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学士后 |
释义 | 学士后指大学本科生毕业后到企业进行见习,不算被企业正式录用,不必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只发生活费,企业免交养老保险”,本质就是“零薪就业”。“博士后是到了企业接着搞科研,硕士生、本科生也可以套用这种模式提高自身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北京市政协委员孙狄提交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方案的建议》,为毕业生和企业解决就业、招聘难题。该观点的提出引发热议,称该方法是饮鸩止渴,不仅不能缓解就业压力,反倒可能让压力更大。孙狄建议市、区各级政府考虑为接纳“学士后”、“硕士后”的企业给予适当经济补贴,以示鼓励。 统计资料据统计,2009年将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需安排就业,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在提案中,孙狄建议借用“博士后”模式,在企业中建立“学士后”、“硕士后”制度,为毕业生设立两年的见习期。“大学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企业进行见习,见习期以2年为上限。此阶段内毕业生与企业签订见习合同,不算被企业正式录用,因此也不必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孙狄建议,毕业生见习阶段的生活费由企业发放,企业免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但需按实际发放的见习费缴纳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见习期间允许毕业生轮换企业。“这样不仅能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提供了更多选人机会,也使毕业生在刚踏入社会时有个过渡适应期,同时能为社会缓解当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孙狄建议市、区各级政府考虑为接纳“学士后”、“硕士后”的企业给予适当经济补贴,以示鼓励。 社会背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昔日诸多家长及莘莘学子的心愿,如今只是一个飘渺的梦。洗马桶、 修脚、搓背、保姆,人们印象中都是乡下人干的活,如今也成了大学生找工作竞争的目标。 而考研究生同样使众多的学生面临很大的压力。就业市场就是如此严峻,山沟沟里开出的条件都是要求研究生,研究生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与其再延长读书、实习时间,不如教会学生面对现实。不要挑三拣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卖个猪肉、青菜对于活跃市场经济,提高农贸市场整体经营水平也有着一定的意义。读了十几年的书,即使没文化,知识还是有的,未必做不出成绩。 社会压力“精力和‘经’力都不充沛,还面临着父母家人的期望和心理压力,有时候,会觉得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学生一语道出表面轻松的“学士后生活”背后隐藏的辛酸。“学士后”粗略算了算,发现每人一年的考研成本至少一万多元,“要是再考不上,真对不起父母这些血汗钱。” 由于“学士后”制度设定见习期,工作强度相对较低,并且没有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学士后”是那些有实力,但考研失利的学生相对理想的选择。在重新复习的这一年里,既可以在“学士后”岗位上,为社会做出贡献,缓解社会压力和自己的心理压力,又可以有时间去复习考研,并且在2年内,最多有3次机会去考研,考上就可以去读,不是违约。 解决方法要让大学生都找到工作,还得踏踏实实发展中小企业,让更多企业走出困境,以期产生更多就业岗位;同时改变过去简单加工的出口产业导向,让企业产生更多技术人才、研究人才的需求;还应放开金融、电力等垄断性行业的服务性岗位,以扩大大学生就业途径。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出来,强大起来,才会产生更多岗位,而那种对学生就业玩“拖”字战术的想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