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河口乡
释义
1 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河口乡

基本概况

河口乡属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一个乡,总面积138.1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4270亩,全乡辖4个办事处,17个村,2000年末人口20916人。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15万元,收购烤烟280吨,油菜942吨,生产粮食11271吨,人均537公斤。梅江、凌霄两河交叉横贯全乡,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有装机3×400千瓦的张家坝电站与国家电网互联,能保证全乡生产生活用电。全乡90%的村民组通公路,乡所在地与县城开通了客运线路,交通较为方便。人饮工程建设于1999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基站2001年建成使用。河口乡自然资源丰富,可利用和可开发资源多,其中以水资源开发、荒山开发、旅游开发的潜力最大,特别是有“小三峡”之称的洋渡库区旅游开发具有很大优势和开发价值。

教育工作

2008年9月26日,道真县河口乡全体师生、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在河口中学运动场上集会,举行了“四比三优一满意”表彰大会暨迎接新中国成立59周年文艺会演,共涌现出的6个教育工作先进单位、37名先进工作者及30名关心支持教育的家长获得表彰。

2008年,道真县河口乡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认真开展了学校之间、班级之间比管理;教师之间比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学校之间、教师之间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四比”活动;开展争创“教师思想品德优秀,学校教育质量优良,学校育人环境优美”的三优活动和让师生员工及社会满意的“一满意”活动,并扎实推进了基层学校党支部建设。做到教育工作与党建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三关工程有机结合,切实帮扶困难学生,真情关爱留守儿童。在学生中教唱廉政歌曲及上廉政文化课,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采取多种扶贫助弱措施,党政、站校、妇联、团委、关协等积极争取希望工程和帮扶资金、物资共达8万多元救助贫困学生。每村资助一户贫困学生家庭脱贫,每名乡政干部帮助一名特困生,每名教师帮助一名贫困学生,共捐款2万多元,受助学生450余人。有130余名教师成为130余名留守儿童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使困难学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使留守儿童有了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辛勤汗水换得累累硕果。2008年,全乡有83名初中学生升入高中,位居全县第三。有70名莘莘学子在中国各地高校深造。全乡师生在各类竞赛和优质课等活动中有近200人次获奖:其中教师获县级奖43人次、市级奖24人次、省级奖6人次、国家级奖32人次;学生获县级奖24人次、市级奖16人次、国家级奖40人次。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做到了让师生员工及社会满意。

环卫建设

为彻底改变道真县河口乡农村环境卫生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状,努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河口乡就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提出十个具体整治要求:

室外环境卫生:(1)建柴草棚或柴草堆放规范;(2)畜粪堆放规范,粪坑按要求盖好;(3)房前屋后清洁卫生,地面无垃圾、污水、污物;(4)房前屋后排水沟畅通;(5)畜禽全部实行圈养,房屋周围无畜禽粪便。

室内环境卫生:(6)住房外观清洁,板墙无乱涂乱画;(7)房屋及畜圈内外无悬挂物,农具及日常生活用品摆放整齐;(8)室内无蜘蛛网、灰尘,墙上无悬挂物;(9)室内地面干净清洁,物品堆放整洁有序;(10)室内照明电线安装规范,基本无老化线路。

法制建设

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与手段,是基层工作得以快速健康推进重要因素之一。河口乡政法委、综治办、普法办在协调有关部门进行矛盾纠纷调处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涉及纠纷的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实行先学法,后调处,把矛盾纠纷的调处过程变成群众的学法过程,很明显地增强了调处效果。

2006年是河口乡经历的大灾之年,灾年导致2006年底和2008年初群众间的饮用水矛盾、灌溉地取水矛盾及各类社会矛盾较之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因此该乡在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了调处效果。比如纠纷中涉及有水和水利资源的,不仅要求要有水利站的人员参加调处,还要求水利站的人员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复印发给涉及纠纷的群众,并组织他们进行学习后再进行纠纷的调处;如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参与调处的乡派出所的干警也要在现场组织涉及纠纷的群众先对该法进行学习,然后再进行调处。这一方法运用后,收到了很明显的效果,不仅使所调处的纠纷没有出现反复或群众不满意既而进行上访,更为重要的是,明显增强了群众的法制观念、法制意识,在有力地保障了社会和谐统一的同时,积极地推动了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进程。

新农村建设

道真县河口乡梅江村场镇所在村民组—街上组,为扎实推进“整脏治乱”工作,实行村民组自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确保村民组区域和场镇区域干净整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以村民组牵头。村民组通过召开群众会,作环境卫生宣传动员,成立组卫会。

二是村民组制定相关制度。村民组制定组规民约,签订环境卫生目标责任状,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

三是组卫会设立“三岗”。监督岗:负责该组环境卫生保洁监督和卫生费收取监督;收费岗:负责该组及场镇卫生费的收取,实行卫生费专人专管专用;保洁岗:通过组卫会招标确定保洁员,负责该组及场镇卫生的保洁。

2 贵州省锦屏县河口乡

基本概况

河口乡位于锦屏县西南部,清水江畔,东邻平略镇,南抵启蒙镇、固本乡,西与剑河县南加镇毗邻,北与彦洞乡接壤。距黎平机场70多公里,距隆里古城50多公里,距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大坝坝址40公里。三板溪电站蓄水后,河口乡是仰阿莎湖库区第一个民族生态旅游

乡镇。水陆交通发达,是锦、剑、黎三县的交通枢纽。全乡辖19个行政村,53个自然寨,1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18人,主要由苗族、侗族、汉族三个民族构成。全乡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25亩,森林覆盖率达65%。 河口乡抢抓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本板溪水电站建设机遇,“三个文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32万元,较上年增长11.32%;全乡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062.43万元上升到2003年的1105.05万元,增长4.2%;财政总收入完成63.8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12.95%。

特有资源

河口乡是一个以绿色为特征、良好多样生态环境系统为优势的民族风情、好山好水、历史文化三位一体组成的绿色生态旅游乡。民族环保第一村——文斗、人间仙境——青山界的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是河口乡旅游休闲的一个亮点。置身于河口乡生态旅游园,旖旎的水色山光、浓郁古朴的苗族风情、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和谐而统一,妙不可言,使人留连忘返。

河口乡境内有国家一、二级珍稀保护动物和闻名全国的十八杉等,有风味独特的土特产——裕和腌鱼。“青山界”山泉水己打入省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金、银、铜、砷等地下矿产储量丰富。

特色产业

锦屏县河口乡“五措施”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

一是以青山界为轴心,在瑶光村、培尾村发展天麻种植150亩,在培陇、美蒙、裕和等村发展桔埂、满山香种植300多亩,逐步形成点、面、线相结合的规模化药材种植基地。

二是对全乡现有的8个药材种植点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点的联系帮扶指导制度,定期入点开展技术指导,随时掌握农户的种植动态。

三是不定期地组织乡农业技术员,聘请有经验的种植能人,深入种植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班。共开展大小技术培训班16次,受训农户158户,461人次。

四是以省直机关工委深入开展“双万”帮扶活动为契机,利用他们的信息资源优势,扩大与市场的接轨力度,形成一条“村两委+协会”、“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五是鼓励种植农户成立协会组织。河口乡成立有药材种植协会组织2个,通过协会组织,促进农户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弥补因扩大种植规模出现的资金、技术短缺的缺口,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财务工作

2005年5月,锦屏县河口乡组织工作组进驻乡内格翁、中寨、里寨等8个村,对各村委的财务进行了一次清理整顿。三板溪水电站建设以来,河口乡境内大多村、组的自留山、自留地、房屋等集体和农户财产受淹,需搬迁或得到经济补偿。由于移民搬迁与实物补偿范围广,工作量大,资金数额多,许多细化工作不得不由村委来具体完成,在具体操作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一些涉及移民补偿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

为了将矛盾消化在基层,维护地方社会稳定,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河口乡政府决定组织工作组进驻全乡各村委,对村委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清理整顿,已有锦宗、中仰两个村近38余万元的财务工作顺利通过审查,其余各村委的财务工作也正在进一步开展中。

领导关怀

2007年5月,省党建扶贫工作队队长、省审计厅副厅长寇平率省直机关工委机关党办主任顾鲁黔、联通公司贵州分公司综合部经理杨贤等人组成的省党建扶贫工作队一行4人到锦屏县河口乡开展了党建扶贫帮扶工作。工作队分别深入河口乡中寨、里寨、中仰、文斗、裕河、培尾、培陇、韶霭等村开展扶贫调研。在调研工作中,省党建扶贫工作队采取“一听、二看、三访”的形式进行。一听,主要是召集村组干部座谈会,听取各村基本村情,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等情况汇报;二看,主要是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深入到实地查看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教育教学情况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三访,主要是深入群众当中,与他们谈心交心,了解民情、倾听民意。通过调研活动,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对河口乡的基本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及时梳理出了存在的四个方面困难,一是行路难,全乡19个村中尚有10个村未通公路,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不便;二是吃水、用水难,全乡仍有15个村未落实农村人饮安全建设工程,群众人饮消防用水极为困难;三是读书难,全乡有很多村级小学校舍十分简陋,教学设备欠缺,同时,三板溪湖面的形成给学生上学造成很大困难。四是村级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全乡80%的村没有活动室。针对存在的问题,省党建扶贫工作队提出了下步即将开展的帮扶设想,表示将紧紧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以整合山乡资源为手段,帮助乡、村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将从教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帮扶,充分发挥和利用省党建扶贫工作队的资源优势,为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做出积极的和应有的贡献。

3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乡

基本概况

河口乡地处兰州市西固区,黄河北岸,东与皋兰县中心乡九河村接壤,

西与达川乡吊庄村相连,南以黄河为界,与新城镇、东川乡隔河相望,北与永登县苦水乡大沙沟村毗邻。东西长21.5公里,南北宽10.5公里,全境呈葫芦形状,总面积114.9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2人。踞市中心47公里处,国道312、109线、兰海高速公路、兰新铁路穿乡而过,市内42路公交车直达,交通十分便利,俗有“金城西大门”之称,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全乡区域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1个社区,共有农户3087户,居民户886户,总人口14000人。河口乡耕地总面积9290亩,其中保证灌溉面积6739亩,乡域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12家。乡镇个体企业53家。

历史沿革

乡政府驻河口北街,距党政机关所在地19公里。河口乡位于庄浪河入黄河处,宋代称喀罗川口。清代称张家河湾,亦称张家河口,隶属皋兰县西乡,辖八盘、石圈、洋沟城川、沙金岗、套沟川和咸水川。汉魏以来,河口为通往河西走廊、湟水流域的交通孔道,素有“兰州西大门”支撑。西北有兰州—和口—新疆的通道,西南为兰州—河口—青海的要道。抗战时期,在河口置兰州海关,划分为东、西两区。

产业结构

河口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乡政府狠抓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无公害精细蔬菜2000余亩,全乡养殖特别是养牛业发展形势良好,乡镇企业形成了集农业、工业、交通业、商饮服务等多种产业为一体的农村经济结构,成为河口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利用闲置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工程机械、客运车辆交易项目,投资720万元,建成甘肃易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达900万元,利税175万元,企业经济效益显著。

三农工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西固区河口乡积极响应,全力抓好“三农”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二是以成立专业合作社为形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依托基地建设,逐步构建“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在红枣、西甜瓜、胡萝卜、番茄、养殖业上狠下功夫,建立大滩村西甜瓜专业合作社;三是以关注民生为重点,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积极帮助农户修缮水渠、硬化乡村道路,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全乡农村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人饮工作

2008年,西固区河口乡先后完成河口、青杨、岗镇、石圈、张家台、大滩六个村人饮工程建设,解决了全乡8000余人吃水难问题。河口乡投资172万元,建成河口乡安全人饮供水站,解决了河口、青杨、岗镇、石圈四个村饮用水困难,并成立了河口乡安全用水管理协会。青杨、石圈运行正常;岗镇、河口因村级自用管线严重老化,待管网更新后可立即投入使用。投资49万元,完成了大滩村安全人饮净化水入户工程;投资10万元,维修和更换人饮管道,保证了张家台村人饮用水。同时,为确保安全用水,投资1.8万余元,对各村蓄水池井盖进行了水泥加筑,加强了饮用水安全防范。

为民服务

2008年入夏以来,西固区出现了恶劣天气,对西固区部分乡镇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河口乡是西固区遭受恶劣天气较为严重的一个乡,为了减少恶劣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河口乡一方面进行广泛宣传,做好预防,定期召开会议,精心部署,合理安排预防工作,组织乡村干部深入村舍,积极宣传恶劣天气的危害性,提醒村民及早预防,特别防止洪水,洪涝冲毁耕地、淹没农作物的危害。另一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结合乡情,把握全局,进行研究,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应急措施等方面着手,认真制定了应急预案,以免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损失。另外,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提高生产补救能力,对已经造成损失的乡村积极入户,调查了解,摸底上报,同时对困难群众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尽量减少农业损失。

4 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河口乡

基本概况

八道江区河口乡地处长白山麓老岭山脉北侧、浑江和红土崖河入口流域。位于白山市八道江区市郊的东北角,经纬位置东起东经12735'5〃,西抵东经12611'6〃,南起北纬4127'43〃北抵北纬422'10〃。北于柳河县交界,南于市郊乡接壤,西于板石镇相连,东于江源县相望。全乡幅员总面积73.5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东城贸易公司,35个自然社,总人口9538人,有汉族、满族、回族、朝族等4个民族。

地理环境

河口乡地处群山之中,属于长白山山麓老岭山脉,境内山峦起伏,沟堑纵横,南北长约15000米,东西宽8000米,河口乡海拔高度450-600米,属高寒山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冬天寒冷干晴,夏天温热多雨,无霜期为120-125天,全年有效积温2350-2600度,年平均降水量713毫米左右,温度年差为41.7度。土壤属黄黑色沙土,不适合灌水,容易漏粪,适合耕种大田、蔬菜。河口乡辖区内共有四条江河:浑江干流、里岔沟河、上青河、红土崖河。里岔沟河发源于东坡口和西坡口中间,流入浑江,里岔沟河宽4米,流速大约每秒一米左右,流量平均为0.036立方米每秒。上青河发源于板石镇上青村,宽5米,流经上甸子村五社,汇入浑江干流,全长约有10公里,平均流量为0.035立方米每秒。红土崖河上游有八道江区最大曲家营水库,下游有小型水电站,这小型水电站在河口乡境内,已改为二水源地,同时有当地著名的老道洞风景区,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水质清澈,储量丰富。

自然资源

二是经济种植物资源。中草药有人参、五味子、天麻、贝母、党参、细辛、蒲公英、菌陈、车前子、益母草、龙胆草、苦丁香、当归、枝子、三七、天南星、木贼等。山菜类有黑木耳、撅菜、薇菜、黄花菜、山芹菜、刺嫩芽等,其养殖量大,开发价值高。

三是牧业资源。全乡可利用荒山荒地2100公顷,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的条件。

四是旅游资源。河口乡内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主要有河口水电站、老道洞自然风景区,可开发利用的旅游面积达30万平方米。境内有白山车站,是连接通化、临江、长白、靖宇的枢纽。

投资环境

1、交通状况:河口乡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共有两条铁路线,全长是24.75公里,国家北线公路贯穿河口乡的朝阳、河口、长岗、上甸子、瓮泉五个行政村,为乡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电力、通讯:白山发电厂就坐落在河口乡境内,电源充足,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居民用电、生活用电非常方便。为了适应乡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口乡投资140万元为河口乡7个行政村上了程控电话,有程控电话近1600余部,电话入户率达71%,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6%以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和有线电视。

3、商贸、金融:河口乡是八道江区近郊乡,商贸和金融都十分便利,境内有1个山货批发市场,主要经营人参等长白山野生货物和一切生活用品。全乡个体工商户户,主要从事服务业、运输业、商饮业、建筑业。乡区内除有河口信用社以外,还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分行办事处,信贷业务非常方便。

4、文教、卫生:乡区内有白山市九中,5所小学。河口中心校初具现代教学手段,有地面卫星接收站、电教室、微机室。乡设广播站一个,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活动室七个。有乡级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6个。

5、城镇环境:河口乡投资360万元,修建水泥柏油路10公里,沙石路26公里,拆迁旧房400户,23000平方米,新建420户31000平方米,植树80万株,绿化5000平方米,投资50万元,上自来水360户,砌筑边沟4100延长米,修建围墙5600延长米,整修河堤16000延长米,改造农用电网50余公里,投资25万元改建上甸子小学的教学环境。投资12万元扩建敬老院300平方米,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

特色经济

河口乡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格局。一是以里泰养殖场为龙头的科技示范园区初具锥形。基本形成了以养殖业为主的山、田、水、园、路格局;二是以草莓、绒山羊为主的特产业、畜牧业为主导的生态效益型农业建设初具规模,建设“生态沟”发展“山头经济”己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全乡涌现出以曹元福、马祥为代表综合开发立体经营的发展典型共45户;三是以城东轿车维修中心为龙头的商饮服务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乡村企业主要税源之一。

新农村建设

河口乡政府本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三、四、五”发展战略。“三个开发”即北线两侧经济带工业开发区、荒山荒地林下资源开发、人才技术资金的开发。“四个基地”即里岔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长岗村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北线两侧工业基地建设;农副产品集散地基地建设。“五项工程”即菜篮子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科技致富工程;信息流通工程;扶贫工程。

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河口乡出台了有力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制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增强服务功能,整顿站所作风,制定承诺内容,使河口乡成为开放创新、想事干事、廉洁自律、奋发向上型的政府。先后引进项目16项,引进资金800万元,不仅扩充经济实力,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河口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5 四川省仁寿县河口乡

基本概况

河口乡地处仁寿县东南部距县城46公里,东临中农镇,南连板桥乡,西北与原富加区农旺乡接壤,位于禾(加)中(农)路6公里处,属1992年河口乡与团圆乡合并,2005年5月乡镇优化被保留乡镇之一。河口乡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638余亩(其中:田4468亩,土12170亩),辖区内12个行政村,127个经济社,总户数4210户,总人口16680人,有党支部15个,党员468人,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乡。境内石料储量多,远近闻名,石料营销到相邻的禾加镇、中农镇等地。

基础建设

乡政府所在地距仁球路处有6公里,禾北路横贯其中。全乡8个村通公路,78个经济社有公路。禾团路投资120万余元建成标准水泥路,七一路把河口、团圆两个片区紧紧连在一起。安装有线电视386户,村通率达33%,安装电话215部,村通率达100%。境内有河口中心校一所,团圆基点校一所,及村小4所,幼儿园7所,中小学在校生有2000余人。有卫生机构2个,病床位9张,卫生技术人员15人。

农业经济

乡内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种植油菜、水果、疏菜作物、养植水产品、小家禽、等为主要经济项目。河口乡粮食总产量达8130吨,人均占有粮食488公斤;是全县22个柑桔重点乡之一,水果种植面积达3636亩,总产量达3030吨,亩平1200公斤;境内还种有脆红李、美蓝宝石达500余亩。年出栏生猪8000头以上。

河口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共有劳动力7358个,长年在外地务工人员达1500人以上。2005年河口乡GDP总量5024万元,人均GDP3011元。第一产业占63%,第二产业占28%,第三产业占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财政一般性支出99.3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200万元。

新农村建设

仁寿县河口乡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中开展了“抓输出送信息,抓就业送培训,抓维权送服务”为主题的“三抓三送”活动,全力打造农业乡镇劳务输出品牌。2008年以来,河口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万人,截至2008年9月底劳务输出纯收入5000万元。

做好劳务输出情况调查及分析。河口乡制定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状况调查问卷》,由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负责对全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抽样调查,为该乡劳务输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据统计,全乡指导员通过寄送并回收问卷500份,入户调查200余户。

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河口乡建立了乡、村、社三级信息发布网络,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和其他途径了解到的情况,从中选择可信度高、收入有保障的用工信息,由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及时向群众发布,全乡至今已发布各种就业信息50多条。

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联系各类社会培训机构,通过送课上门、集中办班、观摩学习等多形式,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已邀请各类专家10余人进行授课,开展各种技术培训班10期,2000人次受训。

抓好定向劳务输出。该乡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及派出单位在劳务输出方面的协同作用,多渠道地与发达地区劳动部门、行业协会、重点用工企业建立良好的劳务合作联系。2008年,已联系6家用工单位1000余个就业岗位,共向外输送劳动力260多人。

做好跟踪管理服务。通过河口乡指导员的共同努力,建立完善了河口乡劳务输出信息库,及时向外出务工者提供就业信息查询服务。同时,开通外出务工人员维权热线电话,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法规咨询,及时了解和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尽最大努力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6 河北省顺平县河口乡

河口乡(Hekou Xiang)位于县城西北12.5千米。面积56.9平方千米,人口1.59万。辖1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西河口村。是通往西北深山区的交通要塞,顺神公路过境。有伊歧山(太子庵),相传是尧的出生地。

沿革 1958年属朝阳公社,1961年析建河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初齐各庄乡并入。1997年,面积56.9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坛山、李各庄、张各庄、齐各庄、侯各庄、源头、柏山、西河口、东河口、北下邑、中下邑、南下邑、康各庄、李各庄、马各庄、石门庄16个行政村。

7 湖北省远安县河口乡

地理概况

河口乡位于远安县北部,东北与南漳县交界,西与本县洋坪镇毗邻,南于本县茅坪场镇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海拔870.3米,最低海拔190米。国土面积207.14平方千米,其中山林面积80%以上,耕地面积2864公顷。全乡地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12℃;多年平均降雨量1046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552毫米,年最小降雨量716毫米,雨量分布不均匀,易造成洪涝干旱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平均太阳辐射为每平方厘米102千卡,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803小时,日照百分率42%;年平均无霜期240天,适合经济林和农作物的生长。

行政财务概况

全乡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835人。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财政收入796.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10元。

主导产业

全乡以"食用菌、桑蚕、草食畜、优质稻”为四大农业经济主导产业。2008年食用菌发展数量达到1420万袋,其中袋料香菇1240万袋,反季节香菇120万袋,茶树菇60万袋;桑园面积稳定在5000亩,全年出售蚕茧168吨;草食畜产业稳步发展,生猪出栏29540头,存栏23050头,山羊出栏1900只,存栏1857只。煤炭和白酒产量分别达25万吨、840吨;全乡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新增3个招商引资开发项目进展顺利。

矿产

矿藏资源以煤炭、紫砂陶、石灰岩储量居多,煤炭储量高达2800万吨,发热量达6000大卡,其他矿产资源如铜、磷、铁等也有一定储量

自然景观

境内自然景点星罗棋布,消水洞、月亮洞、八仙洞、云台观、求雨台、大花屋等名胜令人叹为观止

8 湖南省桑植县河口乡

河口乡 辖:科溪、懂市、河口、插旗、富溪、咱家、马骆、杨湾、两岔、千民、新南、西坪、林兴、沙洲、太坪、塘方、神州、上坪、下坪、朝东20个村委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