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薛家湾镇
释义

薛家湾镇始建于1990年8月,2005年8月由原窑沟乡、哈岱高勒乡、海子塔镇、薛家湾镇的全部和原长滩乡、东孔 兑镇的六个村组成新的薛家湾镇。总面积1365平方千米,13.5万人,辖36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322个合作社。

基本概况

薛家湾镇由原窑沟乡、哈岱高勒乡、海子塔镇、薛家湾镇和长滩乡、东孔兑镇部分村社整合而成。位于准旗东部晋、陕、蒙三省交界处,地处呼、包、鄂黄金三角地带,是准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总面积1381.6平方公里,辖38个村、12个居委会、322个合作社,总户数41551户,总人口13.5万,总耕地面积13万亩。境内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尤以发热量6000大卡以上的优质长焰煤和高岭土闻名于世。全镇有煤矿57座,年产原煤5600万吨,各类引资企业79家,全部投产后,可创产值100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 2005年原薛家湾镇、海子塔镇、哈岱高勒乡、窑沟乡、长滩乡一部分合并为新的薛家湾镇,镇政府驻原薛家湾镇区。

语言

薛家湾镇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普通话和蒙古语,使用于正式场合。

但薛家湾镇汉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为晋语,属于晋语的大同-包头片方言。

基础设施

薛家湾镇交通方便,109国道横穿东西,呼准、薛魏公路纵贯南北,自治区境内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准大铁路直达大同市,薛包公路、准东铁路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呼准铁路、呼大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是内蒙古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邮电通讯方便快捷,市话装机容量达到1.8万门,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达6.6万户。 近年来,薛家湾镇市政建设不断加强,城区面积达10.8平方公里,硬化7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化面积13.2万平方米,镇区绿化覆盖率达10.5%,镇区道路形成“四横二纵一环”的城市网络,城市化水平居全市各旗第一。

发展思路

该镇立足地处自治区呼包鄂“金三角”的区位优势,准格尔煤田开发建设优势以及109国道、103省道,大准电气化铁路、呼准铁路、呼大高速等交通便捷的优势,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城乡统筹、分步实施”的思路,科学规划建设新型城镇。1999年旗人民政府驻地搬迁以来,随着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先后聘请中国建设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知名城镇规划设计科研院所,编制了《薛家湾建设总体规划》,多次修编薛家湾城镇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多个专项规划,涵盖了人居、经济、工业、环境等各个方面。经过近10年的建设,建成区由3.66平方公里扩展到14平方公里,人口由不足万人增加到16.5万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人均绿地达到9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四横六纵一外环六出口”的道路框架及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商贸区、文教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分区,使城镇规划实实在在得到了落实。

2005年村级数据

阿岱沟村:面积28平方千米,辖6个合作社,588人。巴润哈岱村:面积118平方千米,辖20个农业合作社,2112人。白大路村:面积77.3平方千米,辖14个农业合作社,1180人。白家渠村:面积70平方千米,辖13个农业合作社,1336人。百草塔村:1402人。帮朗色太村:面积29平方千米,725人。不连沟村:面积80平方千米,辖8个合作社,680户2020人。长胜店村:面积19平方千米,5898人。长滩村:面积31平方千米,1450人。城坡村:总面积21平方千米,辖9个生产合作社,365户,1161人。大饭铺村:面积23平方千米,辖5个合作社,595人。大塔村:面积16平方千米,790人。点岱沟村:面积20平方千米,1120人。门村:面积72.2平方千米,1636人。哈拉敖包村:面积58平方千米,辖15个合作社,1930人。海子塔村:面积76.3平方千米,2238人。黑岱沟村:面积24平方千米,1084人。红台子村:面积54.1平方千米,辖6个农业合作社,1007人。良安窑村:面积19平方千米,1683人。柳树湾村:面积80.3平方千米,1550人。马家塔村:面积28平方千米,辖5个合作社,978人。勉圪令村:面积52平方千米,1837人。宁格尔塔村:面积56.1平方千米,辖5个合作社,1076人。牛光圪旦村:面积19平方千米,1286人。三宝窑村:面积28平方千米,874人。苏计沟村:面积24平方千米,971人。亭子墕村:面积16平方千米,1850人。王青塔村:面积58.3平方千米,1345人。薛家湾村:面积15平方千米,3611人。巴汉图村:面积27平方千米,693人。唐公塔村:面积为76平方千米,1704人。阳窑子村:面积36平方千米,辖9个社,1508人。叶林沟村:面积35平方千米,辖9个合作社,1338人。永胜壕村:1678人。阳塔村:面积12平方千米,辖11个农业合作社,1800人。柳青梁村:面积32平方千米,1687人。

经济发展

境内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尤以发热量6000大卡以上的优质长焰煤和高岭土闻名于世。全镇有煤矿57座,年产原煤1600万吨,各类引资企业79家,全部投产后,可创产值100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2004年,薛家湾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5亿元,引进资金70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664.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500元和4925元。新的薛家湾镇组建后,通过资源整合,有煤矿27座,年产原煤1500万吨;境内世界一流的黑岱沟露天矿,年产原煤2000万吨;年产原煤2000万吨以上的准能哈尔乌素露天矿以及伊泰、伊东、西蒙、大伟等5家百万吨以上的地方煤矿。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形式大好,薛家湾镇历届领导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立足本地实际,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确立“工业立镇、工业富镇、工业强镇”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使全镇的工业经济在短短的几年内飞速增长。2007年,薛家湾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亿元,增长了15%;全年偿还债务2300万元。2008年,薛家湾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元,增长16.8%。基本提前实现了到2010年,该镇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的预期目标。工业的蓬勃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使薛家湾镇一跃成为全国重点镇,成为鄂尔多斯市经济建设的窗口。

气候水文

薛家湾镇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特点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炎热短促,春秋气温变化剧烈。降水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日照时间为3000小时以上。全年平均气温6.2℃~8.7℃,1 月份平均气温在-12.9℃~-10.8℃,极端最低气温-32.8℃,7月份平均气温25℃~29℃,极端最高温度39℃;无霜期145天;年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 境内受季风影响,夏季多偏南或偏东风,晚秋至次年早春多西北风。因近地面受涡流状湍流及地形的影响,亦常出现不定向风。风沙大,年风沙日数35~60天,最多可达89天,其中大风日数一般在半月以上。 境内地表沟谷发育,沟纹密布,河网密度为0.25公里/平方公里。北部、东部及东南有黄河过境197公里。地表径流均属黄河水系,除呼斯太河常年有水外,大都为季节性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境内河流

主要河川有:西部的束会川、四道柳川、暖水川、五字湾川、西营子川、虎石沟川等;北部的呼斯太河、大沟等;中部的纳林川;东部的长川、黑岱沟、塔哈拉川、龙王沟、孔兑沟、灌子沟。这些沟川的主要特征是:径流量小、年纪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一般是春秋流水,冬夏干涸。河流短,比降大,水流湍急,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黄河年过水量248亿立方米,国家批准黄河用水指标2亿立方米,现有80%尚未利用;年降水总量30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4.3亿立方米;地下水探明储量28.5亿立方米,年开采量0.55亿立方米;库坝总库容1.8亿立方米,年供水量5000万立方米。境内地下水受地质构造、地貌、岩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各地下水量、水质及贮存形式等存在较大差异。

地层地貌

薛家湾镇地貌复杂,地质构造简单,总体构造属鄂尔多斯单翼向斜。在古老的前震旦系基础上,分布了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很厚的沉积物,地层沉积较全。除个别地区有角度不整合接触外,各个时代地层一般均为连续沉积或假整合接触。具有沉积回旋和区域不整合的特征,境内地层基本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个构造地层。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过地壳多次的升降运动,海水不断侵退,加上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的影响,旗境沟谷十分发育,形成凹凸不平的地貌,也使中生界及其以前的古老地层裸露于地表。

薛家湾镇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中部从西边的坝梁为起点,沿东向到点素敖包一线略有隆起,形成准旗地区的“脊梁” ,为镇境南北的分水岭,也是南北自然差异的分界线。东部边缘翘起,为盆地边缘。境内大部分地区沟谷发育,沟网纵横密布,地表被切割的支离破碎。沟川河流大部分由西北向东南流入黄河,河床比降由北向南逐步增大。“屋脊”以北的部分河川径流则北向入黄河。境内无高大山脉,但相对高差较大,最低处马栅镇马栅村仅海拔820米,最高处在乌兰哈达乡,海拔1584.6米。按南北地貌差异划分为黄河南岸平原区、北部库布其沙漠区、中部丘陵沟壑区、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等四个地貌单元。

历史悠久

据考证,早在3.5万年前,准旗境内就已有了以渔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手段的古人类活动,其文化面貌与鄂尔多斯“河套人”及“萨拉乌苏文化”有相连之处;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旗境为荤粥、土方、鬼方、猃狁、林胡和白狄等部族的驻牧地,这些游牧部落同当时的中原王朝分庭抗争,时有攻伐征讨;战国时期,魏、秦、赵等诸侯势力曾先后进入今准格尔旗地区,自此开始了历史上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文化交融。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政府仿满洲八旗编制,将鄂尔多斯部落划分为六旗,准格尔旗当时称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并在今旗境东南部划出宽25公里,长110公里的地段为“禁留地” ,作为皇家牧场。清朝末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为摆脱经济困境,推行“移民实边,开放蒙荒”政策以大量搜刮押荒银,致使大片森林、牧场遭到破坏,造成大片土地沙化和严重的水土流失。从此准格尔旗地区的生态环境开始恶化,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中华民国时期,按照“优待蒙古条例” ,内蒙古仍袭清制,准旗建置如前。1948年5月,准格尔旗解放,旗府设于沙圪堵镇。1950年1月,末代王爷奇福海回沙圪堵交印,同年,准格尔旗人民政府成立,结束了封建王公在准旗的统治。

所获荣誉

建镇以来,薛家湾先后被命名为准格尔旗小康镇,鄂尔多斯市十强乡镇、科技示范镇,内蒙古文化示范镇、体育示范镇、卫生镇、十佳文明示范城关镇、十佳文明旗县城关镇、八星级文明镇,并被国家建设部、民政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