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舍镇 |
释义 | 杨舍镇是张家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152.8平方公里,下辖4个城区街道办事处、5个城郊办事处、51个行政村,常住户籍人口25.5万,流动人口15万。杨舍镇是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张家港精神的发源地,全镇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千强镇排名第七位,已成为长江三角洲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文名称:杨舍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张家港 电话区号:0512 邮政区码:215600 面积:152.8平方公里 人口:25.5万 方言:吴语太湖片方言 农业发展杨舍镇镇总面积15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0公顷。近年来,杨舍镇紧紧依托紧靠城市区位优势,加速城郊型农业经济的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目前我镇已建立和发展了具有本镇特色的花卉苗木、蔬菜、果品、水产、畜禽养殖、奶牛等六大特色产业,培育了梁丰牛奶、神园葡萄、三利农业、城北粮食示范方等省市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先后申报通过10个葡萄品种、5个奶制品、2.5万亩大米、2万亩小麦和4个蔬菜品种的绿色食品认证;获得了“神园”葡萄和大米、“乐得富”肉鸭、“金绿缘”肉鸽、“科科”青虾和蟹、“周家桥”羊肉等7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品牌认证;其中“梁丰”牌巧克力和“神园”牌葡萄分别成为中国名牌和江苏名牌产品。尤其是近几年,休闲观光农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神园农庄、水缘垂钓中心、三利现代农艺科普园等已成为我镇现代农业的又一大特色亮点.目前,杨舍镇正以实施高效、规模、生态、品牌、机械化的发展战略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展现出现代农业新的风采。 杨舍镇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指导思想,并按照“保证米袋子、丰富菜篮子、压缩三麦面积、扩大种养面积”的工作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基本形成了蔬菜、果品、畜禽、浅水养殖、花卉苗木五大特色优势产业。 设施种植杨舍镇从1992年起就投资3300余万元,建成占地45公顷、全省一流的蔬菜园艺场。场内建有40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和866个钢杆大棚,年上市蔬菜3000多吨,平均每个大棚年产出效益5000元左右。至2005年,杨舍镇共有钢竹杆大棚2500多个,种养面积58公顷,棚内不仅种植蔬菜、草莓、香瓜等,有的农户还从事养殖水产和放养家禽,获得高产高效。全镇已建成蔬菜种植基地5个,面积730公顷,年上市蔬菜4.6万吨,年创利润2500万元。青草巷农贸市场周边有80多户农民利用大棚设施种植平菇、韭菜等,每公顷净收入达14.25万元;全镇有30多户农民利用大棚种植草莓,每公顷净收入达到18万元。 园艺种植2005年杨舍镇共种植果树、苗木、花卉等427公顷,其中种植葡萄47公顷、各类果树66公顷、苗木293公顷、花卉21公顷,并培育了“神园葡萄”、“港美园艺”和“三利花卉”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全镇完成园艺种植业收入230万元,实现利润150万元。杨港村的葡萄种植专业户徐卫东,十几年来潜心于葡萄栽培技术研究,培育出了巨峰、红富士、美人指等130多个优良品种,葡萄种植面积从原来不满1公顷扩大到33公顷,成为江苏省最大的优质葡萄品种示范及育苗基地,被省农林厅确定为省级良种葡萄育苗中心和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周边村民在他的带动下也积极从事葡萄种植,均取得可观效益。2005年,全镇41家葡萄种植大户联合组建成神园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7公顷,葡萄总产量达736吨,每公顷效益达到9万-12万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杨舍镇城西村从20世纪70年代末靠5头奶牛起家创办乳制品厂,通过30多年的滚动发展,到2005年已有存栏奶牛3150头,企业也发展成为以生产奶制品为主,涉及印刷、印铁制罐、塑料包装、制油等五大门类的梁丰食品集团公司。2005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14亿元,并成为中国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和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梁丰牌系列产品先后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绿色食品等多项荣誉称号;金莎、太阳花果仁巧克力曾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的国宾礼品。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上千户农民种植饲料200多公顷,平均每户可增加收入500余元。 水产养殖和示范基地建设杨舍镇积极实施规模经营,大力发展浅水养殖,到2005年已建成5个规模较大的水产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达到464公顷,水产品年产量达3653吨。仓基村水产养殖基地有20多公顷,养殖的科科牌青虾、中华绒螯蟹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被授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此外,全镇还先后建成城北高效粮食示范基地、严家埭农业生态园、河头村“乐得富”肉鸭基地和包基村“金绿缘”肉鸽基地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并试点推广稻鸭共作、林地养鸡等新型养殖模式。传统农产品汤联村芹菜、新农村丝瓜的种植业也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中占到一定比重。 2005年,杨舍镇新增经济作物面积45公顷,累计1595公顷,粮经比例达到59∶41。实现种养业纯收入7785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 古镇风貌杨舍在历史上是暨阳古城,众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访古探幽,吟诗作文。清代中叶著名诗人,历史学家赵翼就写下动人诗篇“暨阳城北皆洪流,尚是江尾已海头。何人好事欲穷览,旁涯筑起凌霄楼”。“我来拾级快登望,果然一豁心目旷”。1200多午前,唐代高僧鉴真五次东渡日本弘法,因江海险阻,五次失败,唯第六次从杨舍东郊的古黄泗浦启航而终告成功,故被佛门视为吉祥福地。 工业发展江苏省张家港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11月11日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批准面积为4.62平方公里。后省政府分别于2001年5月和2003年1月批准设立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与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这两个园区均为张家港经济开发区的特色产业园。2003年3月,张家港经济开发区与张家港欧洲工业园合并,园区规划总面积扩大至35平方公里。2006年10月,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对张家港经济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南延北扩,综合开发,规划面积调整为57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发展中的新城区。截至2006年底,全区已累计批办工业区企业15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300多家,超千万美元的三资企业38家。累计完成合同外资32亿美元,注册外资18亿美元,到帐外资13亿美元。已引进了十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综合实力已跻身全省同级开发区前十强。 杨舍镇是张家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152.8平方公里,下辖4个城区街道办事处、5个城郊办事处、51个行政村,常住户籍人口25.5万,流动人口15万。近年来,全镇人民以奋力打造江苏省第一强镇,把杨舍建设成为经济强镇、文化大镇、江南名镇,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现代化为目标,与时俱进弘扬发源于杨舍镇的张家港精神,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健康、快速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25亿元,全镇净财政收入15.68亿元;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38亿元,入库税收1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2元;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绩已基本达到或超过“江苏省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由此成为长江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 改革开放以来,杨舍镇在稳定农业、发展副业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镇、村工业。1986年末,全镇共有镇、村工业企业68家,当年完成工业产值2.82亿元。1988年以后,杨舍镇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出口渠道、合资企业、创汇产品三个突破。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鼓舞下,全镇上下发扬张家港精神,掀起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热潮,工业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阶段。至1995年,全镇有镇、村工业企业180家,年末固定资产15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42.5亿元、利税3.2亿元,连续5年获苏州市乡镇工业“振兴杯”竞赛金杯奖,在江苏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评比中名列第一。 进入新世纪后,杨舍镇以“六镇合一”为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和规模型企业,全镇初步形成了纺织化纤、冶金、金属制品、轻工、机械、化工、食品、建材等八大支柱产业,规模型经济在全镇经济总量中处于中流砥柱的主导地位。2004年,原市属29家企业划归杨舍镇属地管理,进一步扩大了全镇的经济总量。至2005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2589家,年末总资产218.63亿元,其中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企业191家,总资产176.82亿元,占全镇总资产的80.88%;张铜集团、骏马集团、澳洋集团三大龙头企业和十大规模型、十大成长型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94.95亿元,实现利税16.03亿元,分别占全镇经济总量的59.94%和75.53%。 纺织工业是杨舍镇的首要支柱产业。2005年,以澳洋集团、骏马集团、东渡集团和港洋集团为代表的纺织行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37.88亿元,占全镇工业销售总额的42.4%。其中,澳洋集团是全镇纺织业的领头羊,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毛纺行业五强。骏马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村办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锦纶6帘子布生产企业。这两家企业都已列入张家港十大企业集团。 冶金工业是杨舍镇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支柱产业。2005年,以张铜集团、顺昌金属公司等为代表的冶金业完成销售收入66.34亿元,占全镇工业销售总额的20.4%。其中,作为市十大企业集团之一的张铜集团,通过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实现了一般企业需要30年才能完成的裂变式扩张,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空调制冷铜管和环保铜水管生产基地。 塑料制品是杨舍镇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柱产业。2005年,以易华塑料公司、培达塑料公司为代表的塑料制品业完成销售收入20亿元,占全镇工业销售总额的6.15%。10年前,易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前身联谊塑料公司还是一家亏损企业,通过改革产权制度、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拓展市场,公司不仅扭亏为盈,而且成为全镇出口创汇大户。2005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3.5亿元,创利税1546万元,自营出口超过3500万美元,产品95%销往欧洲、美国、中东和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他支柱产业如金属制品、机械、食品、化工、建材等,经过20年的发展均不断壮大,在全镇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中,港洋集团公司、梁丰食品集团公司、中港特种化纤厂、华夏交通集团公司和新中环保公司等都是年销售收入超3亿元的大型企业,在全镇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规模型企业引领下,杨舍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节节攀升。2005年,全镇完成工业销售收入325.2亿元、利税26.18亿元,分别比2003年并镇时增长87.54%和101.85%,标志着全镇工业已进入量质并举、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文化体育近期,杨舍镇城东街道党工委围绕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社区和谐文化”工程,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对花园社区的广场至沙洲东路的休闲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规划、重新认证和设计包装。他们把原先的臭水河进行了填土,将其改造成文体休闲广场,购置儿童健身器材、乒乓球台,增设门球场、乒乓球场、儿童健身场地、露天舞台、对弈长廊、文化长廊、葡萄景观休闲长廊,增添了4辆可供居民免费读书看报的图书流动车,还对原先的篮球场进行了改造,铺浇了塑胶场地等,整个工程面积达4500平方米。杨舍镇城东街道花园浜小区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住宅区,该区域居民住宅密集、人口众多,同时,存在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环境质量差以及平屋顶漏水、保温隔热差、地面常溢水等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从亲民利民角度出发,自2005年至2007年,对花园浜小区进行了全面综合整治改造。为了不断满足居民的文化、健身、休闲的需要。今年,城东街道把花园浜休闲广场建设作为2008年的一项实事工程,它的建成将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内涵,把社区活动功能延伸到小区,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健身、文化、学习活动,在自娱自乐的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文明新风近年来,杨舍镇紧紧围绕“城乡一体文明”的目标,结合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把城市社区概念引入农村,以城市标准规划农村,以社区标准建设村庄,以市民标准培育农民,全面加快农村城市化、村庄社区化、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快了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辐射,促进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对接。 早春的杨舍,处处呈现生机盎然的新气象。走在大街小巷,我们发现作为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创建主阵地的杨舍镇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脚步坚定而有力度,一招一式都直指两个字:文明。日前,杨舍镇“相约文明,共建和谐”大型社区行活动正式启动,掀开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新篇章。 城市建设杨舍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农村拆迁安置小区越来越多,而目前对农村拆迁安置小区的文化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该镇根据各拆迁安置小区地段不同造成的人员组成不同、资源优势不同、市民需求不同,积极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的新内涵,确立了“一区一特”建设的工作思路,以此推动各农村拆迁安置小区的文化特色建设。2006年建成的东湖苑社区以“和”字文化为特色,突出了中国传统的“和”字文化,使社区“居民之家”形成了“和”字文化特色,和谐理念深入人心。目前,杨舍镇正在建设的农村拆迁安置小区共有15个。新建的新丰苑小区以“德”字文化为主线,充分利用楼道、走廊创设宣传阵地,精选制作了有关“德”字的名言古训,社区内大力弘扬子女孝顺父母为人子的德;父亲以身作则,教育子女,照顾家庭为人父的德;夫妇互敬互爱、奉养父母,携手努力共建家庭的夫妇之德;朋友往来讲求信义的为友之德,“德”字文化成为小区内的一大特色。另外,在建的其它农村拆迁安置小区根据各小区的特点,正在以“安”、“孝”、“礼”、“乐”、“亲”、“健”、“勤”、“诚”、“丰”等寓意深刻的字,加快社区特色文化建设,做好社区特色文化文章。 农村社区建设“建设农村新社区,关键在于三个坚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践中,杨舍镇认真按照三个坚持,整体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属地管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农村社区,首先需要解决党员干部、农村群众的认识问题。杨舍镇党委针对基层党组织对拆迁安置社区存在的管理难、负担重、包袱大等思想问题,镇党委书记带领机关干部深入调查研究,深刻感到,加强对拆迁安置社区管理和民生保障同样重要,行政村决不能因老百姓拆迁安置而放手不管。于是,今年3月,镇党委专门制定了农村拆迁安置社区属地管理规定,并召开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指导,全镇14个拆迁安置社区建设都分别列入全镇有关行政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工作内容,不仅分别建立了拆迁安置社区党组织,而且按照城市社区建设的要求加快了社区办公、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一区一品。在加强社区建设中,杨舍镇党委从各个拆迁安置社区的实际出发,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标准、重在特色”的原则,着力在育亮点、创特色上做文章:激发动力。杨舍镇党委于4月初专门召开了城乡社区党建工作会议,认真探索实践农村社区建设和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实现有机统一的具体途径;增强活力。镇党委宣传部门根据这些社区处在市区和具有农村人文传统文化等情况,旨在建成各具文化内涵的特色社区;增添魅力。杨舍镇党委在限时到6月底完成这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调融亲民、惠民、安民于建设之中。 坚持群体推进。为了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杨舍镇党委采取了城乡结对互动的举措,专门举行了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结对签字仪式;并与属地党组织约法三章,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行政村全年工作的考核内容。至6月上旬,这批农村动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全面完成,将成为港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文明城市增添新的光彩。 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展望20年来,杨舍镇始终坚持“一把手抓两手,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把建设城乡一体文明、全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从而走出了一条具有杨舍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杨舍镇就致力于文明新风户的创建,并从新风户评选发展为 “三入户”(文化、科技、卫生)特色家庭和“五星级”(遵纪守法星、团结和睦星、文明卫生星、勤劳致富星、诚实守信星)文明家庭的评选。其间,镇党委、镇政府先后编发《文明市民公约》、《文明市民读本》、《公民道德纲要》等宣传教育材料数万份,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市民遵守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自觉性。2005年,全镇评选出市级“三入户”特色示范家庭50户、镇五星级文明家庭1.14万户,遵纪守法、文明礼让、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乐于奉献蔚然成风。1999年以来,杨舍镇在创建文明新风户、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又着力于文明社区和文明小区的创建活动,营造“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的创建氛围,使人居环境、市民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前溪巷是全镇最先建成的文明小区,村委会先后投资1800万元用于小区硬件建设,打造文明品牌。如今的前溪巷,常年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文化设施高档,社区环境优美,卫生管理规范。区内不仅建有桂花园、逸乐园、荷塘、生态林和演艺广场等设施,还实行“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现代化庭院式管理。七里庙村地处城郊,村委会相继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建设文明小区,区内9条小溪砌起石驳岸,混凝土道路连通各家各户,还建造了九曲桥、亭阁、长廊、健身广场和500多平方米的综合活动楼,使小区内280户人家、850多位村民过上了人间天堂般的生活。在全镇近百个小区中,有7个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小区,7个被评为苏州市级文明小区。在全镇50个社区中,有38个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社区。 多年来,杨舍镇坚持把建设文化活动阵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全镇设有1个镇文化站和9个分站,建有苏州市首家万册老年图书馆。各社区均有文体活动室、文化广场和健身苑。城东街道在文化中心还开辟了荣誉馆和名人馆,城西街道专为残疾人建办了文体康复中心。近年来,杨舍镇先后举办了“小康之路”、“美在杨舍”文艺晚会,“乐在杨舍”农家乐文体表演和全民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文化夜市、社区艺术节、千人拳功操、戏曲票友会、送戏送影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常年在社区开展。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全镇形成了60多支文体团队,共有6000多人参加,其中有名闻遐迩的城西威风锣鼓队,城东、城北体育舞蹈队,泗港男子篮球队,东莱拔河俱乐部等。他们经常参加市、镇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有的还多次到苏州、南京表演,受到上级表彰,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生力军。 杨舍镇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民心工程,使群众在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中得到实惠。城西街道为辖区内的孤寡老人安装了求助铃,老人遇有急事难事,只要按响求助铃,结对帮扶的邻居就会及时为他们帮困解难。农联村发动私营企业主和村干部捐资成立爱心帮扶联合会,募集资金55万余元,为全村86户困难户和20多位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并对21名考取重点大学和中学的优秀学生给予5000-30000元不等的奖励。镇上还成立了“金穗”爱心驿站,2200位志愿者积极为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和困难人群提供义务服务。全镇有453位孤贫学生得到了“社会妈妈”的关爱,931位孤寡老人得到了“一助一”帮扶。 2005年,杨舍镇人民生活已跨入全面小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万元,人均住房面积38.23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人均住房面积65平方米;8.08万人参加城镇养老保险,3.57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1.14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各项保险覆盖率均达100%,并有1.64万名老年农(居)民享受养老补贴,1911户4585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补贴。杨舍镇将以张家港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为优化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开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取得荣誉先后获得“中国明星乡镇”、“全国最佳乡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镇”、“苏州市双拥模范镇”20年中,杨舍镇先后获得全国乡镇之星十佳乡镇第二名、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乡(镇)第二名、全国最佳乡镇以及江苏省文明镇等多项苏州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连续20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镇,综合实力在全国千强镇排名中名列第七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