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进士坊
释义

石狮市进士坊

据史料记载:石狮进士坊建于明嘉靖24年,由福建布政使萧晚、泉州知府程秀民等为进士黄鳌而立。碑坊为四脚亭式石筑结构,原高6米,现高5.2米,占地16平方米。亭子正面有“进士碑”三字,上署“奉议大夫黄鳌”大字。但如今这一碑坊,不仅看不到当年的风采,而且根本见不到碑坊上所署文字的影子。“上面署的字,文革时就被石灰覆盖掉了。因当时说这是‘四旧’”。见有人专门来看碑坊,附近一位开店的黄老先生特意过来给记者指点。他说,他仍清楚地记得儿时随大人在这一碑坊下乘凉的情景。但现在这个残破的样子,无论大人小孩都不愿光顾了。黄老先生认为,既然是文物保护单位,又是泉州境内留存下来少有的古迹,应该得到应有的保护,像现在这样破破烂烂的,哪天倒塌都不知道。

莆田市进士坊

进士坊位于莆田平海镇平海村西门,明代里人黄杭于嘉靖二年(1523年)登进士。次年地方官为其建立坊表。坊石构为仿木单檐歇山式,单间二进方柱,通高5.7米,面阔4.16米,进深3.9米。中门2柱,左、右门各4柱,左、右2块刻小字“福建监察御史王以、徐州、左布政使夏从书,右布政使陈锡,按察使舒晟,佥事吴昂”,“兴化知府朱衮同知李缙,通判何晋、推官朱鼐,莆田县知县赵叶。为嘉靖癸未科进士黄杭立”。

潮州市四进士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四进士坊,在大街。为明正德丁丑科进士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建。”明正德丁丑为正德十二年(1517)。

萧与成(1494-1579),字宗乐,号铁峰,潮阳人。明正德八年(1513)解元,十二年登进士。

陈大器,字国成,号石塘,潮阳人。明正德十一年(1516)举乡试第二,次年成进士。

薛侃(1486--1545),字尚谦,号中离先生,揭阳龙溪(今属潮安庵埠)人,性至孝。明正德十二年(1517)登进士第。

苏信,字宗玉,号确轩,饶平人。少习经书,家贫勤学,早有文名。中进士后,官监察御史。

四进士坊,原在太平路四进士亭巷口。坊字两面同。据《潮安县城关镇亭坊简略史迹》(1951年抄本)记载:上枋镌“正德丁丑科”,又镌“潮州知府通判丘黄范、推官秦□为翰林院修撰萧与成、陕西道御史苏信、河南道御史陈大器、行人司正薛侃建。”

坊为四柱三间四楼石坊,四柱前各有一根戗柱斜撑,第三层正中系一双面镌刻行楷“恩荣”二字竖直花肚,雄伟壮观。坊于1951年拆除。

此次按原貌重建于太平路四进士亭巷口南侧,上枋镌“正德丁丑科”,匾额右镌“为翰林院修撰萧与成、陕西道御史苏信、河南道御史陈大器、行人司正薛侃立。”左镌“潮州知府丘其仁,通判黄洪、范惟恭,推官秦僎”。

文昌市进士坊

进士坊,又称“风宪坊”。高6米,宽8米,三间四柱,全石结构,前后使用护掌,为明代风格。整体造型丰满优美、庄重朴实,典雅大方,虽然浮雕和文字部分经历沧桑岁月的洗礼已有所风化,可坊柱凿刻有凸形的装饰线仍清晰可辨。柱间施月梁,梁下有透雕神鳌的套兽和“如意”云头,上下噬嗑,紧紧锁固着坊梁正檩,承托着楼顶。尤其隔扇明面刻有四块凸形的“渔船”、“牌坊”、“万福”、“架鼓”图案,活灵活现,情趣盎然,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明间专额石上的石牌匾,正背面刻“恩荣”、“王音”二字,坊额两面刻有斗大的“进士”二字。正面坊额刻小字上款:“钦差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盐法巡抚广东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使王业诰、钦差巡按广东兼管清军盐法监察御使梁天奇、广东承宣布政使徐绍源、广东提刑按察使右布政孙朝肃为”;下款:“万历甲辰科兴同进士出身广西布政司右参政钦差整饬广州管柳州庆速思恩等处兵部道邢祚昌。崇祯四年岁次辛未季冬吉旦立”。这是文昌现存唯一的明代石牌坊,已经有375年的历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