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志伟 |
释义 | 1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原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个人简介原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2009年6月底因博士生论文造假被著名电视台凤凰卫视曝光 男,1954年6月出生,江苏溧阳人。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被省委免去在校一切职务。 ◎ 教育简历1977年12月,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 1985年0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医学硕士学位; 1986年00月,在中山医科大学进修医学心理学; 1987年02月至1987年07月,在大连外国语学院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学习; 1987年10月至1989年10月,由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研究生院留学进修; 2002年09月至2005年07月,在职攻读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 1993年01月至1993年07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委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学习; 2002年04月至2002年08月,在中山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合办的广东省首届高级公务员公共管理研究班学习。 ◎ 工作简历1977年12月,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基中诊教研室助理、讲师、副教授,兼任中基公共实验室主任。 1993年06月,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部副主任兼党总支副书记, 1994年01月,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1994年11月,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处长、研究生党总支书记, 1997年12月,被评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9年07月,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 2001年07月,转评为教授。 2005年04月,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校党委副书记。 2011年10月,免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职务。 ◎ 社会兼职国家教育部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广东省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学术带头人,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委员、 全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副理事长、 广州留学回国人员学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医药学刊》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新中医》等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 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中医药学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1988年主持的《中西和结合医学による新しく、预见性と有效性の高い精神医学建设の试み——生理.心理.社会三水准に跨がる临床实践と讨论を通じて》研究课题获得日本政府方面的资助,先后在日本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2册。多次参加日本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发言,多次应日本神户中医研究会邀请做中医证候与诊法研究专题报告会,得到日本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专著10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并取得多项教学科研成果。 ◎ 公开发表论文1、建立入学考试管理体系选拔中医药拔尖人才《卫生软科学》 2000年第1期 2、大鼠红细胞膜钠泵活性与造模实热证、虚热证的关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3、实热证、虚热证模型大鼠肝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研究《中医诊断学杂志》1999年第2期 4、实热证、虚热证大鼠血清T3、T4、rT3、TSH含量变化及意义《国医论坛》2000年第1期 5、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增创研究生教育新优势《中医教育探索》 2000年第1期 6、安寐汤治疗失眠126例疗效观察《新中医》 2000年第6期 7、谈中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之思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年第2期 8、谈中医学研究生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中医教育》2000年第3期 9、适应科技创新人才需求建立科学招生管理体系《医学教育》2000年第3期 10、构建21世纪针灸研究生课程《医学与社会》2000年增刊 11、实热证、虚热证造模大鼠甲状腺超微结构及功能对比研究《中医杂志》2001年第1期 12、实热证、虚热证造模大鼠甲状腺超微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联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年第3期 13、实热证、虚热证造模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线粒体定量分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年第8期 14、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揽要《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6期 15、实施新的教改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医教育探索》 2002年第1期 16、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的神经内分泌和行为学的调整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 17、逍遥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4年第5期 18、逍遥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海马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9、逍遥散对慢性心理应激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年第1期 ◎ 出版专著1、《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2年7月 2、《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主编科技出版社 2003年4月 3、《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主编科技出版社 2003年4月 4、《中医基础理论网络课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5、《中医学熟读精选》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0年4月 6、《中医执业医师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6月 7、《中国现代科学全书.医学》长春出版社2000年3月 8、《跨越世纪走向未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 9、《邓铁涛学术思想研究》华夏出版社2001年10月 主持在研课题情况(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逍遥散抗心理应激损伤学习记忆的神经突触可塑性机制(2002年) 国家教育部教改项目: 1、中医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高等中医药教育思想变革及观念更新研究(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 3、中医基础理论网络课程 国家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 中医热证微观辨证及基因表达的对比性研究 2000-200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 1、健康人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2、面向21世纪中医药研究生学位课程与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 1、防治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创新中药——“心肌康“胶囊的开发研究(2002年) 2、复苏后脑组织一氧化氮与P53基因表达的关系及中药的影响省科委重点攻关课题 3、瘀血舌象多指标、多途径、多方法的计量诊断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局2000年度科研立项课题(重点资助项目) 完成课题情况 1、胃癌血瘀证候发展过程中PCNA及癌基因表达的研究大学基金课题 1998-2000 2、化痰降浊为主治疗脾虚型脾胃病证的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大学基金课题 1998-2000 3、实热证虚热证在细胞能量代谢方面的比较研究省中管局 1998-2000 ◎ 获奖情况一、成果奖 1、 “中医药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 2004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中医望诊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获2000年度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痰瘀相关理论及其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得200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中医诊断学诊法(望诊)CAI软件研制开发》获1999年度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5、《中医望诊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获2000年度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6、《适应科技创新人才需求建立科学招生管理体系》获2000年度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7、《跨越世纪走向未来》1998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8、《痰瘀相关理论及其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应用基础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 9、《调肝治法调控心理应激NIM网络的作用研究》获2004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荣誉奖 199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1993年被广东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1992年被评为广州中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1995年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先进工作者 1999年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199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被评为“教学先进单位” 199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从1995年起,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 小儿胸心外科学教授徐志伟 ,男 ,1952年7月出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胸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委和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胸心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和小儿外科学会委员,入选首批上海卫生系统培养学科带头人“百人计划”,博士生导师。2001-2003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2004 年获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2004 年获 上海市卫生系统”十佳医生“。 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一直从事于小儿先心病的外科治疗。1986-1987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心血管外科作为临床研究员工作学习,多次参观学习世界各地主要小儿心血管中心。对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和基础有较深入的研究,包括深低温停循环,深低温低流量的转流技术和脑功能保护。对婴幼儿各种复杂先心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包括单心室,三尖瓣闭锁,功能性单心室的Fontan手术和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大动脉转位术,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和完全性房室通道的纠治术,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缺的大动脉转位纠治术等,在国内取得领先地位。同时在国内首先开展先心病外科治疗的急诊手术。2001年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一等奖,03年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04年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等。 在临床上不断开展新手术技术和方法。采用自体肺动脉重建右室流出道方法,解决同种带瓣管道来源不足的困难。为出生6小时的新生儿成功地施行了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大动脉转位术,受到社会媒体的多次报道,目前已完成200余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手术,死亡率5%。同时开展大动脉转位术和心内隧道方法治疗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缺;在体外循环下同时纠治复杂先心伴气道狭窄;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纠治主动脉弓发育不良,主动脉缩窄和室间隔缺损;双调转术(Double-Switch手术)的临床应用;快速二期大动脉转换术等,填补了国内空白,发表论著60余篇。 3 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徐志伟:男,1956年出生,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计算所副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国际联络工委主任。在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技术、机群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高性能服务器体系结构、安全操作系统、机群和网格系统的知识管理方面有深入研究。 徐志伟:男,1956年出生,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计算所总工程师,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 国际联络工委主任。 个人简历 1978.2-1982.6: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3.9-1984.12:美国普度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5.1-1987.8: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1985.1-1996.6:在美国罗格斯大学、纽约工业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地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5.5-至今: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 1996-2000.3:任中科院计算所智能中心研究开发部主任,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等职。 2000.3-至今:任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助理、副所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本人研究方向 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技术、机群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高性能服务器体系结构、安全操作系统、机群和网格系统的知识管理。 研究领域及主要工作 回国前参加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空军部、海军部等资助的性能评价、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程序设计等科研项目。1995年5月回国以来,做了下述方面的科研工作: 1、曙光超级服务器的研制。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参加了863计划重大项目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系列的研制,任总设计师,负责总体设计工作。1998年10月起参与了曙光3000的预研。 2、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的研制。1999年4月至2000年12月,参加了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的研制,任技术总体组长,负责总体设计,并主持“网格系统软件”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3、安全超级服务器的关键技术。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负责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的基础研究项目“安全超级服务器”的研究。 4、可扩展并行计算的理论研究。1995年5月至今,从事了可扩展并行计算系统的体系结构、程序设计、性能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5、基于Linux的机群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6、织女星网格。 主要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1988年获罗格斯研究员奖 ·获得200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论文 [1] 徐志伟,李皓,李伟,刘淘英,"关于支持发育计算的网程结构的若干注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第40卷,第12期,第1816-1820页,2003年12月。 [2] Z. Xu, W. Li, H. Fu, Z. Zeng, "Mathematics Education over Internet Based on Vega Gri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Technologies, 1(3), 1-13, 2003. [3] Z. Xu, G. Bu, "A Theorem on Grid Access Contro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vol. 18, No.4, July 2003, pp. 515-522. [4] 徐志伟, 一种主动存储计算机模型,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第39卷,第8期,第898-901页,2002年第8期。 [5] 徐志伟, 李伟, 织女星网格的体系结构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第39卷,第8期,第923-929页,2002年第8期。 [6] Z. Xu, W. Li, "Vega Grid: A Computer Systems Approach to Grid Research", Keynote speech paper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rid and Cooperative Computing (GCC 2003), Shanghai, China, December 2003. [7] Z. Xu, "Vega Grid: Towards a Man-Computer Society", Invited speech a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telligence, Halifax, Canada, October 2003. [8] Z. Xu, N. Sun, W. Li, and T. Liu, "Dawning Superservers and the Vega Grid", Keynote speech paper at HPC-Asia 2002, Banglore, India, December 2002, pp. 3-8. [9] Z. Xu, N. Sun, D. Meng, W. Li, "Cluster and Grid Superservers: The Dawning Experience in China", Invited speech paper at the Thi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uster Computing, Los Angeles, USA, October 2001, pp.351-358.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徐志伟:工学博士,博士后 1993.9-1996.6 山东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 1996.9-1999.7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博士); 1999.10-2001.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控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2001.12~至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和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教授); 期间2001.6~2001.9,2002.3~2003.3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与辅助工程系高级访问学者; 所属学科:工程力学、测试技术及仪器; ◎ 主要研究方向1.自适应智能结构;2.结构振动主被动控制;3.智能结构有限元分析(工程力学) ◎ 科研情况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1项,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1项,南航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项以及其他多项横向科研开发项目等。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加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十一五航空预研项目、国防863项目等多项科研工作。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其中四篇被SCI收录,十余篇被EI收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