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燕都华夏鸟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燕都华夏鸟 【拉丁学名】:Cathayornis yandica 【生存年代】:白垩纪早期 【地层层序】:早白垩世九佛堂组 【化石产地】:中国辽宁省朝阳市波罗赤 【保存状态】:完整个体,趾骨不全 【保护级别】:辽宁省一级 科学分类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鸟纲(Aves) 亚纲:反鸟亚纲(Enantiornithes) 目:华夏鸟目(Cathayornithiformes) 科:华夏鸟科(Cathayornithidae) 属:华夏鸟(Cathayornis) 模式种:燕都华夏鸟(C.yandica) 学名由来1990年,周忠和等人发现该化石,并于1992年正式将其命名为“燕都华夏鸟”。属名“华夏”取自中国的名称,种名“燕都”为朝阳古代的称谓。 个体特征燕都华夏鸟个体较小,头部骨骼很少愈合,头颅较大,吻较长而低,具牙齿——说明其还保留了一些兽类的特征。胸骨龙骨突低,但与乌喙骨关联的面宽阔,肱骨近端已有小的气窝,掌骨近端愈合,并有腕骨滑车,指爪仅有两个且不发育,趾爪也不太钩曲。 相关研究燕都华夏鸟为朝阳地区最早被发现的中生代鸟类之一。九十年代初期,世界上从早白垩世那个地层发现的鸟的化石,总的数量加起来不过七八块,其中没有一块是完整的,而燕都华夏鸟是当时保存最完整的一块化石,从此缺环上的空白有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身影。燕都华夏鸟属反鸟类型。反鸟是中生代分布极广、数量很大的一类鸟。最初,古生物学家是根据晚白垩世的一些鸟类化石建立了这样一个类群,燕都华夏鸟的发现就把整个反鸟类的分布向前延伸到了早白垩世,由此可以推断,反鸟类已经从早白垩世出现了很大的分化,一直发展到了晚白垩世。并且这个类群因为比较特化,所以在白垩世末期的时候和恐龙一起灭绝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