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野韭菜
释义

简介

野韭菜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野韭菜AlliumjaponicurnRegel 的嫩叶,又名山韭。

特征特性

野韭菜为须根系,弦状根,分布浅,具根状茎,鳞茎狭圆锥形,外皮膜质,白色。叶基生,条形至宽条形,长30-40 厘米,宽1.5 -2.5 厘米,绿色,具明显中脉,在叶背突起。夏秋抽出花薹,圆柱状或略呈三棱状,高20-50 厘米,下部披叶鞘;总苞2裂,常早落;伞形花序顶生,近球形,多数花密集;小花梗纤细,近等长,8-20毫米,基部无小苞片;花白色,花披针形至长三角状条形,内外轮等长,长4-7毫米,宽1-2毫米,先端渐尖或不等的浅裂。果实为蒴果,倒卵形。种子黑色。野韭菜多在山林、坡地生长。喜温暖、潮湿和稍阴环境。

成分

野韭菜每百克嫩叶含水分86 克,蛋白质3.7 克,脂肪0.9 克,碳水化合物3 克,钙129 毫克,磷47 毫克,铁5.4 毫克,胡萝卜素1.41 毫克,维生素B10.03 毫克,维生素B20.11 毫克,尼克酸0.11 毫克,维生素C11 毫克。

作用

野韭菜性味咸涩寒,《千金·食治》载“宜肾、主大小便数,去烦热”。《本草拾遗》载“生毛发。”外形比人工种植的韭菜更粗壮。

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野韭菜根系分布浅,地上部长势旺,宜选择肥沃、疏松、保水力强的土壤。种植前开沟施入充足土杂肥或腐熟粪肥,每亩1500-2000 公斤。

2、繁殖野韭菜用种子或分株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当植株具3分蘖以上时,可分株繁殖,一般可在春季进行。其他季节分株要注意遮荫保湿,可用遮阳网覆盖,并及时淋水。分株定植的株行距为20-30 厘米×30厘米。

3、田间管理植后常淋水保持土壤湿润。结合淋水分次追肥,多为速效氮肥,每次每亩施尿素10公斤。

4、采收野韭菜主要采收嫩叶,当植株大部分叶片长至正常大小时便应采收,采收应及时,以保证嫩叶质量。一般每隔20-30 天采收1次,采收时离地面1-2厘米处的叶片基部割取。夏季可收获花薹,秋冬季收取根茎。为保持产品质量,提高产量,每季施用腐熟有机肥。一般亩产3000-4000 公斤。

5、软化栽培野韭菜不仅采收韭青,也可进行软化栽培,一般以2-3年生生长健壮、分蘖数较多的野韭菜进行软化栽培较为适宜。当植株生长至发育旺盛健壮时,采收韭青后进行软化处理。软化栽培常用竹筒、瓦筒等不透光的材料,竹筒和瓦筒具有不易传热等特点,在华南地区炎热、多雨的季节较宜采用此方法。一般瓦筒上有孔盖,白天将孔覆盖遮光,晚上将孔盖拉开,以利通风及降低湿度,防止腐烂。春、夏、秋季经过7-10天,冬季、早春须经过10-15 天可以收割1次,可亩产800-1000 公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