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广镇 |
释义 | 杨广镇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东北部,总面积96.77平方公里。东部的马大山、尖峰垴、五垴山等与华宁县分界,南面、西面分别与本县的里山乡及九街乡接壤,北与杞麓湖相连。全镇地势较为平缓,最高海拔2355米(五垴山),最低海拔1740米(白石岩)。年平均气温15.2℃,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镇政府所在地杨广村距县城3公里,海拔1805米。 简介杨广镇位于通海县东北部,滇中明珠杞麓湖的东南岸,东经102°48′,北纬24°08′东接华宁县,南邻里山乡,西与秀山镇相连,北起杞麓湖。镇政府驻地距县城约3.5公里。总面积96.7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其中:最高海拔2355米(五垴山),最低海拔1740米(白石岩),年平均气温11.8℃-17.6℃之间,境内风光秀丽,气候温和。自然资源杨广镇自然资源极不丰富,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杨广镇的土地总面积为96.77平方公里。已利用133051.4亩,占全镇总面积的88.9%;耕地面积:44797.94亩,占总面积的29.9%;园地:6877.65亩,占总面积的4.6%;林地:57384.8亩,占总面积的38.3%;其他农用地15086.8亩,占总面积的10.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626.48亩,占总面积的5.1%;交通用地:922.5亩,占总面积的0.6%;水利用地:355.2亩,占总面积的0.2%;未利用土地:14442.83亩,占总面积的9.6%;其他土地2272.3亩占总面积的1.5%。全镇域内矿产资源主要以石灰石矿为主,另有少量煤矿和砂石粘土,2007年全镇矿山持证开采户11户。杨广镇云龙、杨广、镇海、义广哨、兴义、马家湾村毗邻杞麓湖,工农业生产水资源主要靠杞麓湖供给,境内有台家山小(一)型水库,杨广村姜家冲小(二)型水库,落凤秧田冲小(二)型水库,小坝塘11座,畜水总量180万立方米。到2005年,杨广镇水利化程度达 87.3%。但现有的水资源完全不能满足田地用水,水资源仍紧缺。全镇有林地面积2679.3公顷,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柏树、旱冬瓜、桉树等,还有少部分竹子。同时也存在极少量的穿山甲、野鸡、野兔、巨蜥、蟒等野生动物。 历史文化杨广镇历史悠久,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众多,景点星罗棋布,既有山清水秀的东华山,更有“中华一绝”的小新村三圣宫格子门,为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就该镇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综述如下:①古城村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与自然美景,既有金家湾大中小三个龙潭及金家山苍翠欲滴的树林,又有曾被清朝赏为“紫禁城骑马”显赫一时的朱尊故居,更有被誉为“中国一绝”、“艺术瑰宝”的小新村三圣宫格子门。同时古城据说是三十七蛮部会盟之处,文化古迹随处可见,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及人文资源,这里一定会成为开发农家乐旅游的好地方。②大新东华山,面积10余平方公里,林木丰茂,流水一断,是人们春踏青,夏避暑的好去处。东华山的水清凉甘甜,天旱不见旱,雨涝不见涝。山上的龙泉寺,建于清康熙年间,是马妙空伏龙的地方,这里香烟缭绕,香客络绎不绝,成为大家许愿的地方,据说挺灵。富春山风光秀丽,有山茶万株,十月遍开。山中慈济寺,始建成于元朝,从清嘉庆年间香火旺盛,是县内佛教胜地之一,十月茶花开放时,游山、游寺的人络绎不绝。③兴义村的石头城,近十年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临公路的石头墙看起来不算长,但从石洞进去才发现这是生活着几千人的村子,里面的街道都是用大石块砌成的,这里的建筑是土木建筑,家家相连,户户相通,不熟的人进去以后很难绕出来。村寨本身是极富特色的旅游资源,村寨旁边还集中地保留着许多有特色、有价值的资源,如海潮寺,飞来寺等,特别是兴义建设新农村以来,现代和古朴交相辉映,更具特色。 人口卫生随着农村农民收入的提高和改水、改厕工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生活卫生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资金、规划、政策等原因,农村乱倒垃圾、大部分使用半身厕所等现象仍然存在,脏、乱、差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整治。镇卫生院及11个村卫生所,经过体制改革和多方资金的投入,全镇的医疗条件、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得到了较大改善,基本能够保证小病不出村,小手术不出镇。各村的计生服务站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培训和技术支持下,农村的生殖、生育保健工作得到了较大提高。2007年11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镇展开,参保率达98%。社会保障工作开展顺利,农村社会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入保率偏低。 农村经济2007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48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3元。农村实有劳动力32882人,从事第一产业劳力22318人。年末耕地面积27807亩,人均占有耕地0.47亩。主要农产品面积及产量:全年粮食面积11709亩,总产293万公斤,单产229公斤。蔬菜面积37088亩(含复种),总产 8749万公斤,果园面积351亩,水果产量26万公斤。年末生猪出栏36340头;山绵羊出栏2137只;大牲畜出栏464头。年末建房结构为砖混 2567户,土木 10791户,其他结构172户。 新农村建设杨广镇地处通海县城东北部,靠山面水,交通便利,民族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文艺基础。近几年,镇政府非常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妇联、共青团和文化站等部门的积极引导、挖掘下,踊现出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精品节目,培养出大批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进一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为精神文明和和谐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7年3月8日,妇联选送的杨登荣家庭自编自演《婆与媳》小品,在市妇联、市文化局、市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庆“三·八”家庭文艺展演及家庭趣味运动会中荣获三等奖。小品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的农村家庭关系、对建设家乡、热爱农村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朴实的台词,真情的演出,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和观众的赞誉。 文化教育随着政府、社会及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各村委会的文化活动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如老年活动中心、棋牌室、图书室、室外活动场等文化娱乐场所设施齐全。在镇、村两级及文化相关部门的领导、关心和帮助下,各村的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为有效解决学生上学难,上学条件差等问题。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用于建盖和修善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及食堂;投资30余万元用于现代信息教育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全镇生均占地面积为小学12.8平方米,初中13.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小学6.5平方米,初中 10.17平方米,均达到省定标准。全镇2所中学和中心小学建有计算机室和远程教育系统,11所村完小具有卫星教学收视点,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旅游名胜小新村三圣宫小新村三圣宫,始建于元末,因供奉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而出名,据清乾隆《重修三圣宫碑》记载:“……洪武初旧有寺宇……”,历经明清历代重修重建,现为清代的建筑。三圣宫为“船形”三进式两院布局,由大殿、后东西两厢、中殿、前东西两厢、前殿及前、中、后六个垛间组成,外设围墙呈“船形”,墙外双溪环绕而过。这里最精彩、最靓丽的是被誉为“中国一绝”、“艺术瑰宝”的六扇木雕格子门,每扇木门为一整块紫椿木,镂空五层立体雕刻,以《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故事为主,出自清末民初河西木雕艺人高应美之手,被海内外学者称之为“海内第一木雕”。每扇木雕格子门中都有一首用竹叶凑成的诗,其中一首“水绕楼船起圣宫,双龙势发脉丰隆,春山拥翠千年秀,不赖丹表点染工”,诗中充分赞颂了三圣宫的风光景致。三圣宫于1993年被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艺术、文物价值可见一斑。 法明寺通海五中的法明寺,始建成于元朝,据寺中现存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修建法明寺碑记》载:“粤稽(查阅)古碑志,寺创自元朝,迄今四百余载”。该寺自元朝至清道光以前都是作为佛教的活动场所,到了清光绪年间,因受义和团影响,杨广的一些老百姓将其作为“神坛”使用。法明寺占地1231平方来,由大殿、中殿、两相、大门组成,中殿原始地保存了元代的建筑风格,虽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全部结构仍保存完好。该寺于200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慈济寺位于大新村后的富春山慈济寺,坐东向西,一进院加配由殿前(大门)、两相(楼)、大殿,大殿后有慈云阁、文昌宫、祖师殿,占地约3000平方米。寺始建于元代,据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 1487年)《富春山慈济寺记》碑载:“城东唯有富春山,十里许有古刹,名曰慈济寺……创于铁牛,继之德云,毁坏于兵灾之时”。碑石所提到的铁牛者既元初僧人,曾经做过秀山普济寺住持。慈济寺因兵灾毁坏,现存建筑为清初重建,经嘉庆、道光重修以保存至今。慈济寺掩藏在富春山浓荫蔽日的小山凹中,四周环境优美,有青山鸟语,松风林涛之趣。2001年被玉溪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寺龙兴寺位于大新东华山,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该寺右侧有一天生溶洞,洞中长年流淌着20寸管粗的泉水。传说明朝时洞中有蛟龙,当地人曾请来马祖仙师将咬龙镇服,帮该寺塑马祖像以镇慑。寺周围林木丰茂,幽静非常。 朱氏宗祠朱氏宗祠位于小新村,坐东向西,面积1236平方米,一进两院由大门、中殿、大殿、两相十二耳和六躲间组成,为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建成,是朱尊故居。 民风民俗歌舞汉族的歌舞,统称地会,在各村都非常盛行。一般是在春节期间进行演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劳动人民创造出自己非常喜欢的娱乐方式,其中地会因内容多,简单易学,传承传统而为人们所喜爱。现在的地会包括了龙灯、虾灯、猪八戒背媳妇、绿翠雀、板凳龙、十八般武艺、拉花车、小灯等。在我镇十一个村委会中,云龙的龙灯,兴义的板凳龙、腰鼓舞,五垴山的十八般武艺,镇海的八仙过海,古城的猪八戒背媳妇都很有名,特别是五垴山的十八般武艺,在每年大年初一县地会展演中都十分吸引人,其精湛的表演常获得观众的喝彩。 民俗文化往往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反映一个地方的特色,并为大众所接受、喜爱,成为本村、本寨的一个传统。在我镇,杨广的二月十九拉花车,兴义的正月初十迎神,镇海的正月十三迎大猪,五垴山的十八般武艺都已成为当地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这些活动都代表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五谷丰登、生活步步高的美好愿望,每逢这一天,都成为了本村的一个重大节目,同时,也是老少同娱的一个大舞台。任何一种事物的兴起和发展都脱离不了地方性的文化根源,而如何把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变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快文化发展杨广镇的文化活动由于根植于大众,因此活动十分活跃,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艺宣传队,有的村还有多支,老中青都活跃在其中,这从每年我们举办的文艺比赛都可看出其文艺演出水平日溢提高,活动的广泛性日益增强。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兴义村林海艺术团和义广哨村的文艺宣传队。这两个村由于历届村两委的重视,注重培养人才,两村的文艺活动非常活跃,除了在本村、本县进行演出外,还受周边其它县市的邀请外出演出,既创造了社会效益,又创造了经济效益。两支代表队代表县、镇参加比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义广哨文艺队代表县参加玉溪市法制之春比赛获三等奖。八十年代,镇海村出了在当时比较有名气的家庭文艺队,其成员全部由本家人员组成,由张桂琼领头,为当时农村文艺活动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曾引起广泛关注,后因故解散。杨广文化中心九十年代初组建的凤山艺术团,也名声在外,我站在1999年——2000年曾组织其排练演出,演出地点涉及我县五个乡镇,所到之处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在建国五十周年我县举办的“迎国庆五十周年文艺演出”中所选送的三个节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创造了佳绩。后因人员变动大及经费原因而解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