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嘴贝目
释义

概述

分类地位:小嘴贝目(Rhynchonellida)是腕足动物门、有铰纲的一目。

名称由来:因腹喙钩曲如鸟喙而得名。

形态特征

以具腕棒为其特征。贝体通常较小,轮廓三角形、五角形、椭圆形或圆形。背 、腹瓣均凸,铰合线弯短。三角孔为三角双板覆盖,少数洞开,茎孔位于喙下。放射褶线和腹中槽、背中隆发育,有时腹中槽两侧或中央还有次级褶起;接合缘作之字形褶曲。腹壳内(图1b)一般牙板发育,有的类别牙板相向联合形成匙形台,少数牙板退化。背壳内(图1a)主突起一般不发育;铰板或分离或联合,有时与中板连结。背壳内腕棒发育,这是建立本目的主要依据。腕棒形态多样,主要呈镰刀状、凿刀状、隔板状和锤状。两壳各有一对外套膜脉管痕,以二分枝式增加,并延伸至前缘。肌痕简单,壳无疹。

分类系统

小嘴贝目的分科,各家意见不一。根据主基和腕棒形态的组合及腹壳匙形台的有无等,分为如下四个超科:①小嘴贝超科(Rhynchonellacea),化石主要分布于自中奥陶世至现代的地层中。②狭体贝超科(Stenoscismatacea),化石主要分布于自志留纪至二叠纪的地层中。③巴西利贝超科(Basilolacea),化石主要分布于自中奥陶世至现代的地层中。④韦勒贝超科(Wellerellacea),化石主要分布于自早石炭世至白垩纪的地层中。

化石

小嘴贝目自中奥陶世开始有化石记录,侏罗纪经历第二个繁盛期,一直延续到现代。

早期的化石代表中,正嘴贝(Orthorhynchula)有类似正形贝目的主突起,还有明显的基面。说明该类与正形贝目关系密切。小嘴贝目在晚古生代繁盛,但巴西利贝超科在石炭、二叠两纪缺少化石记录。小嘴贝超科在泥盆纪最为繁盛,常见化石如云南贝(图2)等。狭体贝超科发育于上古生界,可能志留纪已存在。韦勒贝超科的化石代表最早见于泥盆纪,在石炭—二叠纪比较繁盛,其典型代表是韦勒贝。二叠纪末小嘴贝超科中有4个科绝灭,狭体贝超科完全绝灭,巴西利贝超科的原始类型绝灭。自三叠纪开始,各类中多出现腹瓣中槽中或两侧具次级褶起的代表,如小嘴贝超科的板嘴贝(Septalirhynchia)。并且有一些光滑无饰或仅在前部有少数壳褶的代表,显示了与古生代化石的不同面貌。小嘴贝超科在侏罗纪经历第二个繁盛期,一直延续到现代。巴西利贝超科在三叠纪和侏罗纪较为繁盛,也延续到现代。韦勒贝超科在早侏罗世数量较多,至白垩纪晚期绝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6:26:59