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海明 |
释义 | 1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基本信息姓名:杨海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2年11月 导师类别:1、博导 技术职称:教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 ◎ 主要研究方向1.唐宋文学 2.词学研究 ◎ 个人简历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1981年12月至今,在苏州大学文学院工作。 1988年12月起任教授, 1993年1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 学术成果出版学术专著《唐宋词风格论》、《唐宋词论稿》、《张炎词研究》、《唐宋词史》、《宋词三百首新注》、《唐宋词美学》、《李璟、李煜》、《唐宋词与人生》等; 发表学术论文一百篇左右;有两部专著被全文翻译成韩国文字出版。 ◎ 获奖情况《唐宋词史》获“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和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其他三种著作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共三次) 2 保定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杨海明,保定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分管政治部、机关党委。 3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教授◎ 基本情况杨海明,男,重庆市人,汉族,中共党员。 ◎ 教育背景1979.9~1983.7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获学士学位) 1985.9~1988.6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陈信春、丁恒顺、程仪、陈天福,1988年6月获硕士学位) 2004.9~2007.6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现代汉语语法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邵敬敏教授) ◎ 工作经历1988.6~1993.8 云南艺术学院社科部任教(1990年聘为讲师) 1993.8~2004.7 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1999年评为副教授) 2004.9~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任教 ◎ 讲授课程1、专业课程 (1)语法分析与研究 (2)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3)语法研究与教学 2、专业基础课程 (1)语言学概论 (2)现代汉语 (3)现代汉语语法动态研究 3、选修课程 (1)语义学 (2)现代汉语语法概要 (3)汉语阅读 (4)素质·语言·口才 (5)演讲与口才 ◎ 论著目录(一)学位论文 《汉语有定宾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8万字 (二)著作 1、《口才艺术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8,参编 2、《语法分析与教学》重庆出版社,1999.6,主编 3、现代汉语[A].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6,参编(撰写:第一章,第二章第八节) 4、汉语语法研究与语言教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11.独撰 5、图说文字起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1.(与李万福)合撰 6、素质·语言·口才[A].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6.独撰 7、中学语文文学启蒙教育个案精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项目号:FHBD11566)[A].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5。(“中学语文课的文学启蒙教育研究课题组”第三编委) 8、文学启蒙教育论稿(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项目号:FHBD11566)[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6(参著撰写:第四章《母语教育理论资源的现状与思考》) 9、第七章 普通话民政事务用语·李军主编.香港公务人员普通话培训教材[M].广东教育出版社139-160 10、动态与认知视角中的汉语语法(重庆市“十五”规划课题,项目号:2001-YYG-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三)论文 1、关于语用问题,河南大学研究生论文集[C].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2 2、艺术学院普通话教学的若干问题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J]. 1988(2). 3、关于财经应用文写作的程式性问题 ,云南民族学院函授通讯[J].1990(1). 4、近四十年来重庆音系的变迁,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1995(1). 5、关于人物指称问题,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1995(4). 6、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回顾与思考,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1997(1). 7、从《语法修辞讲话》看汉语的发展与规范,语文建设[J].1997(12). 8、汉语发展与规范的几点思考--句本位与“扭断文法的脖子”,汉语学习[J].1997(6). 9、语料库语言学与真实文本,优秀教育科研论文集[C].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7.12 10、汉语语法的发展与规范——现代白话文演变考察,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1998(1). 11、语料库语言学与形式主义、功能主义,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1998(4). 12、真实文本语料观与动态视角,世界汉语教学[J].1999(2). 13、“永远”功能扩张考察,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1999(2).(合撰,第一作者) 14、动词“看”重叠的几个问题 ,汉语学报[J].2000(1). 15、中国语言学的理论思考与来自数学界的启迪——“提取假设说”“特色说”与“融入说”的冲突与整合,“HNC”与语言学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华中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0 16、“VO+N”与语义、结构的兼容与冲突——汉语动宾组合带宾语结构中的语义问题,汉语学习[J].2001(1):28-34. 17、形式、意义与多重复句分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2001(2). 18、教学语言表达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2002(2)(合撰,第二作者) 19、语言观的文化背景管窥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2003(2). 20、世界母语教育发展趋势与重庆母语教育现状的考察和思考——文学启蒙教育的母语学习专题研究之一,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2003(5).(合撰,第一作者) 21、指称强度与小句衔接的动态考察,语法研究与探索(十二)[C].中国语文编辑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240-254. 22、名词性状因子的构成与“副+名”框架提取的动因分析[J].语言科学,2004(2).62-72 23、重庆母语教学现状与改革[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4、名词的性状性与“副+名”框架——真实文本“副+名”框架与名词入框动因的竞争与避让[A].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C].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 25、汉语“副+名”的形义增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2005 (6).329-332 ——(指称强度与小句衔接的动态考察,南珠集·语言学卷——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论文精选[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6:169-181) 26、“中产阶级”的隐喻和转喻实现与社会价值取向,修辞学习[J].2005(5):55-57 27、评祝克懿博士力作《语言学视野中的“样板戏”》[J].烟台师院学报,2006(1):126 28、两岸三地刑事判决书语言情感度比较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06(5). 29、两岸三地刑事判决书语言程式度比较研究[J].修辞学习,2006(6). 30、动态视角中汉语句法的信息溢出与结构延伸[J].韶关学院学报,2006(5). 31、语言表达的缺位与补位——从“长期以来”与“一直以来”的竞争、互补与融合说起[J].语言文字应用(第二作者,待发) ◎ 科研项目(一)正在研究的项目 1、主持重庆市“十五”规划项目“新时期以来汉语语法发展的认知解释”,项目号:YYG2001-04,时间:2001.5~2003.12。1.6万元人民币(含配套) 2、参加暨南大学人才引进项目“东南亚华裔留学生语法偏误及对策”,项目号:51104663,时间2004.7~2006.12,经费2万元人民币 3、参加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主持人邵敬敏教授):04ZD74001,时间2005.1~2007.12经费10万元人民币。 (二)已完成的项目 1、主持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立项“现代白话文的发展与规范研究”,时间:1996.2~1997.12。通过专家组评审。 2、主持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立项“汉语文本——语用语法研究”,时间:1997.2~1999.12。通过专家组评审。 3、参加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立项“现代汉语教材改革研究”,时间:1999.2~2001。通过专家组评审。 4、1995~2002年间主持多项重庆教育学院立项如:“汉语动词重叠研究”、“汉语语法研究与语言教学”、“口才语言素质”等。均已顺利结题。成果已公开出版或是公开发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