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药妆品 |
释义 | 走进药妆品药妆品是近几年,在化妆品行业非常热门的概念。在化妆品行业,关于药妆品的解释也多种多样,更多的消费者将药妆品与药品混淆,认为药妆品就是具有治疗功效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比如袪斑、袪痘、治疗皮肤敏感等功效性产品。 认识药妆品据一位资深生物专家介绍: 1. 药妆品同样属于皮肤保养品的范畴,所谓药妆就是无论在产品研发、试剂、生产、储运等各个环境,都遵循制药标准。 2. 药妆品注重产品研发的科学性,以皮肤科学为研发基础,尊重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肤种的差异性,为不同性质的皮肤,开发对应性的产品。 3. 药妆品追求成份的稳定性。虽然普通护肤可能与药妆品的成份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药妆品比普通护肤品对成份稳定性要严格,比如,对于美白产品中,普通护肤品与药妆品对Vc这种成份的添加量都是1%,而普通护肤品只要在出厂时Vc含量保障在1%,而保持期内检测出含有Vc即可,而对于药妆品则要求从出厂到失效这段时间其Vc这种成份的含量必须稳定在1%左右(允许有一定误差),以确保产品的效用。 4. 药妆品追求生产环境达标。现在许多的化妆品生产工厂都自称为GMP达标工厂,但并不是说生产环境达标就是药妆品。 5. 不同成份药妆品,对其产品包装有较高要求,以防止其品质的稳定性。 6. 药妆品对严格控制其储运环境。不同成份的产品,在温度、湿度不同的情况下,其储运环境有圈套差异,以确保其品质稳定。 7. 药妆品对其销售渠道有较高要求,像薇姿、理肤泉等国内药妆品牌,承诺全球只在药房销售。而在日本,药妆品则主要在药妆店销售。药房及药妆店这种渠道,由于经营一定比例药品,对药品的仓储管理、销售管理以及推荐方式等都相对专业,一般都配有药师,能对消费者用药/药妆品进行一定指导,以使消费者能有效选择适应性产品。 药妆品特点药妆是经皮肤科医生推荐,和通过临床测试的专业护肤品,制作要求非常严格。药妆的配方必须有如下要求: 配方必须完全公开,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且不含公认的致敏原。 配方精简,不含色素、香料、防腐剂、表面活性剂。 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针对性强,较一般保养品功效显著。 由于药妆的主要作用是应用于耐受性差的皮肤修护保养,因此在成分上要求会更严格,是不含任何刺激成分的温和保养品,当然也不可能含有激素。 而通常的化妆品依赖性则是来源于激素对皮肤的刺激。 因此,药妆依赖性是不可能有的,相反,对于被激素毒害的肌肤,改用药妆,还能起到温和调理、修复肌肤的作用。药妆与那些容易产生依赖的含激素的化妆品是完全不同的,它不追求短期看得见的效果,而是更专注于天然成分对肌肤的长期呵护和调理,让肌肤逐渐恢复健康。 药妆品品牌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里,人们有了皮肤问题时是不会盲目地去商店买各种化妆品回来在家试效果的,而是由皮肤科开出处方,再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解决皮肤问题,“药妆品”也因此诞生。相比于化妆品而言,药妆品更为细分,其针对性也更强。 事实上,我国古代早就有“药妆”这个概念,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红玉膜、浮萍膏、面黑令白方、三花除皱液”等就具有相当好的美容效果。为了保证其无刺激性及无毒性,“药妆品”其组成部分都是精选的各种天然植物的有提取物制成,其好坏主要就是看对植物性情的了解及利用度。 由于祖国医学的积累,我国中医药对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只要我们能非常有效地挖掘和利用这一宝藏,必将开发研制出符合现代生活理念的顶级药妆产品。 目前国内有很多药妆品牌开始兴起,如“同仁御颜”、“CE本草”、“佰草集”等。它们要么凭借着其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积累,要么凭借着其新科技技术及产品的开发能力。因为这些因素,使得他们目前在药妆品这个行业上暂时走在了前列,但随着药妆品这个产业不断的发展和扩大,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品牌和系列将会产生并走向崛起。 药妆的历史中国在于市场监管落后于市场发展。对于“药妆”这个刚刚降临还来不及“上户口”的婴儿,由于暂时没有国家与行业管理的特殊品类,更加需要所有投身药妆市场的业者高度自律。这不仅仅是维护行业的整体利益,更是维护每一个有志于长久经营的药妆品牌的切身利益。 严格遵守国家规范。2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化妆品命名规范》,明确规定化妆品不能宣称药用疗效,这意味着以后化妆品想以“药”来做卖点将面临违规风险。业者要格外珍视药妆这一市场机会,严格依据“药妆品”的内涵与发展规律去从事市场营销,不要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损害整个市场与行业的发展。 高度重视产品品质。产品质量从来都是品牌的生命,尤其是对于以安全著称的药妆品牌而言,更是比生命更重要的灵魂。倩碧每款产品均经过7200次的过敏性测试,只要有一例发生过敏现象,该产品就不能被通过。正是由于倩碧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因此得到了女士们的信赖和爱戴。中国的药妆生产商必须增加研发投资,确保产品的安全与品质。 全力推进渠道再造。尽管中国药妆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进来,竞争也必然更加激烈。未来,谁拥有更有效的营销平台、更有效的销售渠道,谁就将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在最好的渠道已被三大品牌霸占的情况下,如何将不够强势的渠道改造得更有吸引力,是对新晋品牌最大的考验。 充分研究顾客需求。现在消费者具备了更高的鉴别能力,在互联网上也能轻松获得科学的信息,并且就各种产品和品牌的效果交换意见,我们正在面对越来越专业的消费者。因此我们不能在整个产品的企划上仍然是一副着急上马的状态,必须在整个的包装设计、品牌价值观以及对市场的过滤和挑选上下足真功夫。 尽管中国“药妆”市场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因素的制约,面对中国药妆市场的快速扩大,如果运作得当,“药妆品”的发展空间将有巨大空间。但是,市场不会因为有空间而自发形成,关键在于如何众多企业如何齐心协力开创出专业化的药妆市场,并在药妆培育的过程中,培育出全新的消费群体。 我们相信,面对药妆新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唯有用最大的决心沉下去,才能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推开思想之门,必将迎来宽阔无边的大道。 药妆的现状药妆在国外是一个成熟的门类,与普通的化妆品相比,药妆品的配方精简,一般不含色素、香料、防腐剂甚至表面活性剂,有效成分的含量通常较高,针对性强并功效显著,因此受到消费者的推崇。随着“药妆”概念在消费者群体中的越来越普及,它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上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据数据显示,2004年-2007年间,中国药妆市场的销售额年增长率均高达10%-20%;2008年-2012年,中国药妆市场预计将维持这一增长率,这一数字是欧洲市场的两倍;到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1200亿元,而作为其中细分领域的药妆市场,份额将由20%增长到40%,总额达480亿元。如此利好的数据,使得我国很多企业都将眼光投入到药妆这一块来。 药妆概念在中国一度火热, 2005年和2006年这两年,被一些人称为中国的药妆年,除了国外品牌大举进军中国药妆市场外,诸多中国企业似乎也看到了国内药妆市场的引爆点,开始纷纷涉足药妆。这其中既有鼎鼎大名的中药老字号,也有叱咤一时的日化公司或药企,然则四年过去,昔日近在眼前的药妆市场大爆发仍未出现,本土药妆的前景也依然是迷茫一片,既没有产业规模,也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直到2009年,同仁堂苦心经营了4年多的药妆系列其销售规模也仍然不过区区2000万,其投资与回报率远远不尽如人意。 2006年的药妆热使许多踌躇满志,满怀信心的国内企业铩羽而归,但这并未打消掉市场对于药妆的信心,目前国内药妆市场上外来品牌一支独大,在销售渠道上也占据了最优质的资源。而国内目前也没有明确的药妆认证法规,诸多想进军药妆市场的国内企业,根本就不可能拿到一张名正言顺的“药妆牌”,这点也被外来品牌所利用,成为攻击国内药妆品牌的利器。 既非堂堂正正之师,又无优质的销售渠道,于财力上也不一定能比得过那些国外行业大头,中国药妆如何能绕开国外药妆所设下来的行业障碍,在这个外来品牌的重重围堵上杀出一片血路来?这是很多有志于进军国内药妆市场企业所急需考虑的问题。 相关建议通过以上的说明,我们可以出,药妆品属于皮肤保养品的范畴,而功效性产品属于药妆品的范畴,但药妆品不一定是功效性产品,功效性产品是药妆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