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许村镇
释义
1 浙江海宁市辖镇

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是浙江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是一个以家纺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贸型城镇。1998年3月11日,许村镇在海宁市三级干部大会上荣获市“强乡重镇”称号,嘉兴市沪杭高速公路建设先进镇;嘉兴市发展个私经济先进镇;嘉兴市双拥工作模范乡镇;海宁市工业经济发展成绩显著前八名乡镇之一;海宁市工业增加值绝对值第一名乡镇;海宁市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入完成财务支出数第一名乡镇;海宁市“十杯”竞赛“教育杯”银杯、“新风杯”银杯。

基本情况

许村镇紧依旅游名城——杭州市。320国道、沪杭铁路和沪杭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区域总面积9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82万人。是浙江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是一个以家纺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贸型城镇。

许村镇位于海宁市西端,与杭州市余杭区交界,南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25公里,北离上海虹桥机场80分钟车程,优越的区位条件为许村镇实现产业拓展之梦插上腾飞的翼翅。

许村镇是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发展个私企业重点乡镇,省科技星火示范镇,省教育强镇,省卫生强镇,省农业现代化示范镇,嘉兴市文明城镇和海宁首家强乡重镇。

许村地处江南,素有纺纱织布的深厚传统,千年的产业积淀更培育了许村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纺装饰布区域规模特色经济的迅猛崛起,为许村赢得了“中国家纺装饰布第一镇”和美誉。21世纪,世界家用纺织品市场风起云涌,许村人审时度势,以十足的气魄创建中国最大的家纺装饰城及特色园区,由此点亮中国家纺产业发展的希望之灯。

经济支柱

许村家纺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构筑起了原料供应、织造、染整、检测和产品研发、销售等一条龙的家纺装饰布产销组合配套体系。拥有实行专业化分工的325家公司型家纺企业及6000余家个体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以上企业68家、超亿元企业2家、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9 家、中国优秀家纺装饰布出口企业推荐单位11家。从业人员4.1万人,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大中城市营销人员7000多名。拥有各类织机及出纸、印花、印染等机器设备3万多台套,国内外先进设备约5700台套。主要生产销售高、中、低档的窗帘布、沙发布、床上用品、成品窗帘、地毯、桌布、台毯、枕头、垫子、浴帘等及开发销售纺织管理软件。

家纺装饰布年产8亿米,销售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三分之一,出口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超1亿米,家纺业年产值69亿元、占全镇经济总量95%,年产量、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年出口量均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被誉为“中国家纺装饰布第一镇”。

海宁(中国)装饰布科技工业园已被批准为浙江省特色工业园区和浙江省专业工业区,入园企业112家、面积2500亩、投资6.5亿元,其中引进家纺类外资项目4个、总投资153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181万美元,年产值28亿元、占总量41%。

海宁·中国家纺装饰城首期投资1.5亿元、建筑10万平方米,划分为交易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和联托运中心四大功能区块。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家纺博览会。浙江许村被面装饰布市场建筑4万平方米、纺织原料市场建筑1.5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额年均递增20%以上。

全镇已形成了以宏达科研中心为龙头和5个厂级科研所为配套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起了以宏达家纺研发中心为龙头和10个花样创意中心、 50个企业技术开发部为主体及家纺质量检测中心为配套的产品开发体系,建有中国家纺装饰网和海宁(中国)装饰布科技工业园网共2个专业网站,拥有企业服务中心、版权登记代理中心、会计服务中心和法律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和职工培训中心、成人文化教育中心等教育培训基地及规范的劳动力市场。

争取到2004年全镇家纺业产值超100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超5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纺装饰布产销、出口基地;争取到2005年海宁(中国)装饰布科技工业园总面积拓展到4平方公里以上、投资超20亿元、产值超60亿、外贸出口超30亿元,成为全国家纺装饰布生产制造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和行业导向中心;争取到2007年海宁·中国家纺装饰城拓展到350亩、投资4亿元、市场成交额超50亿、利税超30亿元,成为全国家纺装饰布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和信息中心。

许村被面装饰布市场是规模较大的专业市场,有摊位463个,1994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1998年被评为浙江省一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地理位置

许村镇位于海宁市西端,是海宁接轨杭州的桥头堡,320国道、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杭东绕城公路、杭浦高速公路和01省道贯穿境内。镇域总面积91.1平方公里,下辖27个行政村、4个社区,407个村民小组,14个居民小组,总户数24891户,总人口105873人。2008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5.5亿元、人均5.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21.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80元。全镇经济发迅速,形成了以家纺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是国际上主要的家纺产品采购中心之一,是著名的中国布艺名镇。农业上大力发展鲜切花、特种水产等高效生态农业。第三产业以各类专业市场为主。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文明镇。并被定为省政府新一轮强镇扩权141个中心镇之一。

建置沿革

镇以人民政府驻地许村自然镇命名。据旧志载:宋尚书左丞相许景衡死后赐葬盐官安义里(今许村),许氏家族居此,遂成村落,俗称许坟村,后称许村。清乾隆年间(1736~1795)成为集市。民国36年(1947)列为乙级镇。1949年6月建政为区辖许村镇。1956年撤区并乡,建为许村镇和永福乡。1958年为许村公社。1984年1月,改许村乡,1985年3月撤乡建镇。

成绩荣誉

1983年4月3日,许村出现2家联户企业,从而拉开了“四个轮子一齐转”发展经济的序幕。1984年,乡委、人民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集体企业,积极大胆发展个私企业的决策。198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列为重点工业卫星镇。1992年9月14日,全国最大的被面市场——浙江许村被面装饰布市场建成开业。1994年,许村被面装饰布市场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全国文明市场”称号;5月6日,镇人民政府成立代征办公室,加强对个私企业管理。1995年4月20日,许村镇实施“兴海工程”三年计划;11月15日,浙江宏达经编实业公司ZHQ汽车绒产品获第七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1996年5月27日,许村印染总厂实施总投资315万元的污水治理项目;10月30日,许村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1996~2010年)通过论证;12月31日,许村镇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1997年10月8日,许村镇规划250亩面积的私营工业园区。

首获"海宁市强乡重镇"称号

1998年3月11日,许村镇在海宁市三级干部大会上荣获市“强乡重镇”称号。1997年底,许村镇全部达到市“兴海工程”、“强乡重镇”三年规划各项指标。工业增加值绝对值、利润绝对值、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入完成财务支出数,均名列全市乡镇之首,经中共海宁市委、市人民政府考核验收,率先达到“兴海工程”、“强乡重镇”标准。

被批准为浙江省农村土地整理项目试点镇

1998年8月19日,经浙江省土地管理局批准,许村镇成为全省100家首批农村土地整理项目试点镇之一。该项目涉及团结、永福、新益、荡湾4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423.17公顷。搬运土方54.63万立方米,衬砌水泥渠道52465米,新增水泵4台套,铺设农用道路7450米,预计总投资1278.8万元,可新增耕地860多亩。

永福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验收

1998年11月10日,永福5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海宁市农业园区领导小组验收。该园区面积506.74亩,铺设PVC暗管3384米,建防洪闸1座、节制闸12座,建造管理用房250平方米,搬运土方8210立方米,置久保田收割机1台等,总投资135万元。

许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评审上报

1998年11月13日,中共海宁市委领导及土管局、建设局、农林局、交通局、计经委等部门负责人对《许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进行会审后,上报浙江省土地管理局。

通过嘉兴市级卫生城镇考核验收

1998年12月11日,海宁市爱卫会受嘉兴市爱卫会委托,对许村镇创嘉兴市卫生城镇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验收,认定许村镇基本达到卫生镇标准。

许村信用社被评为“百强农村信用社”

许村信用社坚持文明办社、优质服务,加强信贷管理。1998年度存款达10167万元,比上年增长31.23%,人均达397万元。信贷资产质量良好,不良贷款为3%。综合收息率为98.76%,实现利税40.5万元,1998年被评为浙江省存款“百强农村信用社”。

一方名村——永福村

永福村地处许村镇东北部,是许村镇最大的村。耕地面积4943亩,共有1446户,6223人。改革开放以来,村级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1998年,工农业总产值31352万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达164万元,人均2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粮食总产连年保持在2200吨以上,建成500亩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列入国家“九五”第一批商品粮基地之一,并已通过考核验收。

坚持“多轮驱动以兴村”的指导思想,深化集体企业改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998年全村个私企业1080家,个私工业产值19350万元,占经济总量的67?8%,农民家庭收入的95%来自个私工业。

在公共事业设施上,修筑接通沪杭高速公路长安接口处公路:建成了自来水厂,98%的村民已用上自来水;建成了嘉兴市一流的村级完全小学。1998年被命名为嘉兴市级卫生村。

一方闻人——沈国甫

沈国甫,浙江宏达经编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从1985年创办公司前身——许村经编厂起,10多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带动企业一班人,使宏达公司从创办初的近万元资产的小企业,跨入全国最大的经编织物生产企业行列,1998年完成销售收入10153万元,利税1308万元。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十分重视技术改造与产品开发相结合,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近年来共开发20多种新产品,其中ZHQ汽车绒已用于“桑塔纳”车顶内饰,并通过国家“火炬”项目验收。他还重视企业质量管理,认真实施ISO9002标准,并通过了认证。他还充分发挥工、青、妇各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公司被批准为海宁市“兴海工程”入围企业,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省文明单位;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嘉兴市优秀共产党员。

1998年镇集体荣誉录

嘉兴市沪杭高速公路建设先进镇;嘉兴市发展个私经济先进镇;嘉兴市双拥工作模范乡镇;海宁市工业经济发展成绩显著前八名乡镇之一;海宁市工业增加值绝对值第一名乡镇;海宁市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入完成财务支出数第一名乡镇;海宁市“十杯”竞赛“教育杯”银杯、“新风杯”银杯。

2 安徽歙县辖镇

乡镇简介

许村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第四批),位于古徽州府府治所在地——歙县的西北部,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21公里,东经30°00′,北纬118°18′,占地总面积65.1平方公里;东连上丰乡,南邻富堨镇,西靠徽州区,北接黄山区。全镇辖5个行政村,3256户,总人口9675人。许村水系是昉溪和升溪,两条溪流在元代高阳廊桥下汇成为富资河上游注入新安江。

乡镇发展

2007年,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重农稳镇、工贸活镇、生态立镇、旅游兴镇”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展“落实推进年”和“三大建设推进年”活动,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真抓实干,以着力实施旅游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动力,认真抓好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土地城建、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0.5万元,其中财政13.9万元,国税35.1万元,地税5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46元;招商引资新签项目3个,协议资金2900万元,到位资金1070万元,其中入县开发区项目1个;统计年度出生79人,政策外出生4人,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94.94%,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97.1%。农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水利、道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历史文化

许村历史悠久,源于东汉,古名富资里,昉溪、任公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元明清时期古建筑有200余处。民间文化底蕴丰富,特色民俗活动有舞狮、舞龙(板凳龙、草龙)、舞大刀、嬉花灯。

1996年,许村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6年,在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的名录里,许村古建筑群列入其中,包括了高阳廊桥、五马坊、大观亭、薇省坊、观察第、大邦伯祠等十五处元明清古建筑。其中观察第是纪念许氏当道员的祖先而立的支祠,现辟为许村博物馆,1997年由许村籍博士许靖华捐资维修。目前,许村古村落保护委员会已经成立。

古镇许村历史上是徽州通往安庆、池州的必经之地。许村古村落的形成有1500多年的历史,至今留存着元、明、清建筑200余处,其中有石牌坊8座,砖门坊3座、亭阁1座,廊桥1座,石拱桥2座,祠堂古民居多处,其中双洞高阳廊桥是元代许友山所建,风格别致,彩画迷人;明代五马坊、双寿承恩坊雕有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明代的大观亭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亭的一二层楼板、大梁上绘有“双龙戏珠”等清晰的图案,底层四壁还有“八卦图”,在众多的明清古民居内,如许世达宅、许本智宅等,都有精美的砖雕、木雕和古家具,在昉溪桥边还有一巨大磐石迎河而立,名为“任公钓台”,据查这是南朝文学家任昉隐居许村垂钓石上而得名。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9307

男 4720

女 4587

家庭户户数 2852

家庭户总人口(总) 9240

家庭户男 4672

家庭户女 4568

0-14岁(总) 1921

0-14岁男 973

0-14岁女 948

15-64岁(总) 6555

15-64岁男 3365

15-64岁女 3190

65岁及以上(总) 831

65岁及以上男 382

65岁及以上女 44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940

3 江西婺源县辖镇

乡镇简介

许村镇位于婺源县西南部,毗邻瓷都景德镇、德兴、乐平三市,辖 7 个村委会和 1 个镇办林场, 53 个自然村, 3330 户, 1.3 万人。全镇 156 平方公里,有耕地 2.1 万亩,阔叶林 19.3 万亩,杉木林 1.2 万亩,毛竹林 0.86 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 85% ,活立木蓄积量 40.6 万立方米。乐安河支流由北向南蜿蜒而下,沿河建有二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 520 千 瓦,小(二)型及小型水库 36 座。

许村镇位于婺源县西南部,毗邻瓷都景德镇、铜都德兴、乐平三市。东邻中云镇,南连太白镇,西接珍珠山乡,北靠赋春、镇头两镇。土地总面积325905亩,镇政府所在地许村距离县城38公里,距离景德镇46公里,交通快捷便利。1994年12月撤乡设镇,2005年4月撤凤洲乡并入许村镇。许村镇现下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和1个镇办林场,总人口18363人,均为汉族。

许村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镇区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资源丰富。许村镇既是粮区又是林区。水田面积22993.5亩,人均水田1.32亩,全镇年产粮食达9970吨。全镇有林地面积26万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79.97%,森林覆盖率达85%,人均林地15亩/人。境内生态环境优美,珍贵树种丰富多样,有红豆杉、罗汉松、樟木、楠木等等。林间野生动物时常出没,有过金钱豹、穿山甲、山羊、麂、猫头鹰等珍希保护动物。拥有1万立方米以上山塘水库28座,蓄水量186万立方米。养殖水面达970多亩,有效灌溉面积15000亩。拥有茶园2300多亩。镇内古建古迹诸多,且保存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有许氏徽商豪宅、怡心楼等,令不少游客驻足欣赏,流连忘返。保存完好的古石桥有22座之多,有名的“和睦桥”是代表当地农民民风淳朴的一个历史见证。全镇劳动力资源富余。每年有二三千平均年龄轻,文化程度高的人离开所承包土地,外出从事经营活动。

经济发展

近几年,许村镇党委、政府按照“扬生态龙头,兴种养大户,拓集镇建设,填旅游空白”的经济发展思路,坚持生态立本,工业兴镇,林果富民的经济工作方针,努力建设婺源县西南方的生态大镇和经济强镇。兴建了三个农业基地:以汇森园林和杨翔苗木为主的花草苗木基地,周溪鹅鸭孵化基地,林场朗湖笋竹两用林基地,逐步壮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招商引资兴建了瑞源经编针织厂,改制原婺源香料厂为江西婺源方正化工有限公司,并引导方正和方园两化工厂进行技改、节能、增效和新产品试投产,促进仁洪木制品厂等木竹企业进行深加工,镇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大促进经济总量迅速增长。

基础建设

2000年以来,许村镇实施了“千户沼气生态工程”,大力建设沼气,目前全镇建有沼气池1333座,全镇近30%以上农户以沼气代柴,年节约六千多方木材,并起到了净化环境、保持水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作用。

集镇建设日新月异。1997年在原泉田商业街基础上,再延伸标准化街道300米。2003年又兴建了许港商贸街,并有许村农村信合大楼、工商行政大楼、财政大楼、卫生院门诊大楼、电管所大楼相继落成。今年还实施了“万香公路”的改造,使集镇功能日趋完善。

许村镇党委非常注重教育投资。1998年9月许村中心小学教学大楼落成,1999年新建许村中学综合教学大楼,2003年仁洪美亚保险希望小学和周溪云峰希望小学也相继落成。同时还建筑了中学教师宿舍楼,学生住宿楼等。

行政辖村

许村村 引董家村 汾水村 朗湖村 盘山村 仁洪村 周溪村 项家埠村 曹村 土桥头村 小港村 祊坑村 中州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3075

男 6857

女 6218

家庭户户数 347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951

家庭户男 6763

家庭户女 6188

0-14岁(总) 3310

0-14岁男 1714

0-14岁女 1596

15-64岁(总) 8948

15-64岁男 4768

15-64岁女 4180

65岁及以上(总) 817

65岁及以上男 375

65岁及以上女 44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241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