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鸣 |
释义 |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谢鸣,1957年6月出生,安徽怀宁人。三级教授。1982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后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中医药专家王绵之教授,为首届方剂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生平199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长。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务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方剂学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实验方剂学》、《中国临床康复》等杂志编委,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客座教授,美国生理学会会员。长期从事中医方剂学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兼事复方中药新药研制。主要研究领域为方剂学基础,研究方向为中医方-证相关、方剂效用及其物质基础、复方-生物效应模式。先后主持完成各类科研课题多项,获部级以上成果10余项。其中“中医补血法研究”以系统总结中医补血组方规律、提出中医补血组方合理性的现代实证思路并进行有效探索获北京中医药大学1991年科技成果二等奖; “中医验方咳宁冲剂的系统研究”以多学科紧密合作并以较高水平完成咳宁验方的新药研究、对我国中药三类复方新药的研制具有模式意义获北京市199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药防治失重下的骨盐丢失”和“航天载人不同时相的中医辨治研究”以运用中医经验和理论解决航天载人中多系统生理适应问题分别获2001年和2003年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2007年因“航天特因环境下机体适应的中医药干预”课题获得200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进步一等奖。 临床经历早年跟随安庆地方名医学习中医,基本功扎实。后跟随导师王绵之教授出诊,擅长治疗肺系疾病、脾胃疾病、过敏性疾病、妇科疾病、甲状腺疾病、产后中医药调养及老年保健等。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谢鸣,男,硕士,研究员,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浙江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理事,国际园艺学会猕猴桃工作组成员,《果树学报》和《浙江农业学报》编委。 1982年1月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本科毕业,后获浙江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82年2月到浙江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期间1985.5-1986.6,在日本国山形县园艺试验场进修,1995.10-1996.5,在日本香川大学农学部做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1)水果育种及生理研究,主要包括草莓优质抗病育种及设施栽培生理研究,猕猴桃、桃等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蓝莓等新一代浆果品种选育;2)果实品质调控机理及技术,主要包括果实糖、酸积累与调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及品质调控物化产品研制。 现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主要果树高效农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主持2项省重大“水果增糖减酸生物制剂研制及产业化”、“特色果树设施与移动式栽培及其在环境美化中的应用”;主持省“ 三农五方”项目“蓝莓品种适应性分析及示范” 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参加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948及省重点等多项课题。 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中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的“浙江主要名优水果新品种选育及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和“猕猴桃产业化配套技术”项目先后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多个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5-2007年);‘华特’猕猴桃于2008年获国家品种权;育成草莓和猕猴桃品种各1个通过省品种认定。 职 称 职 务 1.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 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 3. 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站长 主要学术兼职1. 中国园艺学会理事 2. 《果树学报》和《浙江农业学报》编委 3. 国际园艺学会猕猴桃工作组成员 4. 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副理事长 5. 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常务理事 6. 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理事 7. 浙江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 8. 中国柑桔学会理事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学习简历1979.9-1984.7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供热与通风专业学习并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0.9-1993.3 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工程热物理专业学习并毕业, 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0.9-2006.8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工程热物理学科学习并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6.10-2001.3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后为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工作,讲师、副教授; 2001.3-现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航空航天热物理所工作,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学科工程热物理 研究方向热辐射传输与耦合换热、表面辐射特性和粒子辐射特性理论与实验研究、目标红外热像理论建模、空气调节理论与系统设计和设备。 论著成果1、谢鸣、李玉秀、谈和平“建筑物温度场理论建模研究及逐时计算”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11,25 (6):1013-1015,EI收录; 2、Xie Ming、LiYu-xiu、Tan He-ping“Geometry model construction in infrared image theory simulation of buildings ”J.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2004.06,11 (3):270-274,EI 收录; 3、谢鸣、徐辉、谈和平“花岗岩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07,26(4):683-685,EI收录; 4、Ruan Li-ming、Xie Ming、Qi Hong、Tan He-ping “Development of a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coupled radiative and conductive heat transfer in participating media” J. of Quant. Spectrosc. And Radiative Transfer,2006.11,102 (2):190-202,SCI、EI收录; 5、Xie Ming、Zuo Yong、Tan He-ping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 of random surface BRDF” J.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2006.12,13 (6):671-674,EI 收录; 6、Xie Ming、Ren Hu、Tan He-ping“The check and error analysis of the BRDF experiment bench”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2007.12,14 (6):784-787,EI收录; 7、谢鸣、李颖、谈和平“复合材料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艺,2007.12,15 (6):819-822,EI收录; 8、Hong-liang Yi、Ming Xie、He-ping Tan “Transient Coupled Heat Transfer in an Anisotropic Scattering Composite Slab with Semitransparent Surfaces” Int. J.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08; 9、Yi Hong-Liang、Xie Ming、Tan He-Ping“Ray tracing method for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within a two-layer anisotropic scattering medium”Numerical Heat Transfer,Part A,2008.07,54 (5):481-50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