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燕科
释义

燕科(学名:Hirundinidae)属雀形目、燕雀亚目的鸟类,有14属90种。身长11.5-23厘米,体小呈流线型,以活动敏捷,擅长飞行而著称,生有完整的支气管环,为鸣禽所少见。喙平直,脚细弱,翼尖且长。在急速飞行中捕食昆虫。家燕尾羽分叉,为典型“燕尾”。善于在高空疾飞啄取昆虫。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雌雄羽色相似,体羽大多黑色或灰褐色。在沙岸洞穴中筑巢或在建筑物等处砌泥巢,产卵4-8枚。孵化及育雏由两性担任,除南、北极和某些岛屿之外,分布于世界各地。

中文学名:燕科

拉丁学名:Hirundinidae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燕科

属:14属

种:90种

亚种:210亚种

英文名称:Swallows

英文名称:Martins

外形特征

燕科常见的种类有灰沙燕、毛脚燕、家燕、金腰燕等。燕是较为常见的鸟类,在民间大多被人们统称为“燕子”,它们的体形比较纤小,两性相似,体羽大多为黑色或黑褐色,嘴形宽阔而平扁,先端稍向下曲,嘴裂很深,都具有狭长的翅膀和叉状的尾羽,脚、趾都比较短弱,喜欢结群,一边在空中迅速地飞行,一边捕食昆虫等等。

燕属鸟类上嘴先端处具一小的缺刻,并有短而弱的嘴须;翅膀的初级飞羽为9枚, 第1枚初级飞羽与第2枚几乎等长,第1枚初级飞羽与第2枚几乎等长,次级飞羽甚短,最长者仅达翅的中部,双翅折合时翅尖不超过尾端。尾羽为12枚,基本上都呈叉状;跗跖除少数种类外,一般不被羽,前缘具盾状鳞,脚上的四趾为三趾向前,一趾向后。

生活习性

燕属是人们熟知的鸟类之一,与人类关系密切,活动于湖泊、泡沼和江河的泥质沙滩或附近的土崖上,栖息于沟壑陡壁,山地岩石带。喜栖于房前屋后的墙壁之上筑巢,喜欢在电线上栖息和在地面上啄泥;巢大多以泥土与杂草营筑而成,每窝产3-7枚白色的卵,有的卵上有赤色的斑纹;喜栖于晨昏间最为活跃,常结群在水面上空穿梭飞行,但很少高飞。在飞行中捕食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昆虫。

分布范围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亚种分化

(14 属,90种,210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白斑燕Atticora fasciata

2. 黑领燕Atticora melanoleuca

3. 白背燕Cheramoeca leucosternus

4. 烟腹毛脚燕Delichon dasypus

5. 黑喉毛脚燕Delichon nipalensis

6. 白腹毛脚燕Delichon urbica

7. 小纹燕Hirundo abyssinica

8. 红额燕Hirundo aethiopica

9. 白喉燕Hirundo albigularis

10. 安哥拉燕Hirundo angolensis

11. 彩石燕Hirundo ariel

12. 蓝燕Hirundo atrocaerulea

13. 纯色岩燕Hirundo concolor

14. 大纹燕Hirundo cucullata

15. 金腰燕Hirundo daurica

16. 珠胸燕Hirundo dimidiata

17. 山燕Hirundo domicola

18. 黄额燕Hirundo fluvicola

19. 林燕Hirundo fuliginosa

20. 非洲岩燕Hirundo fuligula

21. 灰腰燕Hirundo griseopyga

22. 斑翅燕Hirundo leucosoma

23. 赤胸燕Hirundo lucida

24. 白尾燕Hirundo megaensis

25. 迎燕Hirundo neoxena

26. 树燕Hirundo nigricans

27. 白喉蓝燕Hirundo nigrita

28. 刚果燕Hirundo nigrorufa

29. 灰喉燕Hirundo obsoleta

30. 红海燕Hirundo perdita

31. 普氏燕Hirundo preussi

32. 红喉燕Hirundo rufigula

33. 岩燕Hirundo rupestris

34. 家燕Hirundo rustica

35. 褐胸燕Hirundo semirufa

36. 塞内加尔燕Hirundo senegalensis

37. 线尾燕Hirundo smithii

38. 非洲斑燕Hirundo spilodera

39. 斑腰燕Hirundo striolata

40. 洋燕Hirundo tahitica

41. 白腿燕Neochelidon tibialis

42. 淡脚南美燕Notiochelidon flavipes

43. 褐腹南美燕Notiochelidon murina

44. 黑顶南美燕Notiochelidon pileata

45. 穴崖燕Petrochelidon fulva

46. 美洲燕Petrochelidon pyrrhonota

47. 栗领崖燕Petrochelidon rufocollaris

48. 马岛原燕Phedina borbonica

49. 布氏原燕Phedina brazzae

50. 灰胸崖燕Progne chalybea

51. 古巴崖燕Progne cryptoleuca

52. 加勒比崖燕Progne dominicensis

53. 南美崖燕Progne elegans

54. 加岛崖燕Progne modesta

55. 秘鲁崖燕Progne murphyi

56. 墨西哥崖燕Progne sinaloae

57. 紫崖燕Progne subis

58. 棕胸崖燕Progne tapeara

59. 白头锯翅燕Psalidoprocne albiceps

60. 褐锯翅燕Psalidoprocne antinorii

61. 莎丽锯翅燕Psalidoprocne chalybea

62. 山地锯翅燕Psalidoprocne fuliginosa

63. 黑锯翅燕Psalidoprocne holomelas

64. 门贝锯翅燕Psalidoprocne mangbettorum

65. 方尾锯翅燕Psalidoprocne nitens

66. 叉尾锯翅燕Psalidoprocne obscura

67. 埃塞锯翅燕Psalidoprocne oleaginea

68. 东非锯翅燕Psalidoprocne orientalis

69. 佩氏锯翅燕Psalidoprocne petiti

70. 蓝锯翅燕Psalidoprocne pristoptera

71. 非洲河燕Pseudochelidon eurystomina

72. 白眼河燕Pseudochelidon sirintarea

73. 蓝白南美燕Pygochelidon cyanoleuca

74. 斑沙燕Riparia cincta

75. 刚果沙燕Riparia congica

76. 褐喉沙燕Riparia paludicola

77. 崖沙燕Riparia riparia

78. 安第斯燕Stelgidopteryx andecola

79. 棕头燕Stelgidopteryx fucata

80. 红翎毛翅燕Stelgidopteryx ruficollis

81. 中北美毛翅燕Stelgidopteryx serripennis

82. 红树燕Tachycineta albilinea

83. 白翅树燕Tachycineta albiventer

84. 双色树燕Tachycineta bicolor

85. 巴哈马树燕Tachycineta cyaneoviridis

86. 金色树燕Tachycineta euchrysea

87. 白腰树燕Tachycineta leucorrhoa

88. 白臀树燕Tachycineta meyeni

89. 秘鲁树燕Tachycineta stolzmanni

90. 紫绿树燕Tachycineta thalassina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极危(CR)——1种;濒危(EN)——1种;易危(VU)——4种;不详(DO)——3种;低危(LC)——81种

分布于中国的物种,全部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