本原则。应用现代技术提高野战防空的生存能力,是现代战争对防空作战的客观需要。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战场上,提高野战防空生存能力,是各个国家提高野战防空生存能力的共同做法。 七是提高野战防空的保障能力可靠的后勤保障是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将信息、后勤和运输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后勤保障一体化,将各级后勤编组成一个结合严密的统一体,使所有后勤保障部队在整个作战空间内有机融合,全面掌握从后方工厂到前沿分队之间的各种保障活动,同时完善定点后勤供给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资分发和运送效率,减少对补给设施的需求,减轻部队部署对辎重的负担,扩大战场分发能力和供给范围,延长供给时间,使之对危机能做出快速反应。 未来野战防空作战,只有利用信息技术这个“粘合剂”、“倍增器”,将作战能力进行有机整合,提升综合战斗力,才能有资格、有条件与其它防空作战力量一道,构建一体化联合防空作战体系,从而发挥整体作战威力,胜利完成防空作战任务。 发展21世纪防空飞弹的需求 欧美需求在进入21世纪的野战防空,东西方的野战防空也开始出现明显的差异。在1980年代时,美国的阿帕契直升机与A-10攻击机,对于前苏联的地面部队造成极大的威胁,使的前苏联在防空飞弹的发展上,有更优于西方的性能与设计。但是进入21世纪的今天,西方国家面对中部队进行野战防空训练俄罗斯的各类重型战机与直升机的出口,使的西方也开始面对这类威胁。无人飞机的发展,更让西方与俄罗斯更加重视对于这类低可视度的战机的辨识。目前西方的野战防空飞战设计发展分为下列几项 1.重视对付多种目标能力。 在以往的野战防空飞弹,大部分都是对付战机与攻击直升机。进入21世纪之后,巡弋飞弹已不在是美俄独有的科技,无人飞机与匿踪战机的发展也增加了防空飞弹拦截的困难度;因此防空飞弹需要对付的目标变得多元化,对于飞弹与雷达的性能也相对提高。 2.射程必须提升。在过去,空对地飞弹的射程并没有像今天这样,随便一种空对地武器就能达到防空飞弹的射程之外。这种问题在80年代的前苏联就已经遇上,但是现今的武装冲突这类问题已经是欧美国家一样会遇到的问题了。 3.复合式导引。反辐射飞弹这类对付雷达的攻击武器,让野战防空飞弹的导引、搜索雷达显得更加脆弱。除了雷达之外的导引技术也成为必要装备,如光电等电视红外线导引成为在雷达被摧毁后的预备导引系统。此外西方也将战机所使用的射后不理飞弹,移植到陆上系统,使防空飞弹也能实现射后不理的能力。 4.抗干扰与强化预警能力。在抗干扰部分,西方国家没有经历过俄罗斯的反辐射作战,因此在这个部份,可以说西方的飞弹抗干扰普遍缺乏实际的经验下,西方的抗干扰多半是在作战中才慢慢建立。早期预警能力则是欧美国家本身的强项,C4ISR系统的建立,让防空飞弹本身的预警与数据传输更加流畅,也是现代战争所必备的一个项目。 5.载具、导引、射控雷达于一体。虽然在东西冷战发展的过程中,这个项目很早就被列入考虑。不过从目前看来,最近所设计的新型野战防空飞弹,大部分都没有采用此设计。主要是目前欧美野战防空多半将现有空对空飞弹转移为陆基系统,相对于冷战当时专为防空所设计的野战防空飞弹,因此降低成本考虑可能为目前西方防空飞弹缺乏此设计的原因。 俄国需求俄罗斯从早期为了对付U-2的入侵,到越战、中东战争这类区域性冲突,就不断在面对西方的空中威胁。与其说是不断被西方反制其防空飞弹能力,不如说是西方都是在先遭到重创后才开始对其进行反制。俄罗斯的防空飞弹经历过这类大大小小的战役,对于防空飞弹的设计,常有别于欧美等国的设计。俄罗斯21世纪的防空飞弹设计需求,分为下列几项: 1.重视对于小型导引武器的打击。相对于欧美加强对巡弋飞弹等低空目标的打击能力,俄罗斯很早就有对于巡弋飞弹做出反制的因应。目前俄罗斯防空飞弹主要是对于反辐射飞弹、精灵导引炸丄弹这类小型导引武器的反制。除了采用数组雷达加强对细小目标的辨识,导引雷达也采用数组式,增强对于细小目标的攻击精确性。对于导引飞弹打击能力,也成为俄罗斯宣传其防空飞弹的重点。 2.多重导引与干扰能力。由于很早就经历过反辐射飞弹的威胁,因此俄罗斯的防空飞弹,几乎都采用多频导引。此外除了导引雷达本身,也很早就将光学导引系统列为备用导引装置。面对红外线、电视导引的武器威胁,俄罗斯采用跟战车相同的反制方式,使用烟幕放射器。反辐射飞弹这类雷达导引的武器,俄罗斯则是在防空飞弹上装备能混淆飞弹识别的干扰丝发射器。这类务实简单的反制方式,成为俄罗斯防空飞弹必备的装备之一。 3.重视机动性与实时防空。俄罗斯国土广大,加上早期的攻势战略,机动性成为俄罗斯防空飞弹必备的条件之一。俄罗斯对于底盘载具的通用性也非常重视,虽然是不同系统的防空飞弹,但是阶可整合于同种载具上,一种系统也能搭配各种不同的载具,因此俄罗斯防空飞弹的模块化程度相当的高。另外在1980年就已经体认到现代攻击机与直升机的强大威胁,单纯的自走高炮的射程与野战防空的反应能力,已经不再能应付现代战场上的威胁。因此俄罗斯创造了世界第一款的弹炮合一系统,后来发展的防空飞弹的反应时间,也达到了实时防空快速反应能力。相对于西方为了节省研发成本而采用现有飞弹与传统设计,俄罗斯防空飞弹在这点似乎有一枝独秀的现象。 4.强化战场整合与通讯能力。俄罗斯陆军从冷战到现在,对于空军的不信任,加上空军本身预警机数量就不足。此外俄罗斯早期的防空,多半重视地面雷达指挥管理。虽然这种地面雷达掌管陆空防空武器的作战,已经不符合目前的作战需求,但是缺乏预警机的俄罗斯,则是将防空飞弹系统采用多雷达的方式取代。多雷达的防空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抵销掉反辐射飞弹的威胁,因此如何将这些地面系统加以整合,也成为俄罗斯21世纪防空作战发展的重点。俄罗斯的防空飞弹系统大部分都有一个指挥车整合各飞弹发射载具,而俄罗斯目前所发展的就是如何再将这些指挥车在整合起来,从小到大,整合成一个庞大的防空指挥体系。这可以说是俄罗斯在预警机不足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实用办法。这些师级、旅级的指挥车,不但可以负担多种防空系统的通讯与指挥,还可以指挥空中目标,达到联合作战的需求。 向西方取经的红旗美俄双方从1960年代开始,就开始了野战防空的竞争,已经形成了各自需求防空飞弹系统。相对的来看当时的中丄共防空飞弹,从冷战初期,接受苏联的SA-2型飞弹的援助,在1960年代击落了一些台湾空军所派出的侦察机。但从中苏交恶之后,中国的各项军事工业,几乎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最明显的例子是1965年启动的红旗41型中低空防空飞弹计划,后在1966年改称为红旗61型。这款防空飞弹当初被解丄放军认为是超英赶美的一项技术性指标,为了实现当时先进防空飞弹计划而开发的。但是遇上文化大革命与本身技术能力不足,此时也碰上的中苏交恶,对于本身技术上的不足,更是难以解决。中丄共第一款的野战防空飞弹,就这样搞了20多年才在1988年定型服役(初期是做为海军舰艇的防空飞弹)。因此西方从1960~1980年代所经历的野战防空的设计发展,中丄共是完全没有经历过,最讽刺的是1960~1980年这段期间,除了红旗2型(SA-2)防空飞弹以外,中丄共的低空防空,完全依赖自走防空炮这类火炮武器。 1980年代西方国家为了拉拢中丄共对抗苏联,开始与中丄共进行接触。直到天丄安门事丄件发生之前,中丄共已从欧洲国家取得不少防空飞弹技术,以意大利和法国的防空系统最为明显。中丄共在1980年取得意大利的蝮蛇飞弹,虽然合作生产的协议在1<0>989年天丄安门事丄件之后被取消。但中丄共科学家利用这款飞弹的基础上研发了红旗64型(猎鹰60),飞弹在1994年布署,只有少量的生产。整个系统由6辆飞弹发射车、3辆导引雷达车、1辆搜索雷达车与1辆发电车所组成。搜索雷达可同时侦测40个目标,并对其中12个目标进行追踪,由3具导引雷达同时发设3枚红旗64型飞弹进行攻击,雷达侦测到目标锁定的反应时间为9秒。红旗64同时也外销给巴基斯坦等国外客户。 中丄共在19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红旗12型(凯山1型)的研发计划,飞弹在1989年进行试射,1994年完成定型,1996年装备部队。计划取代老旧的红旗2型防空飞弹,红旗12型的最大射程为42公里。主要突破在于跟爱国者飞弹相同的搜索、导引一体化的数组雷达,整个系统由6辆飞弹发射车、1辆搜索导引雷达车、1辆指挥车与装备18枚备用飞弹的后勤车辆。不过根据了解,红旗12型从行军到部属,需要长达30分钟的时间。可以理解红旗12型的自动化程度与技术成熟度仍然不高,基本上不适用于野战机动防空的布署,只能用于阵地防空。相对于俄罗斯的SA-17型中程防空飞弹,其填弹车也能当作发射车使用,自动化程度也高于红旗12型。虽然SA-17型没有采用搜索雷达导引于一体的防空雷达,但是SA-17型的每辆发射车上都具有独立的导引雷达,这些导引雷达更具有独立搜索的独立作战能力。相较于红旗12型飞弹,当单一的搜索导引雷达遭到摧毁时,整个庞大的系统都将陷入瘫痪,没有备用雷达可用。而且红旗 12型的飞弹射程只有42公里,就算是最近公开的红旗12型A也只提升到50公里。 虽然中丄共在国际市场上主推红旗64型与红旗12型,但是中丄共陆军部队所大量采用的野战防空飞弹,却另有不同。法国的响尾蛇防空飞弹成为中丄共在天丄安门事丄件发生前,成功获得技术转移的一款野战防空飞弹。研发计划在1979年就开始进行,1983年完成原型,在1986年试射,1988年开始生产部暑,由于是完全授权访制,因此整外型几乎与法制的响尾蛇飞弹相同。中丄共同时也引进了意大利研发的SIDAM自走高炮,利用SIDAM的基础,研制了PGZ-95 弹炮合一自走高炮。PGZ-95在1999年第一次公开亮相,装备4门25公厘高炮与4枚QW-2(前卫2)型防空飞弹。系统采用雷达导引实反应时间为 10秒,采用光电导引的反应时间为6秒。PGZ-95还装备一辆指挥车,可指挥6~8辆PGZ-95,系统之间如采用数字通讯,传输范围为5公里,如采用无线电通讯为15公里。红旗7型与PGZ-95皆具备全天候攻击能力,可说是解丄放军迈向下一个阶段的两款野战防空系统。 从珠海检视新三打三防2001年解丄放军公布了其新的国家战略,就是常听到的新三打三防。在过去解丄放军的三打三防战略为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这类冷战时期的战略思想。新三打三防的项目则为打匿踪战机、打巡弋飞弹、打武装直升机,防精准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查监视。从上面项目可以知道其新三打三防战略可以涉及到陆海空三军的发展,因此本篇只从防空这个项目下去探讨。这次珠海航展所展示的5款防空飞弹为TD-2000B、猎手2型、凯山1型 A、猎鹰60、FB-6A。其中TD-2000B与FB-6A皆是从肩射防空飞弹所延伸出来的野战防空系统。的确,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会将肩射防空飞弹延伸成车载的野战防空飞弹,解丄放军也如法炮制的跟进,其中FB-6A的外型几乎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复仇者系统,猎手2型更可以说是中国版的面射型先进中程空对空飞弹。这两款系统皆装备了数组搜索雷达,从新三打三防的战略上来看,两款系统的确符合了部分的项目。 1.过度的模仿却自认为先进。解丄放军目前的各类防空飞弹,几乎都是朝着西方的防空系统设计下去进行,如数组搜索雷达、飞弹多军种共享。即使是能够掌握区域冲突中空优的美军,也体认到空军无法全天候的对部队进行防空,因此像面射型先进中程空对空飞弹主要是提空旅级以下的单位一些防空自卫能力。相对的,解丄放军所要面对的是美日等国强大的空优国家,解丄放军是否有能力取得该区域的决对空优?如果解丄放军无法取得空优,其野战防空飞弹的设计又无法对抗美军对地打击,其飞弹设计应该是朝同样面对此问题的俄罗斯下去做设计。从目前解丄放军的各类防空飞弹皆采用单一搜索雷达或单一导引雷达,在面对美军的反辐射作战,可以说是问题重重。美俄在经历40 年左右的空防对抗,延伸出许多防空思想上的独特设计。身为跳级生的解丄放军,过度轮为模仿,缺乏对自身防空需求的认识。就算有在先进的雷达与飞弹,无法正确使用与完整的防空体系下,很难发挥其作用。 2.新三防缺乏突破。从解丄放军的几款防空飞弹设计可以发现,解丄放军似乎认为装备数组雷达之后,就可以增加对精确导引武器的猎杀能力。但这些充其量只是能够对精确导引武器进行搜索,FB-6A与猎手2型这类飞弹,前者采用光学导引,后者采用射后不理的全主动导引,但全主动导引由于波长较短,容易受到干扰而失去准度。相对的解丄放军有从俄罗斯进口35套道尔M系统,却不知从这套系统中取经。道尔M系统虽非射后不理,但是其导引用的射控雷达,在瞄准目标后,仍会做追踪并修正目标位置。而且新型的俄罗斯道尔M2更装备了干扰丝与烟幕放射器等被动干扰系统,这些都是价格不贵,但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抗干扰装备。但在解丄放军超俄赶美的主观斯想下,这类俄国的技术,似乎变的不值一提。 3.新三打有如半吊子。打匿踪飞机、打巡弋飞弹、打武装直升机,这类看起来非常响亮的口号,但实际检视目前解丄放军的野战空防似乎毫无说服力。首先上述提到的红旗7型与 PGZ-95系统,这两款系统让解丄放军进入传统的防空搭配。但是说到打武装直升机与匿踪飞机就明显不足。现代直升机与攻击机的机载武器射程都在这两款防空系统之上,PGZ-95所装备的前卫2型飞弹,弹头威力面对今日的武装直升机更是明显不足。俄罗斯研发的通古斯卡与铠甲S1并非使用肩射防空飞弹,而是独立研发两段式推进的9M331与9M335飞弹,后者射程更达20公里。而且新款的弹炮合一系统更有数组雷达加以补助,俄罗斯与西方早就意识到肩射飞弹的射程与弹头威力根本不足以对抗今日的武装直升机,反观解丄放军却一再使用肩射防空飞弹下去做延伸。此外更难侦测的匿踪飞机与巡弋飞弹,则需要靠解丄放军的数据连互传,多点侦测后形成巨大的防空网。但是目前解丄放军不管是空军还是陆军,对于C4ISR的建设仍有不足。虽然PGZ-95有装备1辆可指挥6~8辆 PGZ-95的指挥车,但无法与其它防空系统共享。在无法像西方那样装被大量空中预警机与地面管制机的情况下,解丄放军却没有像俄罗斯一样选择装备师级与旅级的防空指挥车。过度的想要超俄赶美,本身却脱离不了俄罗斯血统的解丄放军,造成了仿制美国防空系统自身不适用,又不愿意采用俄罗斯体系的窘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