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野夫 |
释义 | 野夫(1909—1973),版画家,浙江乐清万岙乡寺岭村人。原名郑育英。 30年代初在上海参加了一八艺社、春地画会、野风画会、铁马版画会、上海绘画研究会、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等组织,结识鲁迅并参加了鲁迅举办的木刻讲习班,创作了不少富有政治战斗性的作品。另有诗人野夫(1961-)和作家野夫(1962-)。 版画家野夫简介野夫(1909—1973),版画家。原名郑育英(毓英),又名绍虔,字诚之,30年代初以EF(野夫)为笔名,后遂以野夫行世,浙江乐清万岙乡寺岭村人。小学毕业即在家自学绘画,后考入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30年代初在上海先后参加一八艺社、春地画会、野风画会、铁马版画会、上海绘画研究会、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等组织,并结识鲁迅。参加鲁迅举办的木刻讲习班。在鲁迅直接指导下,借鉴苏、日、法、比等国的版画艺风,结合中国民间艺术传统手法,创作了不少富有政治战斗性的作品,受到好评;作品或被选入《中国版画集》,或被选送法、日等国展出、刊载。野夫木刻,黑白对比强烈,刀韵木味浓厚,线条粗放有力。 抗战前后的工作1938年后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帮协会,中国木刻研究会理事。抗战开始后返回家乡,加入乐清战时青年服务团,在城乡墙上绘制抗日宣传画,并与王良俭共同创办春野木刻研究会,编辑出版抗敌木刻《春野木刻集》。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服务团特支书记。次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出狱后脱党,遂转往丽水,和金逢孙等组织浙江省战时木刻研究所,开办木刻讲习班、函授班和绘画专修社等,以培育新生力量。1940年,为解决国内木刻工具因战事而造成的供应困难,创办木刻用品供应社。后该社遭日机轰炸,复在江西上饶开办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后迁福建赤石镇;又另辟武夷画室,培育新人。在辗转浙西和赣闽期间,还十分重视木刻艺术理论建设,主编了《战时木刻》、《木刻丛书》、《铁笔集》等;撰写了《怎样研究木刻》等文,促进了当时木刻运动的发展。 抗战胜利后,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先后发表《抢饭吃》、《泛区难船》等佳作。1949年4月,又接受中共地下组织的布置,秘密刻制木刻传单和绘制毛泽东画像,迎接上海解放。 建国后期建国后,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总务长、上海幻灯厂厂长、全国美协副秘书长。著有《木刻手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遭批斗,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秋病逝于北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更正。 诗人野夫简介野夫(现代隐士、学者、诗人、国学家,历任音乐美术教师、文学编辑) 男,汉族,1961年12月出生,籍贯江苏溧阳,祖籍湖北随州。人称山水先生(诗禅),又称千先生,字清林,号山水情人、读月楼主,笔名山水、野夫等,旅居各地。曾在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创作班、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中西比较文学师资培训班、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法律专业学习。在中学从事音乐和美术教学工作十八年。先后任金陵书社出版公司特约编辑,《中国当代诗人大辞典》编委,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研究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当代诗人诗歌学会理事,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发现》杂志社理事、特约编审,江南诗友书社社长等。主编出版《中国青年新诗人诗选》、《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1—4卷),著作有《芳野集》、《沉思集》、《垦春集》、《读月楼诗存》、《心灵夜语》、《今夜无眠》、《千华随笔》、《情意集》等。 作家野夫简介野夫,又名土家野夫。本名郑世平,1962年出生于湖北恩施。中国自由作家,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论文,剧本等约一百多万字。2006年获“第三代诗人回顾展”之“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2010年凭借《江上的母亲》获台北2010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大奖 。 野夫出生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县边远村庄。1978年考进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开始诗歌创作。1982年组织诗歌社团“剥枣诗社”,开始使用“野夫”作为笔名,近年偶尔也在网上自称“土家野夫”。1985年担任湖北省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根据作家章诒和描述:野夫在“十六岁写下血书:不考上武大此生誓不为人。他在鄂西土生土长,视武汉大学为教育圣地”。1986年插班考进武汉大学中文系,组建湖北省“后现代诗人沙龙”,出版诗集《狼之夜哭》。在武汉大学学习期间,曾受业于易中天受到赏识,成为亦师亦友入室弟子。 荣誉及社会评价根据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2009年5月9日公告:“野夫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作家。在古体/当代诗歌、散文、小说等领域均有建树。”“野夫的文章,承接古风,呼应民国,延续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磨洗,在21世纪的今天愈发珍贵。”“在汉语、文体、历史与情感之间,找到了最稳固的平衡点。”部份野夫作品无法在中国公开发表,流传于网络,或由海外出版商出版。作家章诒和在为野夫散文集《江上的母亲》书所作序言自称为野夫的粉丝。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前,野夫在四川德阳市罗江县做农村调查,准备写一本《大地生民——中国基层政权运作现状的观察与忧思》关于乡土社会的问题的书。部份文章《治小县若统大国》、《废墟上的民主梦》、《余震绵延的大地》已经在海南《天涯》杂志上发表,前两篇并列2008年中国散文学会评选的优秀散文奖第四名。地震发生后,就在当地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为罗江县募集到约200万现金,成立罗江县精神重建基金会。野夫还培训当地农民自编、自演、自导拍摄电视短剧介绍灾区的真实境况,并将影片拿到县电视台播出,在2008年杭州国际传媒大会上得到抗震救灾纪实片一等奖。 《别梦依稀咒逝川》、《地主之殇》、《组织后的命运》、《江上的母亲》、《革命时期的浪漫》、《生于末世运偏消》、《尘世挽歌》等作品。 主要作品《江上的母亲》,南方家园,ISBN 9789868279551《拍剑东来还旧仇——野夫自选集》,天地图书,ISBN 9789882191167《父亲的战争》,作家出版社,ISBN 9787506348416《尘世·挽歌》,新星出版社,ISBN 9787802258990《别梦依稀咒逝川》《地主之殇》《组织后的命运》《革命时期的浪漫》《生于末世运偏消》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