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长友 |
释义 | 河北省杨长友杨长友 男,1942年11月生,河北省吴桥县人。中国河北省吴桥县馆长、馆员。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创作委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沧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多年来,组织策划重大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百余次,培养美术师资、美术人才千余名,有60余名学员考取高、中等艺术院校深造。创作的数件书画、论文、评论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展览、大赛、在多部书画专集、报刊发表、获奖。绘画作品《艳秋图》获加拿大国际金奖。《五台胜景》、《走钢丝》、《秋香图》获国家级三等奖、优秀奖。论文《中小学业余美术教育的思考》、《吴桥县“独台戏”艺术的特色》分别获中国基础美术教育学术论文创作一等奖,获省群众文化学术论文创作三等奖。书画作品入编《世界美术集》、《国际书画艺术精品集》、《世界美术书法家美术书法作品大画册》、《中国龙典》等。传略入编10多部辞书。 云南省杨长友杨长友,男,1966年生,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田坝乡田坝村村民。 从18岁起,杨长友就承担起了赡养5位老人的重任,用一片爱心和瘦弱的双肩,托举起了5位老人的幸福晚年。 杨长友出生在乌蒙山大海梁子一个山坳里,父亲弱智,母亲残疾,家里生活异常艰辛。18岁时,杨长友就完全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让家人吃饱饭成了他最大的责任和心愿。刚刚成年的他常常早出晚归,辛苦操劳。不仅要安排父母的生活,还要照顾弟弟上学,杨长友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当时村里有位近70岁的孤寡老人叫杨宝安,生活无依无靠,经常是饱一顿饥一顿。看到老人凄凉的生活境遇,杨长友心里很不是滋味。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决定把老人接到家中照顾。老人行动不方便,每天上厕所都要杨长友背出背进,晴天还要背出来晒太阳,生活负担骤然增大。不久,善良的杨长友又接来了两位孤寡老人:一个是他的伯父,一个是村里人叫“哑巴三叔”的聋哑孤寡老人。“哑巴三叔”基本没有自理能力,除了会张嘴吃饭,连穿衣叠被都不会。乡党委、政府看到杨长友不易,多次做工作让他把3位老人送进乡敬老院。但他认为,老人年事已高,最需要亲人的温暖,也不想给政府添麻烦。最后,杨长友坚持自己赡养,并且要给他们养老送终。 因为家庭负担重,杨长友的个人问题就成了老大难。后来,杨长友的朴实和无私感动了一位善良女子范柱美。1998年,31岁的杨长友与25岁的范柱美结为夫妻。范柱美不但没要一分钱的彩礼,还和丈夫共同承担起了赡养5位老人的重担。 如今,杨长友的经济仍然很拮据,经常要外出打短工贴补家用。尽管如此,他和贤慧的妻子仍然尽心竭力地赡养着这几位老人。“杨长友是个大好人!”每一个走近杨长友、了解杨长友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杨长友用无私的爱、最真的情赡养长辈、抚育儿女,谱写着一个朴实农民平凡而崇高的人生赞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