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咬字 |
释义 | 咬字亦作“吐字”。乃京剧声韵名词的发音方法。 词汇【词语】:咬字 【注音】:yǎo zì 【释义】:戏曲﹑曲艺术语。也叫吐字。指演唱或念白中,准确地将字的声母和韵母读出,使近听不刺耳,远听不含混。是戏曲﹑曲艺演员的基本技巧之一。 【出处】: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四章四:“二是咬字不准,根本没有弄清楚某字应读某音。” 【示例】:梅兰芳《悼念汪派传人王凤卿》:“ 凤卿 咬字,坚实沉着,四声准确。” 详解指演唱或念白中,准确运用口腔各个发音部分,将字的声母和韵母清晰地读出。“咬字”是京剧演员的基本技巧之一。必须锻炼口劲,使唇、齿、舌、颐等灵活运用。将字的头、腹、尾音清晰地送出,而又能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字音,达到“近听不刺耳,远听不含混”的境界。 咬字的技巧咬字四要点字头要分清,字腹不变形, 字尾须收好,声调要念准。 注意事项字发声时的首要因素,亦即字头。咬字需分辨五音、清浊和尖团。咬字力求清晰准确,同时根据语言和情感的表达,其轻重分寸需恰当,尤其应该防止过紧,把字咬死。咬字的特点常成为演唱韵味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唱者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在充分理解和掌握词意的前提下,显示其自身的特点。 咬字的重要性咬字不清,吐字不明,有如钝刀杀人此谚意在强调京剧表演中唱念台词必须字音清晰。所谓字音清晰,就是要做到四声准确,吞吐有力,声母、韵母清楚,从而使台词每个字的字音都清晰可辨地传到剧场各部位的观众耳中。咬字不清、吐字不明二短句的含义相同。此谚从反面提出问题,尖锐地指出了唱念台词如字音不清,则必然极大程度地损伤表演的美感,也会严重地破坏观众的审美情绪。而要做到唱念台词字音清晰,不是一个孤立的读音问题,而是正确处理读音同唱念中的旋律与节奏的关系问题,即在唱念中不论旋律多么曲折委婉、节奏多么快速多变,都必须坚持字音的清晰度。有的演员孤立池强调唱念字音的清晰,而使唱念书的音乐美受损,则不可取。 咬字清、吐字准,能保字,有口劲作为一个合格的京剧演员,就要做到在唱、念中字音清晰、声灌满堂,能把台词的字音念准、唱准。其中,首先就得把每个字的四声、尖团、出声、归韵弄清楚,否则嘴上的功夫即失去用武之地,其次则要根据字音的不同,弄清每个字在四呼(开、齐、合、撮)、五音(唇、齿、牙、舌、喉)、反切(声母和韵母的组合)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唱、念每个字的口腔形态、发音部位和吐字——归韵——收音的方法;再次,是掌握种种唱、念技巧,使台词出口时具有一定的声音美。相传许多京剧老艺人从幼年练功时,就面对窗户纸念大段白口,直到念完后窗纸上不见唾沫星子才行,即练出了“口劲”。这种功夫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好的。事实上,有的演员嗓音音量虽大,但由于缺乏嘴上的功夫,也会使观众听不清台词;而那些有功力的演员尽管嗓音或低或窄,音量也许并不甚大,但由于他们咬字准确,对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发音都很讲究,而且喷吐有力,用劲巧而不拙,也会把声音很清晰地传到后排观众的耳朵里去。它说明嘴上的功夫是何等重要。古典戏曲论著《明心鉴》中即提到: “三仄应分上去入,两平还要辨阴阳”, “凡唱曲说白,必须口齿用力。一字重千斤,方能达到听者之耳。不然广园旷地,未必能人人听清”,并认为演员嘴上没功夫是十种“艺病”之一,叫作“口齿浮”。可见我国的传统戏曲一向为广大观众着想,很重视唱、念的清晰程度,这一传统值得很好地继承下来,并在新的剧场条件下使之进一步得到发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