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兴隆洼骨笛
释义

兴隆洼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距今8000年左右,是红山文化的重要源头。兴隆洼骨笛出土于兴隆洼遗址,该遗址曾出土世界最早的玉耳环及规划有序的环壕聚落。这只骨笛于1986年出土后一直保存在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资料库,经专家认真修复和笛子演奏家的反复摸索吹奏,使8000年前的古韵得以重回人间。

简介

发现过程

在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8000年骨笛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出土的距今8000年前的骨笛,在经历了12年的封存之后,通过精心的修复实验,终于吹响了《牧歌》、《欢乐颂》等悠扬的乐曲,从而将中国乐器史向前推进了约3000年。兴隆洼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距今8000年左右,是红山文化的重要源头。骨笛出土于兴隆洼遗址,该遗址曾出土世界最早的玉耳环及规划有序的环壕聚落。

中国社科院刘国祥教授介绍说,骨笛于1986年发掘出土后,一直存放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库。2009年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借回赤峰,进行了研究实验,通过技术手段对骨笛进行了复原修补。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认为,这只骨笛是目前发现的西辽河流域最早的、音律最准、音孔最多的骨质笛乐器,有完整的7个音阶,表明早在约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乐器的制作技术。对这支骨笛的研究,能够使我们重新审视古人类科技发展水平和古代人类的社会形态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

重要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召开发布会,宣布兴隆洼遗址发掘出土的约八千年前的骨笛能演奏完整乐曲。这一研究成果把中国乐器史向前推进了约三千年。据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赤峰学院院长席永杰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对兴隆洼文化的研究,前不久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将1986年在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出土、后一直存放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库的约八千年前的骨笛报批取回,进行了深入研究。

据介绍骨笛取回后,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通过技术手段对骨笛进行了复原修补。发布会上,赤峰市竹笛研究会会长杨国庆用出土的骨笛现场演奏了《国歌》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两个曲目。骨笛奏响了天籁之音,有完整的七个音阶。 席永杰说:“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支骨笛把中国乐器史提前了约三千年。”他认为,这支骨笛的成功演奏,表明早在约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乐器的制作技术。对这支骨笛的研究,也使我们重新审视古人类科技发展水平和古代人类的社会形态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兴隆洼文化是东北亚地区十分发达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在中国考古学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迄今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距今7250-8000年。

骨笛演奏

“经过科学复原和专业测试,我们终于揭开8000年前兴隆洼骨笛关于材质、音域和演奏指法的谜底,现在请大家一起欣赏8000年前骨笛演奏出的七音阶古韵。”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在近日举行的兴隆洼骨笛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说。8000年兴隆洼骨笛研究成果发布会和座谈会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内蒙古队驻地——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举行,来自国内的30多名考古界、音乐界专家和媒体记者聆听了首次公开吹奏的骨笛声。

有着8000年历史的兴隆洼骨笛发出精准的七音阶古韵声调,让悠扬的《草原牧歌》和古曲片断久久回荡。“太神奇!”“太震撼!”“太不可思议!”一连几个感叹词,表达了赤峰市竹笛研究会会长杨国庆教授吹奏骨笛之后的激动心情。“我在这支骨笛上反复进行各种演奏指法的尝试,目前已可以通过3种指法变调吹出完整的清乐七声调式,可以证明我们8000年前的祖先在生活、生产、祭祀中,用熟练、熟记的乐谱进行变调吹奏”。杨国庆教授强调:“先人那时已熟练掌握了制笛技术与演奏方法,并达到了相当精准的程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