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阳镇
释义
1 福建尤溪县新阳镇

新阳镇为一地名,作为中国乡镇的名称主要有: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新阳镇,位于尤溪县境西南部,北纬25°58′~26°09′、东经117°57′~118°05′之间,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47公里,全镇总面积265平方公里,总人口46356人;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位于麦积区西北部,区域面积86.6平方公里,共有约一百余个自然村,人口约12万。

行政辖区

新阳镇是三明市农业人口第一大镇,新阳镇位于尤溪县西南部,距县城48千米。北纬25°58′~26°09′、东经117°57′~118°05′之间。面积26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3个行政村。卜布公路过境。

邮编

365118

代码

350426104:~001新兴居委会 ~201高士村 ~202中洋村 ~203夏阳村 ~204坎里村 ~205下桥村 ~206文山村 ~207池田村 ~208上井村 ~209林尾村 ~210登山村 ~211宝山村 ~212龙益村 ~213建新村 ~214溪坂村 ~215上地村 ~216龙上村 ~217南芹村 ~218葛竹村 ~219双鲤村 ~220中心村 ~221大坋村 ~222大建村 ~223瓷厂村

沿革

1959年建新桥公社,1981年更名池田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辖23个村、387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池田村。1992年建新阳镇。1997年,面积266平方千米,人口4.6万,辖池田、大坋、龙上、中心、瓷厂、上地、双鲤、大建、南芹、葛竹、溪坂、建新、龙益、林尾、上井、文山、宝山、登山、下桥、坎里、夏阳、高士、中洋23个村委会。

交通状况

镇区距县城48公里,镇内交通便捷,有新-尤,新-管,新-文,新-梅公路干线,是通往三明、闽南金三角交通要道。2007年,投资3280多万元铺设西城至新阳三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历史人文

新阳历史悠久,早在唐开元二十九年尤溪建县伊始,它就是一个“十里龙灯彻夜明”的繁华乡里。明正统年间,此地曾造一座石墩木架结构,上建有雨盖的木大桥(命名乘驷桥),桥型新颖,群众俗称新桥。历史素有新桥“农贸市场”之称,每逢农历“三、八”开墟,附近几个县的群众聚集在此进行土特产交流,是闽北久负盛名的农村圩市。解放初设县第六区,1955年改为新桥区,1958年撤区成立万能公社,1959年更名为新桥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新桥工委,1962年撤销后,称新桥人民公社。1981年因与泰宁县的新桥公社同名,以公社驻地村为社名,改称池田公社。1984年10月撤社建乡,沿用池田乡。1992年7月撤乡建镇,经省民政厅批准命名新阳镇。新阳镇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自北宋庆历年间至清朝共有进士13名,举人4名,贡生52名,廪生16名,秀才225名。北宋庆历六年丙戊(公元1046年)林积登进士弟,为自尤溪置县,上京登科弟之始。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公元1546年)进士詹荣官至兵部左侍郎(代行尚书职权)。清末名医杨英材、近代名人卢兴邦等杰出人物名闻遐迩、至今传颂。解放后,全镇高考录取全国重点大学有清华、北大、复旦、厦大等重点院校,截止2007年,考入大中专深造的有4000人以上。现任副处级或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02人,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建筑景观

新阳镇古建筑众多,夏阳文峰寺、金盘寺、郭氏三堂厝、双里铜盘庵、卢公庙、卢兴邦旧居、上井夫人宫庙、龙益陈氏五角楼、高士詹荣纪念馆等闻名全县。1992年11月,双鲤村见龙桥和公馆峡民居被列入尤溪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木构单孔廊屋桥见龙桥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建筑精美,保持良好,民国公馆峡民居,雕梁画栋,宏伟壮观,布局和谐,风格古朴。

气候与物产

全镇地势,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由北而南形成一条狭有盆地,东有海拔1298米的棋盘顶和972米的孔北山,北有1271米的银凤亭,南有1095米的大帽山,西有891米的春峰峡顶。全镇平均气温为17℃至18℃,平均降雨量1774毫米,无霜期280天,非常适宜亚热带植物的生长。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拥有林地面积277514亩,其中商品林210444亩,生态公益林49232亩,毛竹13000亩,森林覆盖率75%。

新阳镇是尤溪县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黄豆、木薯、茶叶、烟叶、甘蔗、各种瓜类等。食用菌有蘑菇、草菇、木耳、灵芝、茯苓、姬松茸等。水果主要有柑桔、金柑、红心柚、板栗、油柰等,其中名优水果红心柚,种植面积700亩,年产量达500吨。土特产品有天然红菇、红曲、粉干、草席、陶瓷等,也享誉全县。

基础设施

镇主要河流有新桥溪,源于银凤山、大帽山,由北向南流至夏阳小溪尾;高士溪源于大田县文江乡,两溪在夏阳辛口坂汇合,流至中洋德州自然村,经大田县梅山乡的沧州、卜溪转坂面乡境内汇入尤溪。境内小支流纵横密布,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全镇现有大、中、小型发电站19座,装机容量5085千瓦。邮电通讯、广电设施完善,全镇程控电话装机5000多部,小灵通500多部,宽带信号接入洋面11个行政村,移动、联通有效网络覆盖每个行政村,闭路电视覆盖率达98%。全镇2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饮水工程日趋完善,集镇自来水厂日供水可达500吨。富绕的物产,便捷的通讯,充足的电力以及优质的服务,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

经济社会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末以后,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5060万元;农业总产值34963万元,规模企业产值完成2315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45元,村财收入787万元。

文教卫生

文教卫生事业日趋完善。镇文化活动中心活动面积600多平方米,活动器材配套齐全。镇新建全市第一个乡镇室内体育馆1座,地掷球场1个,门球场8个,政府花园、河滨公园绿地安置14件健身器材,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被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民体育协会授予第七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镇有完中、初中各一所,完小16所。2007年投资660万元新建新阳寄宿制中心小学,投资250万元新建尤二中的学生公寓楼,全镇适龄学生完全实现了就近就读。全镇医疗保健机构43个,中心卫生院建成一级甲等医院,基本做到就近就地治疗,保障了人民看病方便。

工企业

工企业快速发展。全镇现有企业3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洋益纺织服装有限公司、金益纺织有限公司,其它私营股份制企业和个私企业29家。1987年创办的洋益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拥有纺纱、织布、染整、服装四条生产线,成为全县纺织企业的龙头。2007年实现产值17283万元,年创税利284万元,吸纳劳动力就业470人。全镇已形成了纺织、服装、木竹加工厂、铅锌矿、精制茶厂、陶瓷、活性炭厂等一条龙产业链。一个农业强镇、工业重镇、科技兴镇、山区重镇的格局正在形成。

2 甘肃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

镇情概况

新阳镇位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南缘,行政区划上属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距天水市区27公里。新阳镇是一个地理范畴,包括四个乡镇——新阳镇、琥珀乡、五龙乡、凤凰乡。共有约一百余个自然村,人口约12万。

新阳镇位于麦积区西北部,东邻秦州,西与甘谷毗邻,北与秦安接壤,区域面积86.6平方公里。辖有24个行政村, 155个村民小组,20个镇属单位, 6871户,农业人口33470人,非农业人口96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3630人。耕地面积4.7万亩,其中川地0.4万亩,山地4.3万亩。境内渭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陇海铁路、宝兰铁路纵贯东西。新阳渭河公路大桥连接南北,北甘公路穿越全境。镇村公路四通八达,田间农路成网,交通十分便利。

自然环境

新阳镇是由渭河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河谷盆地。其河北属于黄土高原南缘,河南属于西秦岭北支系山脉。新阳镇川区海拔1100米左右,南北山区海拔高度在1300米至1800米之间,新阳镇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适当,属于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度,最冷月为一月,最热月为七月。年降雨量500毫米至600毫米,一年有两个降雨峰值,七月多属于雷雨;从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由于受冷暖锋面交汇形成的华西秋雨的影响,多为连绵数日的阴雨天气。

经济发展

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农村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商贸兴镇,产业富民,山川连动,科技推动”四大战略目标,走“依托项目振兴,面向市场发展,深化改革增效”三条路子,按照“山药川果、高畜低禽”和“上青中红下紫”的产业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全区将“三新阳地区建成全市最大的高效农业主产区和畜禽养殖示范基地”,全镇上下坚持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镇经济总收入6370.37万元,农业收入5192.67万元,镇财政收入205.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9783.20吨,人均产粮292.2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3元。

新阳镇商贸活跃。以新阳综合农贸市场为主体的商贸业日益繁荣,年成交额已突破821万元大关,市场上百货齐全,物美价廉,深受周围乡镇及邻县群众的青睐。境内陇海线、宝兰线设新阳镇车站,渭河上架有铁索钢板吊桥和新阳渭河公路大桥,横跨南北,镇村道路纵横交错,交通非常便利,发往兰州、天水、甘谷、秦安的客车全天候营用。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镇24个行政村都通电、通邮。截至2007年底,全镇已开通程控电话4731部,移动电话2145户;境内有130、139通讯网站、地面卫星插转站各一处,郭王、上池“2+1”,温集、赵庄“8+1”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四处,方便、快捷、清晰、逼真的服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猛。物产日渐富足,杏子、葡萄、胡大苹果等果品因色泽鲜美、风味独特而闻名,果农的品牌意识业已形成,到2007年底,全镇的葡萄、加工型苹果、红苹果等林果面积累计达到14000多亩。畜牧养殖业发展壮大,畜禽规模养殖户达到700多户,畜禽饲养量突破138000只(头),已有养殖场12个,肉禽蛋产品已远销兰州、西宁、新疆、内蒙等市场,年创经济效益500多万元。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以坚山、杨岘等村为示范点,带动凤凰9村种植中药材3000亩,积极推广新品种洋芋种植5000亩,农村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累计全年输转劳动力8700多人次,增加收入5200万元。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对新阳水泥厂、霍坪砖厂、胡大砖厂、温集砖厂等企业深化改革,年产值已超过4000万元,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基础设施

道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新修通村公路63条112公里,实施砂化56条98公里。建成了凤凰泉人饮工程和新阳镇安全人饮工程,解决了全镇的人畜吃水难题。积极实施以 “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了郭王、张坪、坚山、新寨、温缑等15村1650户沼气池建设。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完成了温集、王庄、赵庄等村的农业综合开发,大大提高了田地产出效益,新修农田基建,在凤凰片区建成水平梯田3020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村镇面貌日新月异。完成了新阳镇农贸综合市场建设和新阳司法所、新阳法庭、新阳供电所办公楼建设工程,建成了新阳镇政府办公大楼,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积极争取,多方筹资,实施了胡大、裴峡、王庄3村堤防项目和当铺沟治理项目,完成了赵庄、杨岘、温集、郭王、胡大4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完成了主街道硬化、亮化工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市列胡大村、区列裴峡村为重点,推进温集、赵庄、杨岘等村的新农村建设有了新进展,完成小巷道硬化30条22800平方米。

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全镇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24所,教师375名,学生6561多人。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增加,办学条件日趋完善,教师队伍素质和学校的生源及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逐年提高。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以新阳卫生院和新阳卫生院席西分院为中心,30多家村级卫生医疗保健站及40多家个体诊所为网络的医疗机构遍布全乡,广大群众就医非常方便。

发展展望

伴随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劲东风,勤劳、智慧的三万四千多新阳人民,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改革和发展两面旗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定能取得新阳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新的更大成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