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亚洲黑熊 |
释义 | 亚洲黑熊(学名:Ursus thibetanus)是食肉目熊科的哺乳动物。胸部有白色新月形斑纹,又称为月牙熊、狗熊,别名黑瞎子,藏语译音为“董”,门巴族语译音为“欧目虾”。 中文学名:亚洲黑熊 拉丁学名:Ursus thibetanus 别称:月熊、月牙熊、狗熊、黑瞎子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柱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目:食肉目 科:熊科 属:熊属 种:亚洲黑熊 分布区域:欧亚大陆的东部、台湾、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带。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英文名:Himalayan black bear 分布范围亚洲黑熊喜欢在海拔1000到3000米的山林居住,到了冬天就迁移到低海拔地区。它们的分布地区分为两处:从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到中国东北地区和日本;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越南和泰国,现多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台湾、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带。 国内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 贵州、广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内蒙古,海南也曾有分布。 国外分布: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日本的四国和本州。 亚种分化亚洲黑熊的亚种问题存在一定争议性。过去的观点认为亚洲黑熊有四个亚种(蒙古、日本、台湾、指名亚种)。但如今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所谓的亚种之间可能只存在一些种群差异,而不能算作单独的亚种。 在中国,根据分布地不同,曾被划分为5个亚种: 东北黑熊:分布在东部山区,比棕熊多,据估计,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境内有1000~1500头; 喜峰黑熊:数量很少; 四川黑熊:分布较广,数量也多,估计四川盆地周围及川北山地、甘南及秦巴山区、云贵高原、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安徽以及浙江等各省区野生种群约在8200~12500头; 西藏黑熊:在西藏分布面积较大,包括滇西山区,向北延伸至青海南部玉树地区,估计种群数量2500~3500头; 台湾黑熊:数量已很少。 我国黑熊的野生种群估计为一万二千至一万八千头,最高估计也不过两万头。 形态特征头-躯干: 120-205cm ,尾长: 6.5-13.6cm 。体重 ,雄: 110-350kg,雌: 65-190kg 。 体型比棕熊(Ursus arctos)稍小,体长2米左右,体重一般不超过300公斤。身体粗壮。头阔,吻较短。除胸部具有白色或黄色倒人字斑纹外,全身被著富有光泽的漆黑色毛;鼻面部棕褐色或赭色。颈侧部毛较长,成毛丛状;胸部毛最短;前足腕垫发达,与掌垫相连;前后肢趾呈黑色。头圆、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垫厚实,前后足具五趾,爪尖锐但不能伸缩。 通常以四肢行走,掌行式(plantigrade),但是也能用后腿站起。擅长上树和游泳。 体毛黑色而富有光泽。因东、西部地域差异,毛的长度有些区别。东部的黑熊毛较短,背毛长4至5厘米,颈侧毛长6至10厘米;西南部的黑熊毛较长,背毛长4至6厘米,颈侧毛长6至14厘米。黑熊胸部的毛较短,一般都未超过4厘米。毛皮一年脱换一次,旧毛的脱落和新毛的长出,为连续而缓慢的过程。一些黑熊的毛皮没有绒毛,一些黑熊毛皮进入冬季时有绒毛。 黑熊的头骨略呈长圆形,与棕熊相比,前短后长。吻部较短,鼻骨长度约等于头骨在第一上臼齿前的横宽;眼眶前缘至中央门齿齿槽前缘的距离小于左右眶后突之间的距离。额骨平缓,中央不下陷。顶骨较宽;即使老龄个体也达不到顶骨的三分之一处;乳状突很发达,致使头骨后部显得宽大。颧弓较弱。腭骨延伸到后臼齿的后面。鼓室扁平。下颌骨短,最后下臼齿位于眼窝前缘的后边。 生活习性亚洲黑熊通常生活在潮湿的丛林地区,尤其是山地森林,除发情期外一般单独生活。它们夏季迁移到海拔3000-4000米的高处,春秋两季则下到海拔1000米或更低处。亚洲黑熊一般在夜晚活动,白天在树洞或岩洞中睡觉。其善于攀爬,可以上到很高的树上去取果子和蜂蜜;并善游泳。亚洲黑熊的嗅觉和听觉很灵敏,顺风可闻到半公里以外的气味,能听到300步以外的脚步声。但视觉差,故有“黑瞎子”之称。亚洲黑熊可以像人类一样直立行走,也能像人一样坐着,但行动谨慎又缓慢,很少攻击人类。亚洲黑熊食性较杂,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为食,有时也吃昆虫、鸟卵和小型兽类等。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整个冬季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至翌年三、四月份出洞活动。 生长繁殖黑熊基本为独居动物,只有交配的时候才会雌雄相会,并可能在一起寻找食物。不同地区的黑熊交配季节也有所不同,生活在俄罗斯的黑熊在每年的6-7月份交配, 而它们的爱情结晶通常在12月至翌年的3月间出生;生活在巴基斯坦的黑熊通常到了10月份才会考虑传宗接代,它们的宝宝则一般在次年的2月前后降生。熊妈妈的孕期可能有6-7个月,并有受精卵延迟着床的现象,时间约有2个月。但对于延迟着床现象的发生机制人类还不十分了解。 黑熊妈妈每次能生下2-3个孩子。和其他种类的哺乳动物相比,刚出生的黑熊宝宝显得小得可怜,体重大概只有200-300克。这是因为黑熊妈妈在怀孕期间不再进食,而是将体内的蛋白质分解成葡萄糖来为肚子里的宝宝提供养分。由于在母体内养分吸收不足,出生后的黑熊宝宝体型十分小。不过熊妈妈的母乳蕴含极为丰富的脂肪和养分,足以将它们先前缺失的部分补充回来,也正因为如此,熊妈妈不用象其他食肉动物那样需要给孩子频繁哺乳。熊宝宝出生一周后才能睁眼,断奶则最少需要3个月。孩子们通常会和妈妈一起生活2-3年才会独闯天下,性成熟则是3-4岁的年纪。由于熊妈妈一般每2-3年生一次宝宝,因此有的熊妈妈可能同时和不同年龄的孩子生活在一起。 熊的命运黑熊的悲惨命运世界上共有8种熊受人类猎杀的威胁,其中7种受到熊胆贸易的威胁。熊的毛皮、胆囊、熊掌以及其它身体部位,被销售给中医和野味食物市场。熊胆的需求,曾促成了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境内养熊业的快速发展。当时大批野外的黑熊特别是幼仔被捕捉和贩卖到熊场,而且由于饲养条件和技术的限制,不少黑熊在引流手术感染和饲养过程中病死,形成对熊类资源的一次浩劫。这种现象在所有有熊的国家里普遍存在,导致熊类总量骤减。在韩国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副亚洲黑熊的熊胆卖到18000美元。 每年,全世界有七千多只亚洲黑熊在四百多个熊场上受着残酷的折磨。它们被关在小得无法翻身的铁笼里,被人们用极不卫生的原始方法向体内植入导管,每天取胆汁入药,它们腹部的伤口永不缝合。大部分的熊自小就被关进了牢笼,有的一关就是13年, 身心俱残。由于手术技术低劣,加上常年关禁,熊场上的熊最多只能活它们正常寿命的1/3。 中医记载,熊胆主治肝火导致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如今已有54种之多的草药可以达到同样疗效,而且价格更加便宜。事实上,活熊取胆非但没有减少对野生熊的猎杀,因为熊场上许多熊仍是从野外捕捉而来,它反而刺激了野生熊胆及胆汁的市场。 保护黑熊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于1994年起开始在中国资助亚洲黑熊的保护项目,在广东番禺成立了黑熊养护区,号召人们不买熊胆制品,尽量使用草药代用品;不吃有熊掌或其它熊器官的食品;不参观熊场,不光顾出售熊类制品的商店、饭店;向有关机构和新闻单位揭发和举报非法狩猎、非法交易以及虐待动物的行为等。 2002年12月16日,亚洲最大的黑熊救护中心——“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在成都落成。这个中心的落成,标志着由亚洲动物基金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四川省林业厅共同发起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拯救黑熊”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该中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龙桥镇,占地160亩,可容纳150头亚洲黑熊。“拯救黑熊”行动准备花5年时间从四川省条件最恶劣的养熊场拯救500头黑熊,10年内把这个行动推广到全国。 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中,有19个没有活熊取胆养殖场的存在。根据国家林业局1993年的规定,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协调下,除上海外的18个省级林业部门于12月上旬陆续颁布了政府文件,宣布其辖区内没有活熊取胆的养殖场,其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不再批准建立活熊取胆养殖场的申请,并承诺严肃查处其辖区内可能存在的非法养殖场。 18个无活熊取胆养殖场的省(市、区)是: 安徽、北京、重庆、甘肃、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内蒙古、江西、江苏、宁夏、青海、天津、山西、西藏和新疆。 保护级别CITES濒危等级:附录I IUCN的红皮书濒危等级:易危(vu)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生态黑熊是典型的林栖动物,杂食性,春天以山毛榉等的新芽为食,夏天主要以蚂蚁、蜜蜂等昆虫为食,秋天主要橡树、栗子等果实为食。秋天会大量进食,以准备冬眠。冬季在大树的树洞、岩洞或地洞等冬眠。交配在6~8月左右进行,一次约产1~2头幼仔。 它们从低海拔600米的热带雨林到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干旱河谷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以及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都有栖息。有垂直迁徙的习惯,夏季栖息在高山,入冬前从高地逐渐转移到海拔较低处,甚至到干旱河谷灌丛地区。 亚种台湾亚种U. t. formosanus:分布于台湾。U. t. gedrosianus:分布于伊朗和巴基斯坦。U. t. japonicus:分布于日本。长毛亚种U. t. laniger:分布于阿富汗、伊朗东南和中国南部。四川亚种U. t. mupinensis:分布于中国西南部。指名亚种U. t. thibetanus:分布于喜马拉雅和印度支那。东北亚种U. t. ussuricus:分布于西伯利亚南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 参考(英文) Garshelis, D.L. & Steinmetz, R. (2008). Ursus thibetanus. 2008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2008。撷取于27 January 2009 Listed as Vulnerable (VU A1cd v2.3) Ursus thibetanus. 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 麝。熊,刘务林编著,北京:中国林业,1996 ISBN 7-5038-1664-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